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目的]了解国家自然保护区峨眉山的玉叶金花植物访花昆虫种类及其行为。[方法]通过采用捕捉、鉴定、图像采集等方法,对玉叶金花访花昆虫的种类、访花频率、访花时间和访花行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峨眉山自然生长的玉叶金花主要访花昆虫共计26种,其中鳞翅目(Lepid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双翅目(Diptera)的主要访花昆虫分别为21种、2种和3种,鳞翅目(Lepidoptera)是玉叶金花主要的访花昆虫。鳞翅目(Lepid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双翅目(Diptera)的访花昆虫日活动规律的高峰期出现有一定交错,表现有双峰和单峰二种类型。[结论]为自然保护区内植物访花昆虫的多样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桔梗花期访花昆虫群落结构和传粉昆虫种类及行为,本试验采用马来氏网取样法和目测法对当年生桔梗田昆虫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桔梗花期访花昆虫类群主要有双翅目(Di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半翅目(Hemi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分别占昆虫总数的52.68%、21.38%、17.01%、3.10%、3.28%。桔梗花期主要访花昆虫有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淡脉隧蜂(Lasioglossum sp.)、梯斑墨食蚜蝇(Melanostoma scalare)、切叶蜂(Megachile sp.)和熊蜂(Bombus sp.),其中意大利蜜蜂访花个体数量、访问花朵数量和访花时间均最大,分别为12.54只、31.29朵和285.65 s。在桔梗花期,多样性高、有传粉功能的膜翅目和双翅目昆虫的数量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西南坡山楂海棠访花昆虫多样性及其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对长白山山楂海棠访花昆虫的访花频次、访花时间、访花行为及其多样性进行的初步研究显示:长白山山楂海棠访花昆虫共6目19科33属46种,主要来自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各访花昆虫单日访花频率存在一定规律,其中膜翅目访花活动集中在上午,双翅目、鳞翅目和鞘翅目访花活动持续时间长,其访花活动存在互补性;膜翅目访花频率明显高于双翅目、鳞翅目和鞘翅目,其中膜翅目到访频率较高并且体躯携带花粉较多;不同类访花昆虫滞留时间差异较大,鳞翅目停留时间较长,鞘翅目停留时间较短;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山楂海棠的访花昆虫群落多样性为中上水平;一天之中访花昆虫数目随温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规律,随大气湿度的增加呈递减规律,而后有回升趋势;回归分析发现,访花昆虫数目在温度和湿度等气候影响下,其分布大致符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佳木斯市4所公园不同生境访花昆虫的多样性及相似性。[方法]采用样方法对佳木斯市4所公园进行访花昆虫多样性调查,对比不同环境中访花昆虫的相似性。[结果]共获得昆虫样本3 153号,访花昆虫6目22科60种。访花昆虫以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为主,优势昆虫占总科数的80.49%,占总属数的90.72%,占总种数的92.06%。[结论]佳木斯市内公园访花昆虫种类多,资源丰富,与植被类型相适应,在植物传粉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北坡访花昆虫研究(Ⅳ)——访花昆虫的访花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5年盛花期(7~8月份)对长白山北坡昆虫的访花行为进行了研究。经初步鉴定,在22种蜜源植物上共捕捉38种访花昆虫,其中双翅目、膜翅目为主要访花昆虫。经观察,在整个花期拜访的访花昆虫中,意大利蜜蜂和乌苏熊蜂是最有效而稳定的访花者,而且拜访频率非常高。此外,气温下降、阴天降雨等都能使访花昆虫的访花频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柑橘访花昆虫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调查与鉴定,发现我国当阳和赣州两大柑橘产区访花昆虫主要包括缨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7个目42个科中的91种昆虫。其中当阳橘园中访花昆虫52种,赣州橘园访花昆虫60种。  相似文献   

7.
于2016年3月对云南铜壁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萼翅藤(Calycopteris floribunda(Roxb.)Lam.)的访花昆虫的种类、访花频率、停留时间等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萼翅藤访花昆虫仅有9种,分属于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缺翅目;大多数昆虫的访花频率均小于5朵次,且停留时间均不超过80 s;温度高于25.5℃或低于18℃,几乎会使访花昆虫停止活动。访花昆虫种类少、访花频率低、停留时间短是导致萼翅藤濒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珍稀濒危物种大花黄牡丹的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网捕等方法捕捉大花黄牡丹访花昆虫,研究其种类、访花行为及日活动规律。结果表明:盛花期大花黄牡丹的访花昆虫有6目18科,以膜翅目蜂类、双翅目蝇类、鞘翅目甲虫类和鳞翅目蝶类为主要访花类群;蜂类与食蚜蝇类昆虫访花频率高、数量大,为主要传粉昆虫;访花昆虫日活动规律差异较大,环境温度与天气状况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长白山地区11种优势蜜源植物的访花昆虫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了花的乙醇提取物成分.结果表明:11种蜜源植物的访花昆虫主要隶属于膜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和鞘翅目.其中,菊科植物的访花者主要为双翅目昆虫,蔷薇科和伞形科植物的访花者主要为鞘翅目昆虫,豆科植物的访花者主要为膜翅目昆虫.植物花的乙醇提取物成分在菊科、蔷薇科、伞形科、豆科和柳叶菜科之间未表现出显著的特异性,主要物质为酸类化合物,其次为酮类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在11种蜜源植物花的乙醇提取物成分中均含有羟基丙酮、乙酸、甲酸、顺式-9,12-十八碳二烯酸和苯酚,并且这5种成分的含量在11种蜜源植物花的乙醇提取物总含量中所占比例相近.  相似文献   

