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普通小麦和黑麦草原生质体电融合的适宜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多花黑麦草(Lolium muiriflorum Lam.)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原生质体电融合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在同一电场条件下,不同物种原生质体的电融合反应有差异,在500kHz、100V/cm交流脉冲和1.5kV/cm、40μs直流脉冲下,原生质体排列成串,小麦、多花黑麦草和多年生黑麦草原生质体融合频率分别为80%,60%,30%;电场参数中的场强和直流脉冲幅宽对原生质体融合频率影响较大;融合液中CaCl_2浓度以0.5~1mmol/L为宜;渗透压较低的融合液有利于原生质体融合;在适宜的电脉冲处理后,原生质体存活率与对照相似,经融合处理的原生质体培养一个月后,其植板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用农抗5102产生菌的两株不同营养缺陷型突变体WNF-2-1-90和WNF-2-1一135所进行的原生质体融合条件试验。结果表明,1000、4000和6000三种分子量的PEG,各以30%、40%和50%的浓度加入两株突变体的混合原生质体悬液,其融合率达1.8-4.1%,比不加PEG的提高2-7倍;较佳的PEG浓度,则因其分子量不同而异,1000PEG的诱导效果随加入浓度升高而增大,余二者则相反。混合原生质体悬液在4℃和28℃中放置4小时后,其融合率几乎和加PEG的相近。融合前立即用UV照射混合原生质体悬液,其融合率比未照射的提高2倍以上。比较直接选择法和间接选择法检出融合子,表明间接法比直接法检出的要高1倍以上。  相似文献   

3.
以刺槐未成熟合子胚的愈伤组织为材料,试验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酶液质量分数(纤维素酶R-10、果胶酶Y-23、离析酶R-10)、分离时间和分离液渗透压(即甘露醇质量分数)3个影响因素分析,并采用蔗糖等密度离心法中的上浮法纯化后,得到分离最佳条件:纤维素酶R-10质量分数为2.5%,果胶酶Y-23质量分数0.6%和离析酶R-10质量分数1%,甘露醇质量分数11%,酶解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达22.4×106个/mL,活力为92.13%,原生质体净得率为2.06×106个/mL。在此基础上,采用PEG诱导法,对原生质体的融合时间和融合剂PEG6000质量分数等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探讨,结果表明最佳融合条件为25%的PEG6000诱导下,融合30 min,融合率达到10.97%。  相似文献   

4.
无臌胀病苜蓿品种的育种计划的可能突破口,是利用生物技术把单宁基因导入到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中去。本文首次报道了紫花苜蓿与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 Scop.)原生质体融合的可能性和条件,进而将红豆草的单宁基因导入到苜蓿中去。本实验结果证明苜蓿与红豆草的原生质体融合是可能的,通过基因型选择,选择同步分裂的苜蓿和红豆草细胞系,从其悬浮培养细胞系中分离原生质体,将两者混合悬浮在0.1mMCaCl_2 0.6M 甘露醇溶液中(pH5.6),原生质体总密度为3.6×10~5/ml(苜蓿占2.3×10~5/ml,红豆草占1.3×10~5/ml),在1.00~1.25 KV/cm 电场强度下,脉冲次数1~3次,其异核融合细胞频率可提高到26.7~40.9%,并且其异核体仍能较好地分裂,可以分裂2~3次,个别分裂4次,形成小细胞团,但植板率很低,未能持续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建议为了提高异核体的植板率,电场强度应低于1.25KV/cm,甚至低于1.00KV/cm,脉冲次数1~2次为宜,以减少电场对细胞的损害。同时提高原生质体培养密度,改良培养条件和方法。如何保证异核体持续分裂和高的植板率是今后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甘蓝与大白菜的原生质体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丹  丁丹  王火旭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448-3449
[目的]研究两种近缘物种原生质体的最佳融合条件。[方法]利用培养好的甘蓝与白菜的幼苗在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的作用下分离出原生质体,再利用PEG融合液将这2种原生质体融合。[结果]用6%甘露醇+8%纤维素酶+2%果胶酶处理材料,酶解4h后,可以获得大量的游离原生质体,大部分原生质体呈圆形,散乱地游离在原生质体溶液各处。利用30%PEG融合液及0.1mol/LCaCI:溶液(含9%甘露醇,pH值9.5)将这两种原生质体融合可以获得稳定的、可育的细胞杂种植株,可以直接作为育种的种质材料。[结论]该研究为远缘杂交和进一步研究原生质体的培养及再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制备出兼具溶藻及降解藻毒素(MC-LR)的双效工程菌,研究不同的亲本原生质体灭活方式、不同PEG浓度、pH以及作用的温度对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探讨溶藻细菌F8与藻毒素降解菌T1菌株的原生质体融合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对F8菌株的原生质体采用45℃热灭活、T1菌株的原生质体紫外灭活,采用pH为8.0的30%的PEG溶液,融合温度为30℃,原生质体融合率可达28.17%。  相似文献   

