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花2优3301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用自育的三系不育系花2A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恢复系闽恢3301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12年花2优3301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在福建作中稻种植,该品种表现优质高产、熟期适中、抗性较好、适应性广等优点。本文分析了花2优3301的农艺和产量性状表现,并总结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以12个菜豆品种(系)为材料,设置不同播种期处理,调查相关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以便筛选耐高温菜豆品种(系)及探索低海拔菜豆最适播种时期。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对菜豆农艺性状及产量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丽芸3号和品系52在8月3日播种时产量较高,播种到始花、始采日数均最短。  相似文献   

3.
以海陆杂交后代优质纤维品系1109系为试验材料,以高产型棉花品种冀棉616为对照,比较了自然花粉授粉、人工自花授粉和人工异花授粉3种授粉方式下不孕籽的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109系3种授粉方式处理的不孕籽率均极显著冀棉616,从而导致其单铃重、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极显著冀棉616,但人工自花授粉和人工异花授粉处理均能够有效减少1109系的不孕籽数量,降低不孕籽率,对增加单铃重和产量有积极作用,其中人工辅助花授粉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不同春小麦品种(系)光合生理特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春小麦品种 (系 )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 ,各品种 (系 )在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等特性的变化上存在明显差异 ,这些生理性状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不同品种 (系 )的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 ,具有高光合效率的品种 (系 )其产量水平相对较高 ,光合效率低的品种 (系 )则产量也低。  相似文献   

5.
花碱土地区小麦二系混合种利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1991年2个小麦生长季,在山东省天王堂村和惠民地区农科所的花碱地上进行试验。3个耐盐品种和4个非耐盐普通丰产小麦品种,组成12个二系混合种。结果表明,重花碱地上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穗数,由于田间立苗数与穗数关系密切,因而立苗数对产量有更重要的作用。在轻花碱地上,穗粒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降雨偏多的年价更是如此。在花碱地上,小麦二系混合种比纯系成员品种有更大的产量潜力,利用二系混合种是花碱地上提高并保持小麦产量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以晋南春播3个黑花生品种(系)为研究对象,结合下针后期人工减源疏库栽培措施,研究其叶片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摘叶去针10%~50%处理比例的增加,叶片净光合效率、蒸腾速率持续显著提高,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要好于对照;在10%处理比例时单株生产力和田间产量最高,单株果数随去针数的增加而减少,结果率和饱果率在50%比例时较高;除结果率指标在品种间变化不显著外,其余产量性状指标在品种、处理间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在品种(系)间晋花9号对摘叶去针处理更敏感,中花9号补偿适应能力更强,临黑3号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以K326(CK1)、云烟87(CK2)、秦烟96(CK3)为对照,对10个烤烟新品种(系)进行了小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YN117中心花开放较迟,单株叶片数较多,化学成分协调,产量为2 376.00 kg/hm2,产值为5 2247.40元/hm2,上中等烟比例为95.55%,在参试品种(系)中表现好;YN116产量为2 259.00 kg/hm2,产值48 318.45元/hm2,上中等烟比例为92.69%,在参试品种(系)中表现较好,建议对其进行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8.
锦花八号是辽宁省锦州农科院于1997年以外引小花生“湘二”为母本、外引系“GPNC343”为父本,经人工有性杂交、逐年世代选育于2007年从其后代分离材料中系选而成。锦花八号属于早熟直立出口创汇型小花生品种。其品质好,产量高,不合黄曲霉毒素。一般产量在200kg以上,适宜在辽宁省内各主要花生产区春播种植,也适于山东、河北、河南等主要花生产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9.
