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在构建农业产业链韧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熵权法评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水平,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分析两者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1)时间维度上,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关系趋于增强,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趋缓,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2)空间维度上,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度呈现“点状分散—块状集聚”的空间演化特征,极度失调、低度协调区逐渐消失,逐渐形成西北、西南方向“陷落”的空间格局。3)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农水平、城镇化水平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向抑制作用。鉴于此,应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理念,充分挖掘协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实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协调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构建2012—2021年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空间自相关性分析法对其时空演变情况进行分析,并引入障碍度模型、空间杜宾模型探索相关影响因素,以促进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发现,2012—2021年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现曲折上升态势但还有待提高,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其呈现空间正自相关的集聚分布模式且集聚程度增强,主要集聚类型为HH集聚型(长株潭、洞庭湖地区)和LL集聚型(大湘西地区)。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主要障碍因素为城镇化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政府支持力度、区域交通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医疗条件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都对其有显著正向影响,科技发展水平还有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区域布局,做到因地制宜;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资金、人才、技术支撑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分析聊城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以聊城市8个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农业生产投入、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发展及农业可持续发展4个子系统16个因子在内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0年聊城市农业发展的面板数据,借助熵值法系统测度聊城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并采用障碍度诊断模型,进一步探究阻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障碍因子,最后提出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聊城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由2013年的0.2946提升至2020年的0.4516,呈波动增长态势。其中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上波动不大,而农业投入水平呈波动下降态势。(2)从区域差异上看,农业现代化发展较快的地区是莘县、东昌府区、茌平区、阳谷县,而冠县、临清市、东阿县和高唐县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3)整体上看,农业投入水平与农村社会发展是阻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子系统,农村人均用电量、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用电量、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农机总动力和政策支持水平成为近年来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不同时间段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具体障碍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从6个维度选取23个指标构建了安徽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综合评价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然后借助障碍度模型,研究了1999—2018年20年间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农业生产力现代化、农村发展现代化和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等4个维度是制约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维度.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下,实施气候智能型农业(Climate-Smart Agriculture,简称CSA)的理念与方法有助于保障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本研究以中国九大农业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平衡发展指数模型、障碍度模型,对中国各农业区的气候智能型农业发展指数(CSA-DI)、气候智能型农业平衡发展指数(CSA-BDI)、气候智能型农业发展障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10—2021年,大部分农业区的CSA-DI和CSA-BDI均呈现提升趋势,其中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东北平原区、黄淮海平原区、云贵高原区表现尤为显著。尽管重点产区在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原则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适应性与减缓农业碳排放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的空间。部分农业区则面临对资源禀赋过于依赖、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难以协同等问题。根据评价结果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匹配模块化发展方案、划定资源保护红线、进行CSA技术归纳与应用、推动“农林牧融合”综合试点等。这些建议旨在促进各地区气候智能型农业的发展,实现成果共享与责任共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导向。探究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障碍因子,为推动新疆农业快速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从技术创新、协调发展、绿色环境、开放水平、共享程度5个维度选取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测算2011—2020年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通过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制约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因素。【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绿色环境及共享程度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从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来看,开放水平、协调发展程度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制约程度较高。为进一步提高新疆农业发展水平,新疆应立足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强化制度保障,促进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现代化对河北省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通过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测算河北省2005—2017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河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数值2005—2017年每年都低于0.45,总体上河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还处于较低状态;森林覆盖率、龙头企业(集团)数量、农业综合开发总投资、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社会总从业人员比重、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乡村从业人员比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对河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影响较大。提出河北省从投资、生产经营及销售等环节上继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重视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才提供技术支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产业结构、绿色生态、产业效益、科技创新、现代化水平5个维度构建了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09—2018年为研究期,运用熵值法对陕西省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同时运用障碍度模型来诊断阻碍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因子。结果表明,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增长特征;从各个维度来看,产业效益、现代化水平有明显的增长,但仍有进步的空间;绿色生态、产业结构和科技创新是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短板。最后围绕制约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提升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有助于提高金融支农效率,进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现代化乡村建设的步伐。主要探究了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影响。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2005-2016年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做出了综合评价,并计算2005年以来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协同度和相关性。结果表明,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其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尤其是在2010年以后农村金融发展促进了河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A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水平,本文从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3个方面构建该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7—2021年,该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指数处于一般可持续水平,并呈逐年增长趋势;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总体不断上升,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先升后降再上升。根据评价结果,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策略,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及制约因子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生产投入、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等4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现代化测度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测度甘肃省1990—2015年农业现代化水平,借助约束度公式对现代化进程的制约因子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得到长足的提升,1990年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仅为0.124,处于准备阶段;2011年进入现代化起步阶段,并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至2015年,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提升到0.479,正处于起步阶段向初步实现阶段的过渡期,但现代化整体水平较低。其中,农业生产投入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产出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依然徘徊在准备阶段,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生产投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4个子系统对甘肃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约束度分别为57.53%、15.99%、15.16%和11.31%;农业产出增长率、水土流失治理、化肥施用量和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的4个关键因子,农业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因此,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培养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推动农产品生产由第一产业向三产融合发展转变;以"两山"理念指引农业的常态发展向绿色、创新式发展转变等推动甘肃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是破局我国“大国小农”难题的关键。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国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使用TOPSIS熵权法测算分析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数(CARMI),并借助高维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多期DID模型,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12—2021年中国的CARMI整体上不断提升,且各地区差距逐渐缩小。数字经济可有效助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尤其在东部地区、南方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其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农村资本深化和提高市场化程度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此外,农业劳动力转移进一步显著增强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建议立足中国国情,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有序推动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提高农民市场参与程度和农村资本深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通过估算2012—2021年云南省农业碳排放量、碳汇量,结果表明,碳汇量从2012年的2 888.46万t增加到2021年的3 054.97万t,但是农业的净碳汇量却从2012年的1 897.88万t减少到2021年的1 656.46万t,在农业碳源中农用地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最大,2012年农用地生产碳排放占71.62%,2021年上升到74.19%;研究发现农用地生产碳排放在持续增长,农作物碳吸收的增长速度慢于碳排放,说明农业生产方式仍为低碳发展的重点改进方向。建议农业的减排从种植、施肥、灌溉等技术进行重点方向创新技术发展,同时做好因地制宜的政策引导,联动资源做好技术、资金、人力等要素的支持,大力促进云南省农业减排增汇。  相似文献   

14.
