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和保障全球粮食安全,联合国提出了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的理念与实践途径,目标是实现提高农业生产力、适应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个方面的共赢。笔者阐述了气候智能型农业产生的背景、内涵和相关的技术方法,并介绍了不同国家的实践模式和成功案例。结果表明:气候智能型农业是全球农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可通过土壤、水分、遗传资源和产业价值链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引导当前农业系统做出必要改变,以共同解决粮食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中国亟待从全球经验和本国国情出发,推动气候智能型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姣  杨晓光  王志敏 《农学学报》2015,5(9):117-124
[目的]为适应气候变化和保障全球粮食安全,联合国提出了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的理念与实践途径,目标是实现提高农业生产力、适应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三个方面的共赢。[方法]该文阐述了“气候智能型农业”产生的背景、内涵和相关的技术方法,并介绍了不同国家的实践模式和成功案例。[结果]“气候智能型农业”是全球农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可通过土壤、水分、遗传资源和产业价值链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引导当前农业系统做出必要改变,以共同解决粮食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结论]中国亟待从全球经验和本国国情出发,推动“气候智能型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受气候变化和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国农牧交错区旱作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保障耕地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功能愈发突显,但在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农牧交错区的资源超载风险与生态脆弱性备受关注。本研究以榆林市为例,运用重心模型、超效率SBM模型和时空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年来榆林市气候、耕地、水和种质等农业资源的利用现状、趋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问题,提出农牧交错区农业资源优化利用模式。结果表明,气候变化背景下陕西省耕地重心及粮食生产重心北移趋势显著,1990—2019年间分别向北移动了38.40 km和72.51 km,榆林市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榆林市气候要素的整体变化趋势表现为平均气温和积温升高、降水量增加以及无霜期延长;榆林市耕地面积的变化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最后相对稳定的特征,粮食种植结构发生转变,耕地利用强度和生产能力均有明显提升;榆林市水资源利用总量不断增加,2010—2020年的农业用水效率从0.414提升至1.039。研究提出市场导向型、资源整合型和生态休闲型三种不同的农业资源优化利用模式,分别适用于土地退化和人口流失严重的地区、具有一定资源基础或产业基础的农村地区以及城市近郊区等不同地域类型的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气候智慧型农业(Climate-smart agriculture,CSA)作为一种致力于实现提高农业效率、增强农业适应性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三大目标的新型农业,已经在全球农业区得到了广泛实施。本研究旨在探究4种CSA措施——生物炭、免耕、绿肥和秸秆还田对我国农田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农田SOC管理和CSA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数据来源于CNKI和Web of Science两大文献数据库,共收集了2002—2022年78篇相关的大田试验文献,并摘录470条试验结果和试验背景信息,利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量化4种CSA措施对我国农田SOC含量的作用效果及作用过程中的外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农业,CSA措施对农田SOC含量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总体可提高18.19%。4种措施的实施效果表现为生物炭>秸秆还田>绿肥>免耕,SOC含量增长率分别为46.67%、17.08%、9.32%、7.34%。区域环境因素(气温、降水、土壤深度、土壤pH、初始SOC含量等)和管理方式(试验持续时长、试验地种植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4种CSA措施的实施效果,且在我国不同区域实施CSA措施,SOC含量变化差异显著。综上所述,CSA措施对我国农田SOC含量有显著影响,其影响效果与气候、土壤、管理方式、地域等密切相关。在CSA实践中,应综合考虑各因素对实施效果的影响,采取适宜的措施和管理方式,以最大程度促进农田SOC含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1,(1):10-10
联合国粮农组织2010年10月28日发表《"气候智能型"农业:有关粮食安全、适应和减缓问题的政策、规范和融资》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将使许多粮食已经严重短缺地区的农业生产力、稳定性和收入进一步下降,若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全球农业产量还须在未来40年间增加70%,亟需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气候智能型"农业是一种既能够增加森林面积,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远洋渔业产业的风险现状,并对其进行产业风险水平评估,通过对2009—2021年我国远洋渔业产业相关数据及海洋气候变动数据进行分析,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框架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风险指数模型测定我国远洋渔业的压力、状态、响应风险水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受海洋气候变化和海洋极端灾害的影响,2009—2021年远洋渔业总风险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压力风险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总风险指数的变动大体相似,表明气候变动因素在影响远洋渔业产业风险中占极大比重。状态风险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我国远洋渔业应对气候变化压力的敏感度变大。响应风险指数总体呈波动增长的趋势,说明我国远洋渔业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在逐渐加强。基于此,从外部气候因素及内部社会经济因素2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增强我国远洋渔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实现我国远洋渔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茜  浦娟 《江西农业学报》2023,(1):228-233+239
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结合该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选取了2017—2021年反映该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的16项指标,并基于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耦合关联度、耦合协调度及综合评价指标等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地区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017—2021年,云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态势,休闲农业综合发展指数从2017年的0.1106上升至2021年0.8108,年增长率为64.55%,乡村旅游综合发展指数从2017年的0.3118上升至2021年的0.6860,年增长率为21.79%。(2)云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向良好协调转变。鉴于此,提出了突出特色,跨界融合,完善共生单元;创新机制,加强基础,改善共生环境;优化布局,强化协作,构建共生模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选取田东县1954—2010年的气温、风、相对湿度、特殊天气等4个因子,对其气候特征及人体舒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田东县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全年综合舒适指数总体平均为次舒适以上,气候舒适度高,舒适期长,为适宜旅游观光之地。本研究可以为旅游部门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提供参考性建议,以进一步推进田东县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洱海流域为研究区,借助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利用Landsat 8 OLI系列影像,合成研究区域的增强的指数型建筑指数(EIBI)并对洱海流域建成区进行提取,再对研究区域遥感生态指数进行合成,通过对建成区范围与流域范围内遥感生态指数进行空间相关分析,从而对2014—2021年洱海流域及其建成区进行生态评估。结果表明,EIBI可有效增强建筑信息,使用EIBI可有效、准确地提取研究区域建成区,经过EIBI提取,洱海流域2014—2021年建成区扩张面积共14.712 km2;2014—2021年洱海流域生态明显改善,遥感生态指数增加0.008,其上升速率为0.001/年,流域内超过65%的区域生态得到改善;洱海流域建成区与生态未得到改善区域大致匹配,建成区经过生态修复后生态质量未见显著提升,且建成区生态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建成区对环境改善具有阻力。  相似文献   