10.
广玉兰是常见的园林绿化树种,花大且芳香浓郁。2010年4-6月对河南省驻马店市黄淮学院内种植的广玉兰的访花昆虫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广玉兰的访花昆虫有多数隶属于膜翅目、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和缨翅目;不同种类访花者的访花目的及访花行为有所不同,在植物传粉中的作用有很大差异;西方蜜蜂(Apismellfiera)为广玉兰的主要传粉者,其种群数量大,平均访花频率高。同1d内不同时间,访花昆虫的访花频率有差异,一般是11:00-l4:00的访花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临夏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特的海拔与其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适合多种昆虫生存。因此,于2021年7月对临夏太子山进行昆虫资源调查,从而进行该保护区昆虫的分类、鉴定,以明确太子山昆虫的种类与分布。主要调查方法是样线法:即沿途在区内的小路两侧对昆虫进行采集,采集之后,制作标本并进行鉴定、保存。结果表明:在太子山采集到昆虫有5目13科31种,其中鳞翅目22种,鞘翅目6种,直翅目1种,膜翅目1种,双翅目1种。综合太子山生态发展情况,应加强临夏太子山的植被保护、加强临夏太子山旅游业的管理,使临夏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从而丰富临夏太子山昆虫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经过调查与鉴定,发现淮安市油菜田中访花昆虫包括膜翅目、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脉翅目、螳螂目等8目、32科的58种昆虫,其中主要传粉昆虫为中华蜜蜂、小蜜蜂、菜粉蝶、黑带食蚜蝇(成虫)。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的昆虫多样性,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考察、分析该保护区的昆虫丰富度,合计记录12目,110科,604属,934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新增记录1目,9科,127属,287种,显著丰富了蚁科、叶蝉科、蛱蝶科、白蚁科的物种。丰富度分析表明,在科级和属级阶元上丰富度依次为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膜翅目;在种级阶元上丰富度依次为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以往对南滚河自然保护区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的研究比较全面,对双翅目、膜翅目、同翅目、直翅目、等翅目及其他小目的调查明显不足。与高黎贡山、文山、无量山自然保护区的昆虫考察结果相比较,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的昆虫丰富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慈巴沟自然保护区13目350种昆虫,分析了其在各目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其主要集中于鳞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分别占总种数的40.57%、15.14%和13.14%。分析其区系发现,保护区昆虫以东洋种为主体,特有种和喜马拉雅种并成。在350种昆虫中,东洋种有218种,占62.28%;古北种有12种,占3.43%;广布种有35种,占10%;喜马拉雅种有29种,占8.29%;高山种有13种,占3.71%;特有种有43种,占12.29%。其中特有成分为85种,占24.29%。该区昆虫种类及其区系典型的特征是:种类奇特而丰富,多原始古老种类,种类有多种来源,区系成分复杂,自然垂直分异明显,特有成分占比例较大。资源昆虫主要有传粉昆虫、食用/饲料昆虫、天敌昆虫、观赏昆虫、药用昆虫等类别。  相似文献   

15.
对冰雪灾害后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和生态特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海拨700~1000m的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中,膜翅目、鞘翅目昆虫为数量上的优势类群。从生物量来看,优势类群为蚯蚓、鞘翅目昆虫、双翅目和鳞翅目幼虫。将研究区的大型土壤动物划分为腐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动物3个功能类群,其中腐食性动物的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而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占优势,捕食性动物两者所占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发现于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种浙江新记录植物——华榛Corylus chinensis Franch。  相似文献   

17.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游憩价值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使用旅行费用法对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游憩价值进行评估。针对旅行费用法存在的2个缺点:①与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②只能评价森林游憩的使用价值,分别引入发展阶段系数之比以及条件价值法中对森林游憩非使用价值的评估,加以调整。评估结果表明,旅行费用是影响游客到天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玩的最重要因子。2007年。天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游憩价值为39727.4万元,人均1805.80元,消费者剩余8599.6万元,人均390.90元,评估结果与当前国内外所做同类研究相近,过程相对较为合理和客观。图1表1参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