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胆汁 (十二指肠液 )反流入胃并破坏胃粘膜所致[1~ 3] 。据报道 ,吸烟可致胆汁反流 [4.5 ] 。本文收集 37例有长期嗜烟史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在治疗期对戒烟者与未能戒烟者两组的药物疗效进行观察比较 ,以了解吸烟对药物疗效的影响。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本组 37例 ,均为男性 ,年龄 2 2~ 5 4岁 ,平均 32 .5岁。病程0 .5~ 4a,均有 5 a以上嗜烟史 ,烟量 0 .5包 /d或以上。主要症状有 :上腹隐痛 ,胀闷 ,多于餐后加重 ,可伴嗳气、口苦、恶心、食欲减退等。胃镜检查均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表现 [1 ,2 ] :胃粘液糊内混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标注14 C呼气监测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根除方案,治疗时间为1个疗程。记录2组患者夜间酸突破发生率、胃内pH值及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PDQ)评分,根据症状出现的频率进行PDQ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夜间酸突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内pH、平均中位pH、夜间平均中位pH值均低于对照组,夜间胃内pH值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P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D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H.pylori根除方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GERD患者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4),两组每天早、晚餐前均服雷贝拉唑10mg,治疗组夜间睡前另加服法莫替丁20mg,疗程6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行胃镜检查,观察其胃镜表现及反流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45例中治愈31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5.6%(43/45),对照组44例中治愈22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9.5%(35/44)。结论:雷贝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GERD的疗效优于单用雷贝拉唑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黏膜充血消失时间、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消失时间、黏膜水肿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黏膜充血消失时间、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消失时间、黏膜水肿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反流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白细胞介素 4 (IL 4 )与总IgE水平的变化、相关及临床意义。方法 :哮喘患儿 30例分为 2组 :(1)发作期组 (n=15 ) ;(2 )缓解期组 (n =15 ) ;以及健康对照组 (n =2 0 )。分别用ELISA法和MEIA法检测血清IL 12、IL4和总IgE水平。结果 :哮喘患儿发作期组血清IL 12水平低于缓解期组 (P <0 .0 5 ) ,缓解期组又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哮喘患儿发作期组血清IL 4水平高于缓解期组 (P <0 .0 5 ) ,缓解期组又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哮喘患儿发作期组血清总IgE水平高于缓解期组 (P <0 .0 5 ) ,缓解期组又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 1)。哮喘患儿血清IL 12水平与总IgE呈中度负相关 ,哮喘患儿血清IL 4水平与总IgE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哮喘患儿血清IL 12水平降低 ,IL 4和总IgE水平升高 ,表明儿童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 ,在缓解期仍需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6.
和杰  李雪华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3,21(5):475-475,479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5 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和对照组 2 2例 ,另将 2 0例健康小儿作为正常对照。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 ,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由专人密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喘息、咳嗽、肺部哮鸣音的消失时间 ,同时测定患儿治疗前后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并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患儿喘息、咳嗽、肺部哮鸣音的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 ;治疗组患儿APT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临床无出血倾向。结论 :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缩短疗程 ,促进病情好转与恢复 ,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抑胃酸药联合促动力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经反复治疗无效的慢性咽炎240例患者进行胃镜、24hpH值监测检查,并将其中确诊为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108例随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应用抑胃酸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促动力药(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对照组采用清热解毒药(清开灵胶囊)治疗。比较两组咽喉部症状好转及电子喉镜下病理改善情况。结果在顽固性慢性咽喉炎患者中,患有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者占45.0%(108/240)。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21例,无效6例,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0、8、46例,以观察组的疗效为优(Hc=62.43,P〈0.001)。结论胃食管反流与咽喉慢性炎症有明确致病关系,喉咽反流疾病经抑酸剂与促动力剂治疗有效,可改善咽部症状和病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联合吸入疗法治疗婴幼儿哮喘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90例婴幼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联合吸入疗法。对观察组患儿进行门诊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及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为82.22%,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且P<0.05。结论:采用联合吸入疗法治疗婴幼儿哮喘,可有效减少患儿哮喘发作次数。且门诊综合护理干预较好地配合了治疗,帮助改善患儿病症,获得家属较高的满意度,护理效果较佳,可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结合醒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83例VD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 4例)用尼莫地平结合醒脑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2 9例)用尼莫地平单独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5例,显效2 0例,有效2 5例,无效4例;对照组临床控制1例,显效3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 1)。在智能量表积分、生活自理能力积分、中医症状积分和实验实指标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 5或P<0 .0 1)。结论:尼莫地平与醒脑胶囊联合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乌体林斯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36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2 0例 ,对照组 16例 ,两组在维持原控制用药的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乌体林斯注射液 1.72μg肌注 ,每周 1次 ,共用 8周。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白天和夜间发作次数减少 ,每天吸入沙丁胺醇量减少 ,Ig G、Ig M、CD3、CD8百分数、细胞因子 IFN- γ均升高 (P<0 .0 5~ 0 .0 1) ,Ig E、CD4 / CD8比值、IL- 4均降低 (P<0 .0 1) ;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则不明显。