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为了研究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的繁殖生物学,以采自珠江水系北盘江的37尾卵巢成熟度为Ⅲ、Ⅳ期的光唇裂腹鱼标本为材料,用常规方法系统研究了该种鱼的个体繁殖力。结果表明,光唇裂腹鱼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455~10714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2.00~37.20粒/mm,个体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1.82~37.23粒/g。相关分析显示,F、FL与其体长、体重、纯体重、卵巢重、年龄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FW与各项生物学指标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F和FL与其体长、体重、纯体重之间最佳拟合回归方程均为二次函数,与卵巢重之间的最佳拟合方程均为幂函数,而与年龄之间拟合度最好的方程则均为线性函数。复合分析、综合分析显示,体长、体重是影响光唇裂腹鱼个体繁殖力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西藏布裙湖全唇裂腹鱼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integrilabiatus)仅见于西藏地区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县境内的布裙湖,在物种进化和资源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对分布于布裙湖全唇裂腹鱼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所采集的252个样本中共包含7个年龄组(1~7龄),其中优势年龄组为1~3龄(占72.22%);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方程为W=0.015 2 L3.057,属于匀速生长;采用von Bertalanffy模拟的生长方程为Lt=27.150[1-e~(-0.154(t+0.527))],W_t=368.029[1-e~(-0.154(t+0.527))]3.057。全唇裂腹鱼的体长生长速度曲线无拐点,随着年龄增长逐年降低,体重生长具有生长拐点,拐点年龄为6.73龄,所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8.27 cm和109.61 g。初步研究表明,全唇裂腹鱼属小型、低龄鱼类。  相似文献   

3.
短须裂腹鱼驯化养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流水鱼池中进行短须裂脂鱼驯化养殖试验,放养平均体长7.01gB、平均体重10.7g的鱼种,经315d驯化养殖,平均体长达22.2cm,增长15.1cm,增加2.13倍;平均体重达140g,增重129.3g,增加12.08倍。  相似文献   

4.
北盘江光唇裂腹鱼个体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lissolabiatus)的繁殖生物学,以采自珠江水系北盘江的37尾卵巢成熟度为Ⅲ、Ⅳ期的光唇裂腹鱼标本为材料,用常规方法系统研究了该种鱼的个体繁殖力。结果表明,光唇裂腹鱼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455~10714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2.00~37.20粒/mm,个体体重相对繁殖力FW 为182~37.23粒/g。相关分析显示,F、FL与其体长、体重、纯体重、卵巢重、年龄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FW 与各项生物学指标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F和FL与体长、体重、纯体重之间最佳拟合回归方程均为二次函数,与卵巢重之间的最佳拟合方程均为幂函数,而与年龄之间拟合度最好的方程则均为线性函数。复合分析、综合分析显示,体长、体重是影响光唇裂腹鱼个体繁殖力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上海地区低盐度条件下池塘单养和混养对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生长和摄食的影响.平均体重1.14±0.63g、平均体长3.57±0.88 cm的点篮子鱼,经90d的养殖后,单养点篮子鱼成活率82.86%,平均体重增加到55.08 ±14.21 g,平均体长增加到11.39±1.19 cm,最大规格体重达101.42 g;与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混养点篮子鱼成活率85.26%,平均体重增加到56.37 ±4.60 g、平均体长增加到11.60 ±0.42 cm,最大规格达118.71 g,拟穴青蟹平均体重从0.04g增长到209.88 g,最大规格达350.13 g.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混养模式中的点篮子鱼的存活率较单养模式高,生长摄食情况好,增重速度快,且摄食率低而饲料转化效率高.  相似文献   