青饲甜高粱优良新品种(系)引种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加强优良青饲甜高粱品种在贵州的推广利用,特引进当前生产中几个甜高粱品种(系)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维多45的穗长最长(33.5 cm),较其它参试品种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大力士的主要产量性状明显优于其它参试品种(系),其差异显著性比较明显。株高达470.0 cm,茎粗和节数分别为2.3 cm和20节;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和鲜草产量均明显优于其它参试品种(系),分别为2 894粒、81.6 g、28.2 g和120 833.3 kg/hm2,差异性呈极显著;籽粒产量最高的是晋草1号(7 662.5 kg/hm2),较其它参试品种(系)差异呈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选用甜瓜(Cucumis melo L.)品种(系)东甜001、No.3-2-2、Top Mark、WI 998为研究对象,对各品种(系)分别采用单蔓整枝、双蔓整枝及不整枝方式处理,研究不同整枝方式对甜瓜开花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瓜不整枝时,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开花较晚;而整枝能促进甜瓜进入生殖生长,提早开花,整枝还能促进某些甜瓜品种(系)开雌花(不整枝不开雌花)。不同整枝方式对甜瓜各品种(系)的着花习性影响除了东甜001雌花和雄花第一开花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品种间对开花时间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此外,甜瓜双蔓整枝比单蔓整枝其雄花和雌花数量多,但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丰富赤峰地区谷子种质资源,从9个省(自治区)引进495份谷子品种(系),田间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431个品种(系)能够正常成熟。各省(自治区)谷子品种(系)的特点各异,内蒙古自治区谷子品种(系)的主穗粒数较多、主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较高;河北省谷子品种(系)的生育期较长、主穗粒数较多、主茎较短、千粒质量较小;山西省谷子品种(系)的生育期较长、出谷率较低、千粒质量较小;辽宁省谷子品种(系)的主茎较长、千粒质量和产量较高;吉林省谷子品种(系)的千粒质量较高;黑龙江省谷子品种(系)的生育期、主茎和主穗较短,出谷率和千粒质量较高;山东省谷子品种(系)的生育期较长、千粒质量较小;河南省谷子品种(系)的生育期较长、分蘖数较多、主穗粒数较少、主穗粒质量和产量较低;甘肃省谷子品种(系)的主茎粗壮、主穗较长、主穗粒数较多、主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较高。产量比较发现,各省(自治区)谷子品种(系)的增产原因不同,内蒙古自治区是主穗粒数、主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山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河南省是主穗粒数和主穗粒质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谷子品种(系)的生育期与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主穗质量、主穗粒质量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穗粒质量决定产量较高的变异;黑龙江省谷子品种(系)的生育期、主穗质量、主穗粒质量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穗质量决定产量较高的变异;吉林省的主穗质量、主穗粒质量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穗质量决定产量较高的变异;山东省、河南省的主穗质量、主穗粒质量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甘肃省的主穗粒质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主穗粒质量决定产量较高的变异。结合16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产量方差分析,挑选出金苗K1、冀谷168、豫谷28、龙谷39、晋汾107、朱砂谷子、长脖雁等优良品种,其中,龙谷39的8个性状均表现优良,金苗K1的6个性状均表现优良,冀谷168和长脖雁的5个性状均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更适合西藏种植的油菜品种,2014年引进18个油菜品种,以当地品种山油2号为对照,在西藏林芝进行适应性比较试验研究,对各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考察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的18个油菜品种均能正常成熟.参试品种(系)苏油1号综合性状应进行进一步试验;H19-4、花油5号、花油6号、玉红油1号虽早熟,但产量性状不佳,不建议引进;浙双758、美油王999、浙大619、南农油3号、浙双72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表现好,但均为晚熟品种,可根据实际情况引进.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江苏沿海地区大麦品种(系)在产量与产量构成三要素间的关系,在2007—2014年,每年利用12~15个不同大麦品种(系),进行了大麦产量与产量构成三要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麦品种(系)产量水平较高,最高达到8 562.0 kg·hm-2。不同年份、不同品种(系)的有效穗数和实粒数与产量间相关性有正有负,千粒重与产量间相关性均为正。结合多年数据,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9,0.29和0.43。不同年份,对照品种产量与产量构成三要素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有效穗数与产量相关性在不同品种中均为正值。不同品种(系)中,千粒重与产量相关性最大;不同年份,同一品种的有效穗数与产量相关性最稳定。  相似文献   

14.
