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为了解六安地区油菜蚜虫种群发生特点,于2017年10月至2020年5月,利用黄板诱集和田间系统调查开展了油菜有翅蚜、若虫种群消长动态监测,研究了田间种群变化与气温、降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翅蚜发生呈现1个发生主峰期,即11—12月;若虫发生有3个峰期,即11月下旬至12月、翌年1月、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油菜整个生育期月均气温3~25℃,月均降雨量21~261 mm,有翅蚜种群发生量与气温变化成极显著负相关,与降雨量成显著负相关。若虫种群量在寄主油菜品种中双11上,与气温显著相关,与降雨量微弱相关;在寄主品种秦优10号上,与气温低显著相关,与降雨量微弱相关;在寄主品种中核杂418上,与气温显著相关,与降雨量微弱相关。综上所述,油菜有翅蚜和若虫种群发生动态与油菜生长期相吻合,气温是影响油菜蚜虫种群构建与消长的关键因子,降雨量对油菜蚜虫田间种群动态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应用逐步判别法进行中稻白叶枯病流行的中期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安徽省稻白叶枯病重病区六安和滁县地区 1979~ 1996年的历史资料 ,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 ,分析气候条件与白叶枯病稳定期病情的关系 ,结果表明 :6月份月均温、降雨量、雨日和日照 ,7月份月均温、相对湿度、降雨量、雨日和日照与白叶枯病情密切相关 ,分别组建了六安和滁县地区一季中稻白叶枯病中期预测模型 ,历史符合率达 10 0 %。  相似文献   

3.
伊犁地区甜菜褐斑病田间消长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摸清伊犁地区甜菜褐斑病田间消长规律、发生动态以及气象因子与该病的关系,为预测预报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甜菜褐斑病发病初期开始,采用定点定期系统调查方法.[结果]伊犁地区甜菜褐斑病发生时期为7月初至9月底.发生初期为7月上中旬,发生高峰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病害整个发展过程包括三个时期,即从7上旬至7月底为病害发展平缓期,7月底至8月底为病害快速发展期,8月底以后为病害发展衰退期,病情逐渐下降.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的温湿度、降雨量、雨日天数与甜菜褐斑病病情增长率相关性密切.[结论]摸清了伊犁地区甜菜褐斑病田间消长规律,气温是影响该病的基本因素,平均气温在20~ 25℃,对病害发展有利,与病情增长率呈正相关,相对湿度、降雨量、雨日天数在病害快速扩展期相关性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省花生主要推广品种叶斑病和锈病的发病情况,为花生叶斑病和锈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广东省10个主要推广花生品种的花生叶斑病和花生锈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供试花生品种花生叶斑病和锈病的自然发病率和发病严重度都很高,其中花生叶斑病的发病率在78.O%~93.6%,病情指数在22.88 ~54.52;花生锈病发病率在89.2% ~ 97.8%,病情指数在40.00~52.84.[结论]花生叶斑病和花生锈病仍是广东省阳江市花生生产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5.
根据安徽黄山市2008-2012年的气象资料和田间调查的病情,采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法,分析了气象因子与油菜根肿病发病率的关系。结果表明,9月份月均温、9月上旬降雨量和9月下旬降雨量与根肿病发病率关系最密切。建立了油菜根肿病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6.
流行学田间调查发现树莓灰霉病发生与生育期、温度、降雨量和种植方位有密切关系,另外植株不同部位病情指数存在差异.流行学研究证明多因子Logistic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树莓灰霉病流行动态.树莓青果期不易发病,果实采收盛期发病较重并且增长较快,即病害流行逻辑斯蒂期(0,05-0,95)为产果期16~33d,积温达409-877℃,累积降雨量达53~159mm.  相似文献   

7.
玉米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主要分析了不同玉米品种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三年来在聊城,玉米小斑病比弯孢霉叶斑病发生重,其发病程度主要受到7月和8月份总降雨量的影响.发病程度随降雨量的增加而明显加重,且其抗病性越弱病情增加越明显,但6月下旬的降雨量对小斑病发病程度的影响比对弯孢霉叶斑病重.  相似文献   

8.
2001—2005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落叶型黄萎病地(致病菌系为落叶型SXMV4I型),对晋棉13号感病品种6月初至8月下旬进行了棉花黄萎病的系统调查,并结合当地的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对黄萎病的发生消长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当每年6—8月月平均气温在24~26℃之间,雨日在12 d以上,降雨量在100 mm以上,大气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均最适宜黄萎病的发生;黄萎病病情指数的增加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很密切,与雨日和降雨量相关性较差,与气温的相关性最差,但偏相关中相对湿度与雨日相关性极强;合并5 a的资料,通过多因子和偏相关系数的筛选,得出平均5 d内病指(y)与相对湿度(x1)和雨日(x2)的二元回归方程为y=1.981 7x1+12.230 5x2-120.54。  相似文献   

