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学   20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利用3个耐盐小麦品种和4个普通丰产品种,按不完全双列混配法等量混配成12个二系混合种,在花碱地上研究了小麦二系混舍种的混合优势及其7个成员品种的生态组合力。结果表明,小麦二系混合种的混合优势普遍存在,且组合间的混合优势差异显著,平均优势幅度为—4.5%~20%,超亲优势为—12.3%~16.8%;生态组合力分析表明,成员品种间生态组合力差异显著,同一成员品种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态组合力表现亦有差异。因此,在混配小麦二系混合种时,应选择生态组合力好的成员品种进行混配,这样会选出混合优势强的高产二系混合种。  相似文献   
2.
长江下游地区小麦高产品种产量性状遗传及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江下游地区小麦高产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及相关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试验研究。试验是在南京农学院院内试验地上进行的,按随机区组设计。1980—1981年供试品种6个,四次重复;1981—1982年供试品种8个,三次重复。对所取得的各性状的观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植株高度、每穗小穗数和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较高;每穗粒数、单株穗数和每小穗粒数次之;单株和每穗粒重、单位面积穗数、粒数及籽粒产量则较低。千粒重、单株穗数和每穗粒数的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度都较大,每穗小穗数、单株粒重、每小穗粒数和产量的都较小。所研究的各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都接近或稍大于表型相关系数,而产量与所有其它性状的相关都不显著,产量因素之间都表现为负相关。但通径系数分析表明:除了穗数在一年的试验中对产量呈负向直接效应外,其它产量因素在两年中均呈正向直接效应。选择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按选择指数选择大都比单一性状选择产量的效果为好,权衡得失,以包括产量、千粒重及穗数或粒数组成的三性状的指数的效果较好而简易。整个试验结果表明:在长江下游地区,在现有高产品种类型的基础上,选育具有更高产量潜力的新品种,似乎应着重提高粒数,适当兼顾粒重,而粒数又以单位面积粒数为指标较适宜。穗数似乎存在较  相似文献   
3.
由澳大利亚农业科学院,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澳大利亚小黑麦学会及悉尼大学联合主办的国际小黑麦研讨会,于1986年2月2-8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市举行.作者应邀参加会议活动.这是自从人工合成小黑麦这一新作物以来规模最大、牵涉面最广的一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出席会议的各国学者上百人,在会上宣读并收入论文集中的论文达80篇.内容很丰富,展示了各国、各有关机构和工作者在小黑麦的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这里参考J. P. Gustafson博士在会议闭幕前的总结性的报告加以摘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谷物以获前穗发芽是世界性的问题。穗发芽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影响籽粒品质。近二十年来各国有关学者都分别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1975、1979、1982年先后举行了第一、二  相似文献   
5.
小麦产量潜力及其育种途径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产量潜力及其育种途径述评吴兆苏(南京农业大学210014)提高产量始终是小麦育种的最基本目标。小麦产量育种在国内外都已取得很大成就,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从1983年开始,我国小麦总产已上升为世界第一位。我国目前小麦亩产达200多公斤,虽高……  相似文献   
6.
一、轮回选择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轮回选择最早是由Hayes和Garbe(1919)提出的,Jenkins(1940)、Hull(1945,1952)和Comstock等(1949)先后详细阐述了应用于玉米的轮回选择程序。轮回选择的基本步骤是:(1)杂交产生后代;(2)鉴定后代,从中选择表型最优株;(3)把选择出的最优株互相杂交形成下一轮群体。轮  相似文献   
7.
小麦种子休眠特性的遗传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种子休眠是指种子完熟后,无论萌发条件如何适宜,而在一定期间内仍有不萌发的现象。不同的小麦品种具有不同的体眠期。 休眠期短的品种,在收获季节遇上连续阴雨会出现穗发芽现象。所以,我国淮南大  相似文献   
8.
赤霉病是我国小麦病害之一,发生面积超过一亿亩,近年来还呈不断扩展趋势,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不同抗病品种对赤霉病的反应不同,不同生育期表现亦不一样。于是我们选用20个  相似文献   
9.
小麦植株高度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各种类型的小麦品种、小麦属的其他种及其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的禾谷类作物的株高及其节间长度经广泛调查合作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一类植物上下节间长度是有一定比例的,作者称这种比例关系为株高构成指数。设株高构成指数(Ⅰ)为任一节间长度与该节间加其下一节间长度之和的比值,则现代小麦品种类型的Ⅰ值趋近于“黄金分割”比值——0.618,而野生禾本科植物的Ⅰ值低于此值。这很可能是对产量性状进行人工选择后的间接效应。较高的Ⅰ值是抗倒伏和合理利用光源的标志.对普通小麦81个品种材料所作的遗传分析表明这一性状的遗传力较高,性状稳定,与产量有着极显著正相关,而且品种间差异显著.从而推论,以现代栽培小麦的平均Ⅰ值为基准,对高于0.618的Ⅰ值进行选择,将有助于产量潜力的提高。作者提出下列经验公式描述现代小麦品种的标准株高结构型,并以此作为选择的尺度.Ln=L·0.618~((n+1))L=株高;Ln=第 n 节间长度n=由上而下的节位根据上式,测得株高,便可推得任何一节间长度之理论值.以1981和1982两年的资料计算得到之理论值经 t 测验证明完全符合实测情况。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下游地区是我国最主要商品小麦生产基地之一。建国以来,本地区小麦的总产与单产都得到大幅度的增长,就江苏省淮南片而论,五十年代初期平均亩产仅约100斤,近年来已上升到500斤左右。在增产措施中,推广丰产良种起了重要作用。今后进一步发展小麦生产,还需要选育和推广增产潜力更大的新良种。掌握本地区先后种植的品种产量潜力递增情况,将有助于今后的选育工作。已有的关于本地区历来种植的品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