6.
鱼康鱼良白鱼是云南省抚仙湖的名产 ,目前其天然资源量锐减。 2 0 0 0年 6月 2 2日在两口面积分别为 38.35m2 和 33.0 4m2 的池塘内各投放了体长 2 .0cm的鱼康鱼良白鱼苗 5 0 0尾 ,经过两年的人工驯养 ,于2 0 0 2年 7月 5日进行抽样检测 ,成鱼的平均体长为 9.7cm、平均体重为 9.9g ,成活率 6 0 % ,其中 2 / 3达到性成熟。结果表明 ,抚仙湖鱼康鱼良白鱼通过人工驯养是可以长成商品鱼的。  相似文献   

7.
张修建  范弘毅 《河北渔业》2002,(5):45-47,51
<正> 本文简述了短期保存金鱼卵与精子的简单操作方法,为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 发育正常健康且性腺发育好的金鱼,雌鱼10尾,平均体重51.3g(43.2~57.1g),平均体长14.5cm(12.7~15.6cm);雄鱼20尾,平均体重45.8g(38.2~48.3g),平均体长  相似文献   

8.
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是中国特有的冷水性经济鱼类,具有较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为了研究齐口裂腹鱼生长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114尾同批次繁殖、相同养殖条件的齐口裂腹鱼为研究材料,运用26个齐口裂腹鱼SNPs位点进行生长性状(体重、体高、全长、体长)关联分析。对齐口裂腹鱼生长性状的主成分分析表明,体重占解释方差的93.42%,且特征根大于1,累积方差大于85%,是齐口裂腹鱼生长性状的第一主成分。SNPs位点与生长性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g17711-0-2201与全长呈显著相关(P0.05),ug24013-0-3669对全长、体长有显著影响(P0.05),ug25050-0-1678对体重、体高、全长和体长都有显著影响(P0.05),ug22712-0-2452对体重、体高、全长和体长都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4个SNPs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平均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2369和0.211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18,其中ug25050-0-1678具有中度多态性(0.25≤PIC0.5)。综上所述,ug25050-0-1678和ug22712-0-2452与生长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候选位点用于齐口裂腹鱼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本研究旨为齐口裂腹鱼的遗传改良和选择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鱇鱼良白鱼池塘人工驯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angLiang白鱼是云南省抚仙湖的名产,目前其天然资源量锐减,2000年6月22日在两口面积分别为38.35m^2和33.04m^2的池塘内各投放了体长2.0cm的KangLiang白鱼苗500尾,经过两年人工驯养,于2002年7月5日进行抽样检测,成鱼的平均体长为9.7cm,平均体重为9.9g,成活率60%,其中2/3达到性成熟,结果表明,抚仙湖KangLiang白鱼通过人工驯养是可以长成商品鱼的。  相似文献   

10.
阿克苏河塔里木裂腹鱼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常规生物学方法,对阿克苏河塔里木裂腹鱼的形态特征、体长与体重关系、肥满度、食性、繁殖等个体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裂腹鱼体长与体重的相关表达式为:W=0.020L2.8886(r=0.992);杂食性,喜食水生昆虫.在体长30m以内,随着体长的增加,肥满度逐渐降低.V期时绝对怀卵量平均为3 784粒,相对怀卵量平均为23粒/g.成熟卵卵径为1.51~1.83 mm.种群性比(♀:♂)为1.0:1.4;繁殖群体性比(♀:♂)为1.0:1.5.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77mm、体重7.0 g;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133 mm、体重36.0g.每年4~5月,当水温达到12℃时.开始溯河繁殖.  相似文献   