晋北地区不同芸豆品种(系)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不同芸豆品种(系)在晋北地区的适应性,在山西晋北地区,对引进的12个芸豆品种(系)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等指标进行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适应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2个品种(系)中除BY2015-1无法在晋北地区成熟,其余11个品种(系)在晋北地区的适应性较好;对11个品种(系)的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因子,即产量与株型因子、生育期与荚长因子和分枝数因子,累积贡献率为86.054%;根据各品种(系)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共筛选出4个适宜晋北地区种植的芸豆品种(系),分别为中芸5号、龙12-2614、中芸4号和中芸6号,其中中芸5号的综合得分最高,产量也最高;聚类分析表明,11个芸豆品种(系)可划分为两大类,其中中芸5号、龙12-2614、中芸4号和中芸6号聚为一类。结果为芸豆品种的评价和筛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青饲甜高梁优良新品种(系)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优良青饲甜高粱品种在贵州的推广利用,特引进当前生产中几个甜高粱品种(系)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维多45的穗长最长(33.5 cm),较其它参试品种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大力士的主要产量性状明显优于其它参试品种(系),其差异显著性比较明显.株高达470.0cm,茎粗和节数分别为2.3 cm和20节;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和鲜草产量均明显优于其它参试品种(系),分别为2 894粒、81.6g、28.2g和120833.3kg/hm2,差异性呈极显著;籽粒产量最高的是晋草1号(7 662.5kg/hm2),较其它参试品种(系)差异呈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不同小麦品种(系)茎秆组织结构与产量潜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 2 0个产量潜力在 75 0 0~ 90 0 0kg·hm-2 的小麦品种 (系 ) ,对其茎秆 (基部第一节间 )结构进行解剖学观测 ,探讨其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 (系 )机械组织与收获指数、外轮维管束数目与千粒重均呈显著相关关系 ;不同品种 (系 )大维管束 (中 内 )数目与穗粒数、穗长、结实小穗数的相关关系十分显著 ;认为小麦高产和超高产育种的组合选配时 ,应考虑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发达的品种 (系 )作为亲本 ,以便提高育成品种的茎秆强度 ,达到抗倒、高产或超高产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7.
12个花生新品种在浙江的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12个花生新品种进行春播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系)均能适应浙江的环境,远杂9102和花育20春播全生育期仅有117 d,早熟性优于其他品种;大花生中的花育22和花育33产量最高;黑花生系选N8生育期123 d,且出米率和饱满度均优于中花9号,可作为特色花生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8.
对麻城市选育的5个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栽培品种进行产量与质量分析,旨在为优良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本地早花(C.morifolium cv.Bendizaohua)、本地晚花(C.morifolium cv.Bendiwanhua)、黄色大洋菊(C.morifolium cv.Yellow Dayangju)、黄色小洋菊(C.morifolium cv.Yellow Xiaoyangju)和异叶大白菊(C.morifolium cv.Heteromorphic Leaf Dabaiju)5个栽培菊花品种为试材,调查其株高、花盘直径等农艺性状特征,并对其产量和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地早花和本地晚花的产量与质量优于其他3个品种。结合市场需求和生产实际,品质好、产量较高的本地早花和本地晚花为首选推广品种;其次是黄色大洋菊,为较好的替换品种。  相似文献   

19.
对单季晚粳品种比较试验产量差异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1每穗颖花数的多少是品种 (系 )间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穗型较大品种 (系 )产量水平相对较高 ;2抽穗期单茎干重的高低及单位干重产颖能力的强弱均是影响单季晚粳品种 (系 )间穗型大小的重要因素 ;3品种 (系 )间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对经济产量的决定作用略大于经济系数 ,抽穗后物质生产量与产量的关系较抽穗期更为密切 ;4偏穗数型品种 (系 )抽穗期单茎干重较低 ,群体干物质生产力不及偏穗重型品种 (系 ) ,但单位干重产颖能力较强 ,经济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不同冬小麦品种产量性状及水分生产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新疆绿洲灌溉农业区,实现农作物节水高产,筛选节水农作物品种是非常重要的.选择11个小麦品种(系),在全生育期灌三水的条件下,对其产量性状、水分生产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生物量、产置及产量构成、水分生产率有差异.产量在6 467.69~8 755.68 ks/hm2,水分生产率在1.16~1.58 kg/m2,超过对照品种有5个,其中:9907、烟农19和93-9等品种(系)的综合性状表现好,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18.4;、17.7;和12.5;,达到了5;显著水平,水分利用率比对照品种提高19.7;、18.2;和1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