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赤霉素与钾肥互作对烤烟烟叶生理及上部叶化学成分的影响,本研究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于打顶当天叶面喷施赤霉素(GA_3)并根部追施钾肥,分析不同配比用量的赤霉素与钾肥互作对烤烟上部叶叶面积、烟叶抗氧化酶活性、碳氮代谢酶活性及上部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与钾肥互作可显著促进上部叶片的开片,与钾肥相比,赤霉素作用效果更为明显。赤霉素与钾肥互作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生育期延长变化基本一致均显著高于CK,表明两者互作有效增强了烟叶抗逆和抗衰老能力,促进了烟叶生长和成熟。赤霉素与钾肥互作下烟叶碳氮代谢酶活性始终高于CK,且在不同时期酶活变化一致,说明两者交互处理能增强烟株的碳氮代谢强度,有利于烟叶内在品质生成。赤霉素与钾肥互作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烟叶钾含量、钾氯比,降低烟碱和氯含量,协调各化学成分,改善烟叶品质。与较低水平的赤霉素与钾肥互作处理相比,较高水平的互作处理对烟叶抗氧化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更为明显,其中以20 mg·kg~(-1)GA_3+10 kg K_2SO_4·666.7m~(-2)处理对叶片开片、抗氧化酶和碳氮代谢酶活性的提高及烟叶品质的改善效果最好。本研究为优质烤烟上部叶生产及其调控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长后期不同断根及追钾对云南烤烟含钾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间试验研究生长后期不同断根及追钾对云南烤烟含K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断根时间、断根部位和断根数量以及断根时追K与否及追施K素的形态等均对烤烟烟叶含K量的影响不同 ,烟株生长后期实施断根和追施K肥等措施可提高根系吸收活力和增加烟叶含K量。其中打顶时断根同时追施速效钾肥为最佳处理 ,其烟株各部位叶片含K量和上部叶片干物质量增幅最高 ,且易于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3.
钾肥对烤烟体内钾素分配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张新  曹志洪 《土壤学报》1994,31(1):50-60
本文用三种典型的植烟土壤研究了不同的钾肥用量对烟株含量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含钾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符合二次曲线的关系。充分供钾时,钾在烟株体内的含量顺序为芽>叶>茎>根,烟叶不同部位为下部>中部>上部;当烟株缺钾时,上部烟叶含钾量高于中下部。无率在哪种土壤上,钾在烟株中的分配比例顺序为烟叶>茎>根>芽,当中部烟叶含钾量达到2.4%时钾在烟株中的分配趋向一稳定值,即在烟叶、茎、根、  相似文献   

4.
钾肥施用方式对烤烟钾素利用及土壤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田试验,在河南驻马店烟区研究了钾肥施用方式对烤烟钾素利用及土壤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钾量相同条件下,随着钾肥的追施比例和追施次数增加,不同部位的烟叶含钾量均增加,尤其是上部叶钾含量显著增加,2次或3次追钾比1次追钾处理上部叶钾含量分别提高18.9%~26.9%、35.0%~41.1%,使耕层土壤供钾能力在整个烤烟生育期内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并减少了土壤钾素下移,增加了烟株总吸收钾量,显著提高了钾素的利用效率,以钾肥基追比3∶7、分3次追钾处理钾素利用效率最高,达45.48%。  相似文献   

5.
