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分离自青海患病刺儿菜中具有除草活性的植物内生真菌HL-1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最适合该菌株生长的碳氮源、固态发酵基质、接种量和固-液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材料中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酵母浸膏;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中的最大产孢量是5.79×108 CFU·mL-1;而在最适碳源和最适氮源混合培养基中,它的最大产孢量是 4.81×109 CFU·mL-1。菜籽饼为HL-1在供试材料中产孢最大的培养基质;在体积分数为40%接种量下,它的产孢量最大。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发现该菌株在培养温度27.5 ℃,培养基质含水量37%,发酵时间8 d条件下,产孢量最大。  相似文献   

2.
多孢木霉HZ-31菌株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高效除草活性的生防菌株多孢木霉(Trichoderma polysporum)HZ-31菌株为对象,研究该菌株最适碳源、氮源、固态发酵基质的筛选、固-液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HZ-31最适碳、氮源为小麦粉,最适氮源为(NH4)2SO4,在PDA培养基上产孢量达6.17×108 mL~(-1),最适碳氮源培养基上产孢量达到4.45×109mL~(-1)。HZ-31最佳产孢的固态基质为麦秆糠,适宜的接种量是体积分数为40%。正交优化培养试验条件得出该菌最适培养基质含水量为37%,最适温度为23℃,发酵最适时间为8d。  相似文献   

3.
蕉斑镰刀菌32-6菌株产孢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液体摇瓶及固体浅盘产孢试验,比较了蕉斑镰刀菌32-6菌株在不同液体培养基中的产孢量,同时以绿豆汤和廉价固体基质(麦麸与米糠)分别作为液体和固体发酵基质,确定了发酵所需的参数。结果表明,绿豆汤培养基液体摇瓶产孢条件为28℃、初始pH8.0、初始接种量体积分数为1%(每mL母液1×106个孢子)、培养5d时,产孢量最大;固体浅盘产孢条件为28℃、初始pH8.0、初始接种量质量体积比为50∶1(g·mL-1)(每mL母液1×106个孢子)、麦麸与米糠的质量比为5.41∶1、基质含水量在63%~65%、培养9d时,产孢量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加利利链霉菌(Streptommyces galilaeus)AF1菌株孢子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利用固体发酵法,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加利利链霉菌(Streptommyces galilaeus)AF1菌株的固体产孢基质大米、玉米粉、木薯渣、黄豆粉、麸皮、麦片进行筛选,然后研究培养时间、温度、料液比、接种量、外加碳源、外加氮源对加利利链霉菌AF1产孢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AF1菌株的产孢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筛选的最佳固体产孢基质为大米。优化得到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6d,接种量10%(每20g大米接种2mL孢子悬液),初始料(g)液(mL)比为1∶1,葡萄糖添加量1.5%(质量分数),蛋白胨添加量1.5%(质量分数)。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加利利链霉菌AF1产孢数可达3.87×109 g-1,比优化前提高了29%。【结论】在优化培养条件下得到的加利利链霉菌AF1产孢水平高,能适应大规模培养接种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高产纤维素酶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纤维素酶的RCEF4093菌株,通过与黑曲霉、甘肃曲霉和绿色木霉比较,具有产酶量高,发酵周期短等特点。经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青霉属。对RCEF4093菌株进行发酵培养条件的研究表明:在5g·L^-1稻草粉,2g·L^-1硫酸铵,初始pH为5.5,0.1g·L^-1精氨酸,培养温度30℃,培养90h,产酶活力最高,CMC酶活为293.74IU/mL,FPA酶活为67.31IU/mL。  相似文献   

6.
马唐生防菌Col-68发酵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最大程度增强马唐生防菌Col-68在发酵过程中产孢能力以及次生代谢产物除草活性,试验以Col-68发酵滤液对马唐种子根、芽生长的抑制率为活性指标,综合不同培养条件下菌株产孢的差异,利用单因素筛选试验筛选出了适合该菌株发酵的不同司碳氮源、碳氮比及初始碳源适宜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pH=6.5,每300mL锥形瓶装液120mL,接种100μL菌原液,28℃、160r·min-1震荡培养10d的最佳发酵条件下,菌株活性差异显著,以蔗糖为碳源时Col-68活性、产孢量以及对马唐根长抑制率最高,蔗糖浓度在30~50g·L-1时菌株产孢量以及对马唐根长抑制率较高,发酵最适宜利用的氮源为硝酸钠,最佳碳氮比则为2.5:1.0.同时,不同条件下的发酵滤液对马唐根生长的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对芽生长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7.
以产油酵母突变菌株Y1m为试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突变菌株Y1m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突变菌株最适发酵产脂条件为发酵时间5 d,100 mL摇瓶装液量20 mL,发酵液初始pH 6.0,种子液接种量为10%,温度27℃,产脂培养基中硫酸锌含量为0.5 mg/L,氯化钙含量为0.3 g/L,氯化铁含量为0.5 mg/L,硫酸铜含量为0.05 mg/L时,突变菌株Y1m在上述条件下油脂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生防菌哈茨木霉FJAT-9040固体发酵条件,结合初始含水量、初始接种量及培养温度3个单因素,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进行研究。以产孢量为指标,单因素试验确定初始含水量、初始接种量及培养温度分别为50%、5%、28℃。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初始含水量和温度与产孢量有显著相关性(P0.05),通过求解回归方程可得,当初始含水量为53%,初始接种量为7%,培养温度29℃时,产孢量达到4.04×109个·g-1,与实际值3.86×109个·g-1相近。  相似文献   