9.
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云南省红河湿热山区木薯枯萎叶斑病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该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受温度及降雨量的影响,5月高温时开始发病,进入雨季后尤其是8月份病情开始大规模扩散,10月达到峰值,危害率达57%~77%;(2)不同栽培地区该病病情指数及危害率有明显差异,其中病情指数河口地区=2.15>金平地区=1.78>个旧地区=1.28,危害率河口地区=31.64%>金平地区=26.71%>个旧地区=26.00%;(3)低海拔地区的危害率及病情指数均基本大于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10.
将宝天曼保护区人工气象站1996~2000年、2006~2010年这10年气温与降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宝天曼保护区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6~2010年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平均气温逐渐升高,2006~2010年平均气温比1996~2000年高出0.40℃,其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t=0.23,P=0.6417),但夏季温度有降低的趋势;宝天曼年降雨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2006~2010年平均降雨量比1996~2000年减少了9.56 mm,其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t=0.51,P=0.4961),但夏季降雨量有增加的趋势;降雨量的变化与气温变化一致,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最冷月、最热月、生长季的温度与降雨量相关分析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全年数据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对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健康植株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从其444块根、茎和叶组织中共分离到273株内生真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鉴定了其中的269株分属于13个分类单元;多样性分析表明,阳春砂仁内生真菌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砂仁主要有阳春砂仁、海南砂仁2个品种,阳春砂仁栽培技术已大量报道,而海南砂仁高产种植技术鲜见报道。本文结合海南砂仁多年种植技术及研究经验,对海南砂仁的生长规律与种植技术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为海南砂仁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砂仁真菌病害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为著名南药,生产上有多种病害,以叶斑病为害严重而影响产量。作者1985年、1986年,在砂仁的重要产地阳春、封开等县进行了调查,认为目前主要有五种真菌病害:其中炭疽病两种:幼苗炭疽病为姜刺盘孢(Colletotrichum zingiberis(Sundar.)Butler et Bisby),成株炭疽病为盘长孢状刺盘抱(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果腐病两种,多数为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少数为镰刀菌(Fusaium sp.)引起;最影响生产的是叶斑病,其病原菌砂仁节梨孢(Gona-topyricularia amomi Z.D.Jiang et P.K.Chi)是个新属新种。本文较详细地描述了五大病害的症状及其病原菌的形态,并报道了各病菌的致病性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4.
福建流通砂仁的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福建市场流通的几种砂仁的性状,并运用GC/MS技术分析了挥发油的含量和主要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市场流通的商品砂仁质量不一,广西防城、福建长泰春砂仁和阳春砂仁均含有砂仁的特征成分,挥发油含量符合2005版国家药典规定,主要成分和性状特征相似,可考虑作为正品砂仁入药.建砂仁挥发油含量及其主要成分与春砂仁存在显著差异,临床上不宜作为药用砂仁.  相似文献   

15.
草果叶斑病和枫香干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姜叶点霉(Phyllostictazingiberi)引起的草果叶斑病和由茶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ribis)引起的枫香树干腐病。姜叶点霉寄生在草果上和茶子葡萄座腔菌寄生在枫香树上都为国内外首次报道。两种病害均有症状和病原物的描述和形态图。  相似文献   

16.
由姜叶点霉(Phyllostictazingiberi)引起的草果叶斑病和由茶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ribis)引起的枫香树干腐病。姜叶点霉寄生在草果上和茶子葡萄座腔菌寄生在枫香树上都为国内外首次报道。两种病害均有症状和病原物的描述和形态图。  相似文献   

17.
砂仁北移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引种砂仁由北纬24°37—(长泰)北移到北纬26°34—(南平)获得成功的经验,其关键在于解决低温冻害问题.通过生境因子与砂仁生长关系的调查研究已初步摸索到引种栽培技术及开花期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技术等有效措施,和在相应的环境条件的杉木林下套种砂仁可获得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分析了南平栽培的砂仁(AmomunVillsum Lour)种子精油的化学成分。其主要化学成分与原产地广东省阳春砂仁种子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不同营养元素缺乏对阳春砂仁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营养元素缺乏条件下,阳春砂仁幼苗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缺素症状。结果表明:12种营养元素中,以缺 N,P,K,Fe对阳春砂仁幼苗的生长影响最大,幼苗在株高、叶片数、叶面积、鲜重、干重等生长指标上均与对照形成显著差异 (P<0.05),同时在形态特征上表现出各自典型的缺素症状。缺 Ca和缺 Mg在培养中表现出徒长现象,植株纤弱,干物质积累较少。缺素对阳春砂仁幼苗根系发育也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其中以缺 B和缺 Fe受抑制最严重。  相似文献   

20.
闽西北林区推广应用阳春砂仁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阳春砂仁原产广东省阳春县,福建林学院于1977年开始引种到南平栽种,初步获得成功。本文通过进一步研究实验,论述了阳春砂仁在闽西北林区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及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