生物炭与常规施肥对烟草生长及镉污染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炭、复合肥、有机肥施用对Cd污染土壤上烟草生物量、烟叶抗氧化酶活性、Cd含量、根际土壤pH、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与常规肥料配施能显著提高烟草各部位生物量及烟叶抗氧化酶活性,促进烟株的生长;5种处理烟株对Cd的转运能力表现为茎/根叶/根,烟叶Cd含量表现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烟株Cd含量表现为烟叶茎根;生物炭对上部叶Cd含量的削减效应低于有机肥,对根系Cd含量的削减效应高于有机肥,生物炭与复合肥、有机肥配施烟草各部位Cd含量下降最明显;施加生物炭能显著提高烟草根际土壤pH,而复合肥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pH;生物炭、有机肥能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有效态Cd含量与根际pH呈极显著负相关。另外,生物炭与有机肥、复合肥配施能更好地提高烟叶抗氧化酶活性,增强烟株的抗逆性,从而减少烟草对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针对河南烟区烤烟生产中施肥时所提供的氮、钾量与烟株生长的需氮、钾规律不吻合现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同烟草专用氮钾肥基追肥比例10∶0、7∶3、5∶5,并配合钾肥在烟株生长旺长期—圆顶期不同兑水淋施处理,研究不同氮钾肥施用方法对烤烟化学成分、中性致香成分质量分数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前期施足基肥(70%烟草专用肥),适量追肥(30%烟草专用肥),硝酸钾在旺长期—圆顶期分3次兑水追施的施肥方式能够显著提高中、上部烟叶的钾质量分数,使烟叶糖/碱比、钾/氯比趋于协调,提高了上部烟叶的可用性;该处理与对照相比,中、上部烟叶钾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49.70%和95.2%。2)从香气物质上来看,该处理中部烟叶中性致香成分中的棕色化产物、类胡萝卜素类、新植二烯香气物质和香气总量分别比对照提高6.59、45.45、249.13和326.89μg/g,增幅分别达36.96%、36.29%、51.70%和49.52%。3)从经济效益上来看,该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125.05 kg/hm2,增加产值3 737.81元/hm2。因此,烟草专用肥以7∶3的比例分别在移栽时和大培土时施用、全部的硝酸钾肥在旺长期—圆顶期分3次兑水淋施的施肥措施下烟叶化学成分更协调。该处理增加了烟草香气物质的质量分数,从而显著提高了烟叶产值。  相似文献   

7.
水分条件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水分条件对盆栽烤烟“G80”品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经不同淹水处理后烟株中、上部烟叶总糖、K和烟碱含量减少 ,总N和蛋白质含量增加 ,且均达极显著水平 ,这 2种变化趋势均随处理水平的升高而增大 ;不同生育期干旱处理烟株、上部烟叶总糖、烟碱和总N含量极显著上升 ,K和蛋白质含量极显著下降 ,但伸根期和成熟期干旱处理间烟株中部烟叶主要化学成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牛栏粪和HM腐熟剂为材料,研究了生物促腐剂的应用对烟株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2处理茎围较对照(CK)增加0.4cm,较T1处理增加0.5cm,均达到了差异显著水平;T2处理上部叶叶面积较对照(CK)增加131.9cm,中部叶较T1处理增加117.6cm。相对于T1处理,生物促腐剂的应用明显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其中T2和T3处理烟株青枯病和黑胫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下降,普通花叶病毒病发生程度也有所减轻;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1.6%~3.0%和2.0%~3.5%,总植物碱含量降低0.13%~0.17%,糖碱比更趋协调。生物促腐剂的应用对烟株前期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对烟株后期生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因此,生物促腐剂腐熟剂1号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烟株生长,明显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协调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改善烟叶评吸质量。  相似文献   

9.