11.
珠江水系光唇裂腹鱼可渡河种群mtDNA D-loop序列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0尾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采自珠江水系可渡河,采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技术对其mtDNA D-loop区481bp的序列进行了测定分析。该序列共计发现了10个变异位点,占分析总位点数的2.08%。定义了10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d)为0.733,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P)为0.0051。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27,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1.301。用单倍型间遗传距离构建的NJ树由2个支系组成。该研究显示光唇裂腹鱼可渡河种群mtDNA D-loop区多态性较低,表明光唇裂腹鱼可渡河种群遗传多样性贫乏,有必要采取综合措施开展光唇裂腹鱼可渡河种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资源保护策略和人工繁殖技术,对人工养殖的图们江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繁殖力进行了研究。选取122尾不同养殖区域卵巢发育Ⅳ-Ⅴ期的马苏大麻哈鱼样本(其中延吉42尾、山东35尾、北京45尾)进行统计分析。试验马苏大麻哈鱼体重209~845 g,平均为(512±206)g;体长17.0~39.5 cm,平均为(26.81±6.53)cm。结果表明,大麻哈鱼的绝对繁殖力410~3 075粒,平均为(1 485±797)粒;体重相对繁殖力1.93~3.64粒/g,平均为(2.72±0.47)粒/g;体长相对繁殖力23.60~77.85粒/cm,平均为(51.35±17.60)粒/cm;Ⅴ期卵巢性腺指数14.85%~27.93%,平均为(20.97±3.57)%;繁殖力随着体重、体长、性腺指数增加而提高(P0.01)。通过人工驯养和移植培育,改变了马苏大麻哈鱼在自然环境下雌鱼卵巢发育不成熟的现象,而且繁殖力明显提高。移植到北京和山东后,其繁殖力极显著高于原产地(P0.01)。国产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具有规模化人工繁育的优势,能够为野生种群资源增殖提供苗种补充。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统计学、酶联免疫学等方法研究3个池塘中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生长状况、血清四碘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Ⅰ)和温度的周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365 d的养殖过程中,3个池塘牙鲆体重和体长持续增长且体重日增长率和体长日增长率在温度较高的夏末秋初出现较高值。3个池塘牙鲆血清中T3、T4含量变化整体趋势一致,血清T4浓度在夏末出现最高值,T3浓度在秋初出现最高值,滞后于T4。IGF-I水平最高值出现在温度较高的夏末、秋初滞后于GH最高值夏初。牙鲆血清中T3、T4、GH和IGF-I 4种激素含量变化和生长率变化规律大体一致,呈现明显的周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于2017—2019年采用在池塘上方搭建简易保温大棚的方式开展了美洲鲥当年鱼种越冬养殖试验,研究探讨了越冬养殖相关的技术参数。结果显示:搭建保温大棚后,冬季池塘水温可保持在10℃以上,在美洲鲥当年鱼种(0+龄鱼种,平均体长12.45~16.65 cm,平均体质量27.29~66.41 g)放养密度为1518~2970尾/亩(15亩=1 hm^2,下同)和81.04~100.78 kg/亩的条件下,在越冬前中期(12月至次年3月中旬),日投饲量在0.8~1.6 kg/亩,越冬后期(次年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日投饲量也由2.0 kg/亩左右迅速增加到4.0~5.0 kg/亩。经过125~130 d的越冬养殖,鱼种平均体长达17.48~21.19 cm,增长28.04%~40.40%,平均体质量77.57~137.96 g/尾,增加了106.53%~184.24%,鱼种的体长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193~0.261)%/d和(0.585~0.804)%/d,日均增长量和日增重分别为0.036~0.039 cm/d和0.387~0.572 g/d;收获时美洲鲥鱼的肥满度为1.42~1.43 g/cm3,养殖成活率为89.29%~94.81%,饲料系数为1.50~1.65,亩产量为198.50~205.68 kg。试验结果表明,在江浙地区,养殖池塘上方搭建保温大棚后,冬季池塘水温(10~20℃)在美洲鲥当年鱼种的适宜水温范围,能获得较理想的越冬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绿鳍马面鲀工厂化养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幼鱼在工厂化养殖模式下的生长情况,在海水温度11.08℃~26.32℃条件下,以1月龄绿鳍马面鲀幼鱼为实验样本,进行为期9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样本初始平均体质量(0.07±0.02)g、平均全长(1.59±0.33)cm增长到(143.20±10.32)g、(20.31±0.67)cm,平均增重量最大值为(44.15±5.74)g/月,平均日增重量(0.48±0.04)g/d;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为:L=0.069 3 x+0.301 7(R~2=0.946 8),平均全长瞬时增长率为0.008;全长与体质量呈指数关系,回归方程式为:W=0.014 L3.047 9(R~2=0.996 8),幂指数约等于3.0,为等比生长类型,第一背鳍长、体高都与全长呈线性关系;实验样本的生长状况受温度影响较大,在水温18.52℃~26.32℃时增重较快。研究表明,绿鳍马面鲀适合温水养殖,且生长速度快,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对采自天津、浙江和山东等养殖场5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的442尾个体进行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的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并测量各群体每尾对虾的生物学体长和体重.引入医学上的劳累尔(Rohrer)体重指数(Ponderal index,PI,W/L3)关系建立对虾体重(W)和体长(L)关系函数.结果显示,4个凡纳滨对虾的EHP阳性群体[平均体长为(5.37±1.19) cm]的体重指数PI平均值为(5.19±0.26)×10-3 g/cm3,EHP阴性群体的凡纳滨对虾群体[平均体长为(2.49±0.21)cm]为(7.96±0.51)×10-3 g/cm3,根据PI=a·L(b-3)的函数矫正EHP阴性和阳性群体的体长差异引起的PI差值后,同等体长EHP阳性群体的PI值为阴性群体的(70.5±8.7)%,表明同样大小的个体,EHP阳性群体的平均体重比阴性群体平均体重低30%;EHP阳性群体中凡纳滨对虾体长和体重的变异系数是EHP阴性群体的(2.39±0.93)和(2.05±0.86)倍,表现为对虾EHP阳性群体个体大小不均匀;EHP阳性群体体重偏差率是EHP阴性群体的2.34-3.45倍,体长相同时,EHP阳性的体重波动变大.  相似文献   