9.
以分离得到的杨树产脂内生真菌为试验菌株,考察了碳源、氮源、无机盐、pH值等对菌体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得出优化后的培养基为葡萄糖7%,酵母膏0.4%,Mg2+0.9%,K+0.5%,NH4H2PO40.6%,(NH4)2SO41.0%,pH值5.3。在接种量10%、装液量40%于30℃、120 r/min发酵培养60 h后,真菌油脂含量为49.25%。菌体生物量8.69 mg/mL,油脂产量4.28 mg/mL。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出芽短梗霉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PA-2菌株产孢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以提高PA-2菌株的产孢量,为该菌的开发和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PA-2菌株发酵液中的产孢量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子优化PA-2菌株发酵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通过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筛选培养基成分最佳配比;用PA-2菌株制成可湿性粉剂用于杂草藜田间防除试验.[结果]经优化后,PA-2菌株产孢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84.60 g/L、大豆粉46.35 g/L、NaCl 2.59 g/L、MgSO40.52 g/L、KCl 0.78 g/L、K2HPO46.50 g/L、(NH4)2SO40.52 g/L;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温度25℃、装液量60 mL/250 mL、转速180 r/min、接种量8%、培养时间120 h.田间防除试验结果表明,PA-2可湿性粉剂对杂草藜的鲜重防效最高可达75.0%.[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和发酵条件可有效提高PA-2菌株的产孢量,降低发酵成本,适合发酵放大试验及相关剂型的开发研究;可采用PA-2菌株生产菌剂应用于杂草防除.  相似文献   

11.
从油脂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了1株高效产脂肪酶的细菌S31,经鉴定为Burkholderia cepacia(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cepacia S31所产脂肪酶具有活性高、耐高温、耐有机溶剂和位置非特异性水解甘油三酯等优良特性。为了进一步提高S31菌株的产酶量,对该菌产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子试验筛选出最佳碳源为麸皮,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诱导物为Tween-80。通过对培养基各组分及外部培养条件因素的正交试验,确定S31菌产脂肪酶的摇瓶发酵最优条件为:以20 g.L-1麸皮、10 g.L-1蛋白胨、40 g.L-1Tween-80、0.5 g.L-1MgSO4和2 g.L-1K2HPO4为培养基(pH 7.0),250 mL三角瓶装40 mL培养基,3%接种量,30℃、180 r.min-1培养66 h可获得最理想的酶产量,达283.6 U.mL-1,比优化前提高2.73倍。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对生防菌株B26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1.5%、蛋白胨1.5%、CaCl2 0.15%、MgSO4·7H2O 0.20%;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35℃、初始pH值7.5、锥形瓶体积为250 mL,发酵液为120 mL,接...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高产α-半乳糖苷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黑曲霉变种Aspergillus niger v. Tiegh CGMCC1182在固态发酵条件下产α-半乳糖苷酶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继而采用Ln18(37)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黑曲霉A. niger v.Tiegh CGMCC1182产α-半乳糖苷酶的7个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对影响产酶的重要因素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黑曲霉变种A. niger v. Tiegh CGMCC1182产α-半乳糖苷酶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麸皮∶豆粕=7∶3(W/W),在此基础上添加2.0%的棉子糖、2.5%的(NH4)2SO4和0.5%的MgSO4;产酶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0 ℃,培养基含水率55%,培养基装量为250 mL三角瓶中装入14 g培养基,接入10%(V/W)的孢子悬浮液(孢子浓度107个·mL-1),静置培养68 h获得最高α-半乳糖苷酶产量,酶活达308.5 U·g-1.  相似文献   

14.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Z-9菌株对小麦全蚀病病原菌有显著拮抗活性,以芽孢产率和活菌数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Z-9菌株摇瓶产芽孢条件进行优化,为其工业生产提供试验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玉米粉、黄豆饼粉和MnSO_4·H_2O、Mg SO_4·7H_2O。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培养基组分为玉米粉1.0%、黄豆饼粉2.0%、MnSO_4·H_2O 0.04%、MgSO_4·7H_2O 0.04%、Na_-2HPO_4·2H_2O 0.4%、Na H_2PO_4·2H2O 0.2%;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 H值7.5,250 m L三角瓶装液量50 m L,37℃培养36 h。优化后发酵液的芽孢数量为1.60×109cfu/m L,较优化前提高了13.7倍,芽孢产率达到96.5%。  相似文献   