于豫中砂壤土设计田间试验,在两个施氮水平下(常规施氮水平、常规施氮水平上增加15%),研究成熟期统一氮素灌淋调亏对烟叶生长发育、烤后烟叶化学成分、中性香气成分以及感官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成熟期氮素灌淋调亏处理,有利于控制烟株生长后期的长势,促进成熟落黄和降低烤后烟叶的蛋白质、烟碱、总氮、钾以及氯的含量,提高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化学成分更趋协调;增氮条件下调亏处理中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分别高出不调亏处理18.03%和20.23%,亩产值高出其他处理12.72%~32.97%,上部叶中性致香成分高出其他处理15.75%~23.55%。因此,适当增加施氮量并结合成熟期灌淋调亏处理既有利于促进烟株前中期发育和干物质积累,提高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同时也可促进成熟期烟叶成熟,提高烟叶感官质量、均价、产量以及亩产值,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2016年,在福建省浦城县研究了不同追肥时间对K326农艺性状、烟碱等内在化学成分及经济性状的影响。初步结果:试验各处理烟株农艺性状基本一致;但大田各生育期会由于追肥时间的推迟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追肥时间的推迟,烟株现蕾期、脚叶成熟期等生育期均发生推迟;烟叶内在化学成分上,烟碱含量一定程度上受第二次追肥时间推迟的影响。以移栽后30 d进行第二次追肥最为协调,且该处理的糖碱比最接近优质烟叶标准。在经济性状方面,以移栽后30 d后进行第二次追肥的产量、667 m~2产值、上等烟比例最高,均价以移栽后35 d进行第二次追肥最高。综合考虑,最适宜当地烤烟生产的追肥时间为移栽后30 d。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烟株生长发育和土壤性质的影响,在襄县和方城设置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 简称COS)、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简称PAM)、纳米几丁质(Nano-chitin,简称NCT)、聚乙烯醇(poval,简称POV)4种不同土壤调理剂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对土壤性质、烟株生长、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性质和烟株生长具有积极影响。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后,土壤容重下降,土壤含水率高。在成熟期,与对照CK相比,COS和PAM处理土壤速效钾分别显著提高21.81%和19.38%,COS处理烟株株高、茎围和叶片数以及根、茎、叶干物质积累数量显著增加,COS、PAM、NCT、POV处理烤后烟叶总氮和烟碱含量分别下降11.69% ~ 14.03%和12.26% ~ 33.70%,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升高15.40% ~ 22.92%和11.43% ~ 27.68%,化学成分协调性增强,烟叶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分别增加11.49% ~ 27.99%、16.44% ~ 37.07%和5.28% ~ 22.80%;在采收后,施用土壤调理剂COS、PAM、NCT、POV,土壤碱解氮含量有下降趋势,但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不同处理间综合表现以COS和NCT最佳。施用COS和NCT是改善连作烟田土壤性质和烟叶产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打顶后喷施油菜素内酯(BR)和生长素(IAA)对烤烟田间生长、碳氮代谢及烟叶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T1,清水;T2,10 mg?kg?1 BR;T3,10 mg?kg?1 IAA;T4,20 mg?kg?1 IAA;T5,10 mg?kg?1 IAA+10 mg?kg?1 BR;T6,20 mg?kg?1 IAA+10 mg?kg?1 BR。在打顶当天、打顶后15 d和30 d时测定烟株顶部5片烟叶的叶面积和各部位的干物质重,在打顶当天、打顶后10 d、20 d、30 d时测定烟株碳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结果表明:1)打顶后喷施油菜素内酯和生长素能不同程度地促进上部烟叶开片,促进烟株根系生长,提高上部烟叶的产量,且以二者同时喷施时效果较好;2)除对照处理外,各处理的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蔗糖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均表现为先降低后略微升高的变化趋势,说明打顶后喷施油菜素内酯和生长素能增强烟株的碳氮代谢强度,但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烟叶成熟落黄时期,延长了生育期;3)打顶后喷施油菜素内酯和生长素可以有效提高烟叶钾含量、钾氯比、有机钾指数,并降低中、上部烟叶的烟碱和氯含量,且以对上部叶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以二者同时施用时作用效果最好;4)处理T6(20 mg?kg?1 IAA+10 mg?kg?1 BR)促进烟株生长和提高烟叶品质的效果最佳,能使上部烟叶的钾含量、钾氯比、有机钾指数相对于对照T1分别提高40.9%、68.5%和0.524,使氯含量和烟碱分别降低16.2%和16.3%。总的来看,打顶后喷施油菜素内酯和生长素可以促进烟株生长,增强碳氮代谢,提高烟叶钾含量、钾氯比和有机钾指数,降低烟碱和氯含量,进而提高烟叶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喷施光合细菌菌液对新型烟草品系--普通烟草与药用植物远缘杂种后代紫苏烟和曼陀罗烟生长发育及化学成分的影响.