7.
蛋白酶对曲霉原生质体稳定性再生及融合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4种蛋白酶对黑曲霉,米曲霉原生质体稳定性,再生有主融合的研究结果表明,蛋白酶用于原生质体灭活前或后保温均显著降低原生体数量,同时提高原生质体再生率及灭活性原生质体融合指数。蛋白酶安全,无毒可以替代常规促融合剂聚乙二醇。  相似文献   

8.
以芦荟叶片为试材,采用酶解方法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并在此基础上对斑纹芦荟和不夜城芦荟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结果表明,以芦荟的叶肉细胞为试材,可成功分离出原生质体,而且活力较高,达90%以上。聚乙二醇(PEG)融合的结果可获得部分融合体。芦荟原生质体的成功分离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来源、酶液的组成,另外还受酶解液的渗透压、温度和pH值等影响。融合的效率主要受融合剂的浓度、原生质体的生理状态及处理的时间等影响。  相似文献   

9.
将亚麻与红麻的愈伤组织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分离出原生质体,然后利用PEG法使这2种原生质体融合。结果表明,用2%纤维素酶+1%果胶酶+0.55mol/L甘露醇处理材料,酶解6h后,可以获得大量游离的、圆球形的原生质体;利用40%PEG6000及0.3mol/LCaCl2溶液(含9%甘露醇,pH9.5)将这2种原生质体融合,可以获得稳定的杂合细胞。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有色原生质体游离体系,以八仙花萼片为试验材料,分别对材料的预处理方式、酶液组分、酶解时间、纯化离心力等影响酶解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预处理方式选择分离花萼片上下表皮法,纤维素酶和离析酶水平分别为4%和0.4%(质量体积分数),甘露醇0.6 mol·L-1,酶解液加热冷却后加入 0.1%(质量体积分数)BSA和10 mmol·L-1 CaCl2,酶解2 h,低温离心机4 ℃、1 426 r·min-1离心5 min,为最优的八仙花萼片原生质体游离条件。利用所建的原生质体游离体系对4个不同品种的八仙花萼片进行有色原生质体游离,200× 镜下单视野内可获得13~35个有色的原生质体;对有色原生质体进行液泡的H+流测定,发现蓝色液泡较粉色液泡H+流的外排趋势明显,说明同一八仙花品种蓝色液泡的pH高于粉色液泡。  相似文献   

11.
以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品种花育20为材料,探讨不同的酶液浓度、酶解时间及渗透压对花生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分离的适宜酶液配比是2%纤维素酶(Cellulase Onozuka Rs)、0.2%果胶酶(Pectolyase Y-23),甘露醇渗透压调节剂的浓度为0.7mol/L,暗处理10h,叶片原生质体产量为4.86x105个/ml,存活率75.6%,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产量为4.97x105个/ml,存活率75.4%.将分离的原生质体培养在添加1mg/LNAA和4mg/LBAP的改良M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约2~3天后,细胞开始分裂.然后部分细胞继续分裂,并形成细胞团.培养5~6周后,将培养物转移到添加2 mg/L2,4-D和3 mg/L BAP的MS液体培养基(pH5.8)中进行培养.7~8周后,将形成的直径为1~2 mm的小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1 mg/LNAA和5 mg/LBAP的MS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小愈伤组织迅速生长.转移3-4周后,愈伤组织长至7~9mm.  相似文献   