17.
鳜鱼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选育过程中鳜鱼(Siniperca chuatsi)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化规律,本研究以来自湖南、江苏、广东的翘嘴鳜为基础群体,构建了21个同胞半同胞家系,利用动物模型对不同家系进行了遗传分析:鳜鱼210日龄体重、体长的遗传力为0.40、0.45,属于高遗传力;体高的遗传力为0.29,属于中遗传力。相关分析表明,鳜鱼体重?体长间的遗传相关为0.96;体长?体高间的遗传相关为0.92,体重?体高间的遗传相关为0.94,因此进一步选育采用个体选育或者个体选育与家系选择法相结合的方法都能获得较好的结果;对某一生长性状进行选育时,其他两个相关性状也会得到间接选育。经过选育鳜鱼F2群体平均体重遗传进展为7.5 g,较第一代增加7.5%,F3群体平均体重的遗传进展为9.75 g,较第二代增加9.0%。F3群体平均体长与F1比较无显著提高。F3群体平均体高的遗传进展为0.22 cm,较第一代增加9.9%。本研究旨在为提高鳜鱼育种效率提供重要参数,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8.
将330日龄的大规格[平均体长(24.4±2.1) cm、平均体质量(93±5.3) g]、小规格[平均体长(18.2±1.1) cm、平均体质量(34±2.5) g]半滑舌鳎分别饲养在2个4 m^3水槽中;550日龄后,置于4个4 m^3水槽内培育,密度为15~30尾/m^2;900日龄后置于4个30 m^3水泥池内培育,密度为3~8尾/m^2。每2~3个月测量1次体长和体质量,研究不同规格半滑舌鳎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的生长。3年的养殖试验表明,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两个群体的生长差异变大,大、小规格群体的平均体长比值由1.3增至1.6,平均体质量比值由2.7增至5.3,大规格群体(全长51.3~66.4 cm)中95%以上为雌性;半滑舌鳎的快速生长期为698~1081日龄阶段,适宜生长水温为14.6~26.9℃。本试验结果将为半滑舌鳎的工厂化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