光合细菌菌液由Rhodospirillium、 Rhodopseudomonas、 Rhodobacter、 Chromatium和Chlorobium等菌株发酵培养,菌液含菌数达5×109个·mL-1.在苗期和烟苗移栽大田后,对烟叶叶面喷施1:200稀释的光合细菌菌液,能够促进新型烟草生长,改善其叶长、叶宽、茎围和节距等农艺性状.烟叶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光合细菌对新型烟草内在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协调性具有显著影响,尤其"紫苏烟2号"能降低烟碱并增加钾的含量.评吸结果显示,光合细菌处理后的烟叶香味独特,余味纯净,劲头适中,更加呈现出新型烟草所具有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烟叶中含氮化合物氮素来源与肥料氮素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氮素是影响烟株生长和发育以及烟叶质量的最重要的元素[1].烟叶内的烟碱、醚提物和蛋白质含量及它们之间的比例是影响烟叶内在质量的关键因素.这些化合物的含量与施氮量及施用肥料种类密切相关[2-4].在烟草生产中往往通过减少施氮量或后期终止供氮来控制烟叶含氮量,但效果不佳[5].上部叶烟碱含量高,工业可用性差,造成库存积压严重的问题依然存在.为了探讨烟株后期供氮与氮素来源之间的关系,利用15N-KNO3同位素标记对烟草吸收的氮素和含氮化合物中氮素的来源进行了研究,为合理施用肥料,降低上部叶烟碱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对豫中烟区植烟土壤无机氮含量和氮素吸收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在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烤烟生长、植烟土壤不同土层无机氮动态变化以及烟株各个器官氮素累积量的变化,以豫中烟区舞阳县为例,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钾肥和磷肥施用量相同的基础上,设计5个施氮量水平(0kg/hm2,22.5kg/hm2,37.5kg/hm2,52.5kg/hm2,67.5kg/hm2),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烤烟农艺性状、植烟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及烟株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0~52.5kg/hm2范围内,团棵期、旺长期和圆顶期烟株的株高、叶数和最大叶长和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增加的趋势,施氮量达到67.5kg/hm2时,各指标提高不明显,且对烟叶正常落黄造成不利影响。在移栽后11周和9周之前,0—20cm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施肥对20—40cm土层硝态氮的影响较小,对铵态氮含量的影响只集中在移栽后9周之前,而40—60cm土层无机氮含量受施氮量的影响不明显。在移栽后13周前各时期烟叶的氮素累积量基本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不同器官氮累积量表现为叶茎根。不同叶位之间表现为,在移栽后11周之前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打顶之后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因此,在豫中烟区,施氮量为52.5kg/hm2时烟株长势相对较好,落黄较为适宜。施氮量对植烟土壤无机氮含量的调控主要集中在0—20cm土层,随着烟株生长期的推移,氮素用量的调控作用减弱。烟株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主要集累在叶片中,且氮素的调控作用主要集中在打顶之前。  相似文献   

16.
田间烤烟叶片缺钾症状与钾积累及土壤供钾水平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田间正常施肥烟株生长中期中、上部叶通常出现缺钾症状的现象,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在砂质壤土上进行了田间试验,定期观察无钾(即K0,仅按常规施用氮磷肥,K_2O用量为0 kg·hm~(–2))、常规施肥但中后期出现缺钾症状(即CF,按常规施用氮磷钾肥,K_2O用量为364 kg·hm~(–2)但中后期仍有缺钾症状)、常规施肥且正常生长(即CK,按常规施用氮磷钾肥,K_2O用量为364 kg·hm~(–2)但中后期无缺钾症状)3处理烟株移栽后生长情况(特别是叶片缺钾症状的出现情况),并及时采集和测定了相应烟株的干物质、钾含量及根区土壤速效钾含量,以阐明正常施肥烤烟中、上部叶出现缺钾症状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CF和K0烟株在移栽后33 d前叶片均未出现缺钾症状;但根区土壤速效钾含量移栽后42 d低于99.86 mg·kg~(–1)时,K0烟株第8~第15叶陆续表现缺钾;CF烟株根区土壤速效钾含量移栽后57 d低于131.1mg·kg~(–1)时,第12~第16叶也相继缺钾,而其他叶位叶片正常。(2)从移栽至42 d,CK和K0烟株干物质和钾素累积量虽皆明显增加,但K0烟株总量偏低趋势愈发显著;至移栽后57 d期间,CK和K0烟株前述两个指标继续增加,但此期CF干物质累积有相似的增加趋势,而钾素累积与出现缺钾症状前相比(即移栽后42 d时CK)则略有减少;(3)移栽后42 d至57 d,CF烟株上、中部叶和K0烟株上部叶钾净输出明显,而茎中净输入显著,其他器官或部位总体持平或略有增加;CK烟株上部叶钾素输入、输出维持平衡,其他器官有净增加。