结论 :乌体林斯注射液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剂 ,能刺激机体的免疫功能 ,调节 T细胞亚群 Th1/ Th2的平衡 ,达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恩丹西酮对肿瘤化疗患者食管内pH值的影响.方法4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恩丹西酮静脉给药,对照组化疗时未用止吐药.化疗同时进行食管内24hpH监测.结果食管内pH<4总时间百分(比)、最长酸反流时间(min)、酸反流>5min次数、酸反流次数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恩丹西酮能有效地预防化疗所致的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发病期外周血中的Th 1/Th 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分别对哮喘患者发作期组 (n =15 )、缓解期组 (n =15 )及正常人对照组 (n =2 0 )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产生的Th 1/Th 2型细胞因子 (IL 2、IL 4、IL 10 )进行了测定。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PBMC产生的IL 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 5 ) ,而IL 4、IL 10水平均增高 (P <0 .0 5 ) ,缓解期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哮喘发病过程中Th 1/Th 2型细胞因子处于失衡状态 ,为哮喘的治疗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8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各40例,联合组患儿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治疗,对比2组患儿咳嗽缓解及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咳嗽缓解及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FVC、FEV1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能有效缓解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治疗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SAH)的疗效。方法 :将 16 9例S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脑脊液置换治疗组 ) 84例与对照组 (常规药物治疗组 ) 85例 ,对其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脑积水的发生率、血肿的吸收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7.1%vs2 9.4 % ) ;(18± 8)dvs(2 7± 9)d ,P <0 .0 1];治疗 35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显著优于对照组 [(3.4± 4 .0 )分vs (13.9± 4 .3)分 ,P <0 .0 1];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90 .5 %vs 6 5 .9% ,χ2 =9.15 ,P <0 .0 1) ;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4 .8%vs 14 .1% ,χ2 =4 .314 ,P <0 .0 5 ) ;治疗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 (Hc =19.5 ,P <0 .0 0 1)。结论 :脑脊液置换治疗可促进SSAH患者脑内血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和联合中药穴贴对小儿哮喘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布地奈德干粉(普米克都保)吸入15例(简称普米克组)和中药穴贴(天灸)联合普米克都保吸入组15例(简称联合治疗组),健康对照组15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测定PEFR值.并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测定血清IL-12、IL-4、IL-8水平(采用ELISA法)。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哮喘日间、夜间症状及使用p2受体激动剂万托林的次数,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PEFR值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治疗3个月后全部患者的PEFR值均上升至正常预测值的90%以上。联合治疗组的日问及夜间症状消失时间较普米克组快(P〈0.01).且联合治疗组使用万托林的剂量比普米克组明显减少(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IL-4及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12水平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复查血清IL-4、IL-8水平明显下降,IL-12明显上升,均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两组药物治疗方法均能影响哮喘患儿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较普米克组迅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采用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共纳入病例数为72例。72例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雾化治疗)与对照组(沙丁胺醇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2%(35/36)、80.6%(2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采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左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 :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 4 2例 )和对照组 ( 4 4例 ) ,治疗组用左氧氟沙星 0 .2 g,对照组单用氨苄青霉素 3.0 g,均静脉滴注 ,2次 /d,7~ 1 4d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 .5 %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63.6% ( P<0 .0 1 ) ,并能较快的缓解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和反跳痛 ,不良反应发生率 4.8%低。结论 :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疗效明显优于氨苄青霉素 ,其不良反应亦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对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0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炎、解痉、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双相气道内正压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pH、PaO2、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d后,两组的pH、PaO2、Pa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使用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患者,可有效改善通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吗丁啉在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中的疗效。方法:将32例诊断为GER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体位治疗+吗丁啉(每次0.3 mg/kg、4~6次/d),对照组单纯体位治疗。结果:两组患儿在呕吐症状、体重、食管钡餐造影方面具 有显著的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吗丁啉+体位治疗GER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抗焦虑抑郁药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疗效。方法经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无效的108例NER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A(41例)、治疗组B(35例)。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胶囊口服;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A加用氟哌塞顿美利曲辛片,治疗组B则加用疏肝解郁胶囊,均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反流、烧心及胸骨后疼痛症状积分的改变和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反流、烧心及胸骨后疼痛症状积分均明显减少,且以治疗组A、B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A、B的有效率分别为90.2%、8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6%(P〈0.01或0.05),治疗组A、B间的有效率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RD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