低碳背景下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时代赋予了农业现代化更为丰富的内涵,做好低碳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是新时期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实现江苏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第一步。根据低碳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以农业经济、农业社会、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农业低碳化为4项准则,建立包含17项指标的低碳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模型;运用AHP法,对江苏省2005—2012年的低碳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析。结果表明:江苏省2005—2012年的低碳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不断提升,2011年已进入基本实现低碳农业现代化阶段。农业经济现代化和农业社会现代化是带动江苏省低碳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提升的2个主要原因,此外森林覆盖率的增加也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农业生产中碳排放源排放强度的超标和农作物碳吸收量的有限均为江苏省发展低碳背景下现代农业过程中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5.
选取甘肃省2007—2017年农业现代化代表性指标和农村现代化代表性指标,运用熵值法对甘肃省近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行评价,采用"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和"障碍度"分析其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甘肃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主要障碍因素是农业生产投入、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生态环境。从有针对性地加大投入、提高农地产出水平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减量投入、生态保护能力、绿色供给能力和经济效益水平5个维度构建陕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选取2012—2021年农业数据,运用熵值法对陕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近10年来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绿色供给能力、经济效益水平和生态保护能力对其绿色发展贡献较大;资源...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反映了农业综合实力,通过评估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可为河南省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提供指导。本研究采用熵权TOPSIS模型,构建了包含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质量高效4个维度14个指标的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对河南省2007—2021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动态变化及河南省下辖18个地市2019—2021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3年的平均值)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反映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但该指数反映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河南省各地市之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西部地区明显低于其他地区;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河南省不同地市可划分为Ⅰ区(现代农业区)、Ⅱ区(传统农业区)和Ⅲ区(都市农业发展区)3个区域类型。河南省各地市应依据本地资源禀赋,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影响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推进农业企业数字化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落实数字化转型政策的重要内容。为促进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进一步创新发展,文章基于AHP-熵权TOPSIS法从五个维度构建农业企业数字化评价体系,对中国农业上市公司2015—2021年数据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化技术驱动”和“数字化贡献程度”在企业数字化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农业企业数字化水平逐年上升,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发展势头迅猛;(3)2015—2021年农业企业数字化发展经历了“尝试-瓶颈-完善”三大阶段,整体呈上升趋势。最后,针对农业企业数字化发展尚存在的不足之处,给予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农业企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从农业资源水平、农业生产水平、生态环境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等4个维度出发,采用熵值法对2016—2020年陕西省汉江流域15个县(市、区)的绿色农业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以来,陕西省汉江流域15个县(市、区)的绿色农业竞争力发展水平整体提高,其社会经济水平、农业资源水平、农业生产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均处于上升趋势,发展成效日益明显;研究区域整体发展差异呈下降趋势,发展水平差异缩小;绿色农业高竞争力区域主要聚集在研究区的西部,并逐渐向东部扩展,整体呈现出由单极点到区域式分布、西强东弱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是破解城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必然选择,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和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构建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GM(1,1)灰色预测模型,分析2004—2018年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预测未来发展水平,探讨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及差异性。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从2004年的0.373 9分上升至2018年的0.676 0分,上涨了80.8%,总体发展水平逐渐提升;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各有差异,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要高于其他地区。从预测分析结果看,吉林省整体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2033年达到率先实现阶段,这一时期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得以全面提升。从影响因素来看,各子系统发展水平情况从不同程度上对吉林省及各地区的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化发展水平存在影响,吉林省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发展的难点在于如何提升吉林省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各地区如何依托各自农业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鉴于此,提出吉林省整体应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东部地区要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中部地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西部地区深化农业现代化经营体系建设的有效对策,进而推进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