(4)生长期间,CK烟叶钾含量皆表现出随叶位上升而呈总体下降,K0烟叶前期有相似规律,但移栽后42 d、57 d呈"上升-下降-上升",CF于移栽后57 d为"下降-上升"趋势。上述结果说明,K0烟株移栽后42 d中部叶开始缺钾是钾整体吸收不足所致,后期则兼有上部叶钾净输出原因;CF烟株出现中、上部叶缺钾而下部叶正常则有3个原因,一是后期体内干物质累积持续增加导致的稀释;二是此期整株钾累积不仅未增加,且有下降;三是CF烟株中、上部叶钾净输出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一种更利于提高山东烤烟种植区烟叶质量的施肥方式,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有机无机肥配施下增施不同量生物炭(3 t hm?2,OFB1;5 t hm?2,OFB2)的施肥方式和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施肥方式(OF)对烤烟生长发育和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OFB1和OFB2处理较OF处理更能促进烟株株高、茎围和叶面积的建成;提高烟株生物量,特别是叶干重,增加幅度为0.7% ~ 11.06%;增加中部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分别为1.47 ~ 6.91个、1.02 ~ 4.33个和0.1 ~ 0.53个百分点,增加上部叶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分别为0.42 ~ 6.55个、1.47 ~ 5.03个和0.07 ~ 0.31个百分点;显著增加中部烤后烟糖碱比和钾氯比分别为0.15 ~ 1.81和0.3 ~ 1.06,显著增加上部烤后烟糖碱比和钾氯比分别为0.41 ~ 1.55和0.82 ~ 1.49;显著增加中上部烤后烟上等烟比例,增加幅度分别为2.12% ~ 15.58%和4.83% ~ 11.79%;增加中上部烤后烟叶均价分别为0.30 ~ 1.90和0.50 ~ 0.73元 kg?1。综合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对烤烟生长发育、烤后烟质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初步认为在有机无机肥配施下增施3 t hm?2和5 t hm?2生物炭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山东植烟区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以晒烟品种大叶黄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处理土壤p H值、有效硫、速效钾等5种土壤养分指标在晒红烟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以及烟叶钾素含量及积累量,并就土壤养分含量与烟叶钾素状况进行相关分析,找出提高晒红烟烟叶钾积累量的最佳钾肥配施组合及影响烟叶钾素积累的关键土壤因子。结果表明,生物钾肥和硫酸钾配施处理(T4)土壤养分含量最有利于烟株生长及烟叶钾积累量增加,烟叶干物质积累量达143.5 g/株,烟叶钾含量13.39 mg/g,烟叶钾积累量1.92 g/株;土壤有效硫是影响当地晒红烟生长前期钾含量的关键土壤因子,土壤速效钾含量与整个生育期内烟叶钾素积累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能显著提高中后期烟叶钾含量。  相似文献   

19.
烤烟间作草木樨对烟叶养分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烤烟与草木樨间作条件下对烟叶养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与单作相比较,间作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上部、中部和下部烟叶的含氮量,中部烟叶和上部烟叶的磷含量;提高了上部和下部烟叶的含钾量,但烟叶的N、P、K含量变化差异均不显著.烟叶产量差异不显著.在不减产的同时提高了中上等烟的比例,显著减少下等烟比例,提高了烟叶产值,增加了经济收入;原烟的总糖、还原糖的含量及糖碱比分别提高了5.38、5.30和1.80个百分点,烟叶的总氮和烟碱含量分别降低了0.11和0.86个百分点.间作能协调平衡原烟化学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和提高烟叶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20.
氮磷钾配施对烤烟农艺性状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在影响烤烟生长发育中农艺性状和叶片主要化学成分的主次关系。结果表明,烤烟农艺性状与氮肥的关联序为:单叶重>叶长>叶宽>株高>留叶数;与磷肥为:单叶重>株高>叶长>叶宽>留叶数;与钾肥为:单叶重>叶长>株高>叶宽>留叶数。叶片含氮量与磷肥密切相关;叶片含钾量与钾肥密切相关,氮肥和磷肥的影响也较钾肥显著;影响淀粉的主要因子是磷肥;影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主要因子分别为钾肥和磷肥;影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主要因子是钾肥。因此,在烤烟栽培中选择合理比例的氮磷钾肥配施,能够有效协调烤烟农艺性状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而为烤烟优质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