10.
尚丽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10):192-198+212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利用历年陕西省统计年鉴数据,将农业生产中6个主要方面(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翻耕和灌溉)的碳排放作为“坏产出”指标纳入粮食生产率分析框架中,构建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分析2010—2019年考虑碳排放因素下陕西省的粮食生产率,并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低碳经济视角下粮食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虑碳排放条件下,2010—2019年陕西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均呈增长趋势,但年均增长速度缓慢,而其粮食技术效率指数为0.995,技术效率无效。在此基础上,从低碳农业科技发展、低碳科技成果转化、低碳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构建、科研人员保障机制建立、农民低碳生产意识培养5个方面提出提升陕西省粮食低碳生产率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不同熟性棉花主要发育性状动态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熟性基因型棉花做不同的播期处理,研究其在不同温光条件下主要发育性状的变化模式,为建立棉花生育与温度关系的机理模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株高的增长动态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两品种随播期的推迟,植株的高度减小。第2播期(4月30日播种)中30(早熟品种)在株高快速增长时期的积温效率最大,为0.059 2 cm/℃;第3播期(5月15日播种)最小,为0.048 1 cm/℃;中41(中熟品种)则在第3播期积温效率最大,为0.081 8 cm/℃;第1播期(4月15日播种)最小,为0.065 4 cm/℃。从蕾、铃数看,早熟品种中30蕾、铃的多少对播期的反应比较敏感,中熟品种中41的反应略微迟钝。  相似文献   

12.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该文对1992~2009年中国地区差距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并对西部大开发的效果进行评价,最后指出,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重点要解决地带内差距问题,同时不能忽略地带间差距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概述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该文介绍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常用的系统法、目标法、归类法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和目前世界上比较有影响的 3类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洛川黄土剖面为例,在系统地观测和描述土壤微形态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评价古土壤发育的土壤微形态指标体系,建立了土壤微形态发育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在水资源利用中占有很大比重,正确评价农业水资源安全利用状况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农业水资源安全研究进展,从现状负载指数、可持续发展指数两方面建立了农业水资源安全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泰来县农业水资源安全性评价中,得出的结论符合客观实际,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决策理论依据,为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土壤形态特征构建的土壤发育指数用来评价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化迹地土壤时间序列的发育状况.结果表明,描述性指标经过定量后能够较好地表征土壤发育的时间趋势.大部分土壤性质及剖面发育指数(PDI)和加权平均剖面发育指数(WPDI)随时间呈对数格局增加.表明土壤发育速率随时间而减缓.土壤性质发育速率大小顺序为:pH下降〉总质地〉结持性〉结构性〉红化率.剖面发育指数(PDI)和加权平均剖面发育指数(WPDI)作为剖面累积发育指标,可以用于不同土壤序列的发育速率比较.由于减少了剖面厚度的影响.加权平均剖面发育指数更能反映土壤发育在时间上的系统变化,也更真实地反映海螺沟土壤序列的成土速率.  相似文献   

17.
新疆早露蟠桃果实的生长发育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蟠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品种早露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纵横径、单果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糖、还原糖及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新疆早露蟠桃果实发育期为盛花后60~70 d;果实发育过程中纵横径的变化与单果鲜重变化趋势一致,呈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总糖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即前期逐渐升高,至60 d后下降;此外,还原糖及抗坏血酸含量也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可滴定酸含量则在整个发育期呈逐渐下降趋势;由此认为,早露蟠桃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能较好地保持品种特性,果实适宜的采收时期为盛花后60 d左右,口感风味较佳.  相似文献   

18.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可持续土地利用是整个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评价有利于实现这一战略性的目标。研究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建立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具有动态性、系统性、地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区域发展的水资源压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均、各地区水资源压力差异较大的现状,引入了水资源压力指数的概念,并从人口、生态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我国水资源压力的地区差异;对各省区水资源人口压力指数、生态压力指数、经济发展压力指数和紧缺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探讨了各地区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并对我国各省区水资源紧缺类型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20.
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有必要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和指标体系构建进行探讨。针对当前农业发展所处阶段,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作出客观的解释和理论概括,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为基础,论述了可持续发展农业指标体系的基本要素及其构建的基本原则、方法、设计框架和指标选择标准,以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