15.
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采用里氏木霉菌株30911、40358和40359,设计了9个影响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活性因素,对里氏木霉的纤维素酶活性进行了液体摇瓶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微晶纤维素和小麦麸皮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微晶纤维素20 g·L-1,小麦麸皮80 g.L-1,微晶纤维素与小麦麸皮最适配比为1:4;接种孢子悬液浓度1×107个·mL-1,培养温度28~30℃,pH 5.5,培养时间72 h,摇瓶转速180 r·min-1,250 mL三角瓶中装液量为50~75 mL。  相似文献   

16.
辣椒根腐病拮抗细菌D221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对拮抗辣椒根腐病D221菌株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成分为蔗糖2.0%,胰蛋白胨0.5%,牛肉膏2.0%,NaCl 0.5%,MgSO4 0.1%.最适的发酵条件为温度30℃,摇床转速150 r·min-1,接种量5%,初始pH为7,在250 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  相似文献   

17.
采用淀粉平板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从选取的140株芽胞杆菌中初筛出8株具有产纤维素酶和淀粉酶复合酶芽胞杆菌,经酶活力测定解淀粉芽胞杆菌FJAT-8754(Bacillus amyloliquef aciens)具有较高的淀粉酶、纤维素酶活力。通过研究解淀粉芽胞杆菌FJAT-8754的生长、产酶曲线以及酶学特性,确定在发酵28 h后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培养44 h时发酵液中活菌数达到最大为4.41×109 cf u · mL -1,在36 h时纤维素酶、淀粉酶均达到酶活最高峰,酶活分别为135.8、1543.3 U · mL -1;纤维素酶反应最适p H值为5.5、最适温度为50℃,Vmax为5.14×10-3 mg · mL -1· min-1、 Km值为7.71×10-1 mg · mL -1;淀粉酶反应最适pH值为5.5、最适温度为55℃,Vmax为3.35×10-2 mg · mL -1· min-1、 Km值为6.03×10-3 mg · mL -1。采用3因素7水平,即U 7(73)均匀设计法优化解淀粉芽胞杆菌产酶条件,确定产纤维素酶、淀粉酶的最优条件均为:初始pH值6.2、培养温度37.5℃、转速180 r · min-1,优化后解淀粉芽胞杆菌 FJAT-8754纤维素酶活力为202.9 U·mL -1、淀粉酶活力为2392.9U·mL -1。  相似文献   

18.
亚硝酸还原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紫外线对巨大芽孢杆菌MPF-906进行了诱变处理,提高了产酶能力,变异株Z85酶活达到28.76 U/mL。进一步对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优化了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的培养基为:葡萄糖1.5%,牛肉膏0.2%,硫酸铵0.1%,K2HPO4 0.135%,KH2PO4 0.07%,NaCl 0.1%;无机盐溶液10 mL/L(即MgSO4·7H2O 0.04%、MnSO4·H2O 0.001%、CaCl2·2H2O 0.002%)。发酵条件为:摇床转速160 rpm,接种量4%,初始pH 6.5,30 ℃发酵20 h。在此最优化条件下,亚硝酸还原酶的酶活达到45.94 U/mL。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培养条件对草菇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草菇液体菌种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具体的参考配方,明确草菇液体菌种生产过程中各种环境条件要求,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温度、摇瓶装液量、接种量、pH及培养时间对草菇V37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菇液体培养基适宜的配方是配方B,适宜的摇瓶装液量在80 mL,适宜的接种量在10%,适宜的pH 6~9,适宜的培养温度在30~32℃之间,适宜的培养时间是6~8天。  相似文献   

20.
产κ-卡拉胶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K-卡拉胶酶产生菌进行富集培养,以K-卡拉胶为唯一碳源的平板初筛,从多种海藻上分离纯化获得32株具有卡拉胶酶活性的菌株,经摇瓶复筛,从亮管藻上分离的HC4菌株酶活力最高,为50.75U/mL。测定了HC4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1436bp,在核苷酸序列数据库(NCBI)中进行同源性检索,发现它与Tatrtlana agarivorans的相似性为98%。通过单因子筛选和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产酶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碳源K-卡拉胶5g/L;氮源蛋白胨3g/L和NaNO3 1g/L;元机盐NaCl20g/L、K2HPO4·3H2O1g/L、MgSO4·7H2O 0.5g/L和CaCl20.1g/L。最佳培养条件为:摇床转速150r/min,250mL三角瓶中发酵培养基的装液量50mL,接种量4%,发酵培养基起始pH7.5,温度28℃,培养时间28h。经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优化后,HC4菌株的K-卡拉胶酶酶活力提高到602.30U/mL,是优化前的11.87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