12.
聚乙二醇法诱导烟草原生质体融合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乙二醇(PEG)法诱导烟草原生质体融合,对融合时PEG的浓度、用量、融合时间及融合温度进行优化,以期得到一种融合率较高的方法。结果表明:以40%的PEG融合的二元融合率最高;PEG与原生质体悬浮液体积比为3∶5,在0.5~0.6 mol/L甘露醇为渗透压时,25~30℃下融合20~25 min的融合效果最佳,融合率始终保持在20%左右,甚至可达25%。  相似文献   

13.
对二棱大麦白色胚性无性系细胞与豌豆绿色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在PEG和Ca的共同作用下,异源融合研究结果表明:将含有20mmolCaCl2·2H2O的0.3mL和0.2molPEG(2000)溶液滴入0.1ml二棱大麦与豌豆原生质体混合物中。(原生质体密度为1×107/ml),静置15min,后得到37.45%高频率异源原生质体融合。  相似文献   

14.
以油桃茎段为试验材料进行组织培养,诱导不定芽的增殖和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获得茎段、叶片、愈伤组织等大量无菌材料,给原生质体制备及后续细胞融合工作提供了可重复性的试验材料.初始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1.5mg/L BA+0.1mg/L IBA,诱导率达82.9%;诱导不定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MS+1.5mg/L BA+0.2mg/L IBA;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1.5mg/L 2.4-D+0.5mg/L NAA+0.3mg/L BA.原生质体制备以嫩叶为分离原生质体的最佳材料,而最佳的分离酶组合为纤维素酶1%+果胶酶2%,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性分别为9.2×107个/g和80.4%.  相似文献   

15.
草木樨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原生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草木樨的细胞融合原生质体杂交体系,以白花草木樨嫩叶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在2,4-D和6-BA不同激素水平下研究愈伤组织诱导率,并在不同的酶液组分和酶解时间下对愈伤组织进行酶解制取原生质体。结果表明:随着激素2,4-D和6-BA浓度的增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变化,当激素2,4-D和6-BA浓度分别为1.5、0.3 mg/L时,诱导率最高,可达90%。草木樨愈伤组织在2.0%纤维素酶、0.3%果胶酶、1.0%离析酶中酶解15 h为最佳,此时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产量最高,可达1 890×104个/g。  相似文献   

16.
以包心菜子叶和叶片原生质体为材料。经不同液体培养基(Bp1,Bp2,B1)浅层培养,再生细胞高频分裂并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扩增后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诱导植株分化,从这两种原生质体中获得了再生植株。在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原生质体及细胞团的褐化程度与培养基中的有机成分的多少有关。原生质体的分化频率与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种类关系甚大。在植株分化时,谷氨酰胺和腺嘌呤对植株分化有很大促进作用。另外,原生质体的来源及原生质体培养基对原生质体植株分化能力均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双亚5号亚麻与罗布麻原生质体解离及体细胞杂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双亚5号亚麻与罗布麻原生质体制备、电融合和培养的适宜条件,为进一步深入进行亚麻与罗布麻体细胞杂交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已建立的双亚5号亚麻和罗布麻胚性细胞悬浮系为材料,制备原生质体并进行电融合,培养.[结果]制备亚麻和罗布麻原生质体的最佳渗透剂分别是5.6;蔗糖和0.7 mol/L甘露醇;游离亚麻和罗布麻原生质体的最适酶组合都是0.5; Cellulase Onozuka R-10+1.0; Cellulase Onozuka RS+0.2; Pectolyase Y-23;最佳酶解时间分别是4和3 h;亚麻细胞最佳继代时间是转瓶后的第3 d,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存活率均为92.0;,产量分别达到1.24×106和22.4×106个/mL;2种原生质体电融合的最佳参数依次为:AC 8 v/cm,持续25 s-DC 1 500 v/cm,脉冲宽度为60 μs,脉冲次数1次-交流电时间为9 s,重复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融合率达到20.5;.[结论]亚麻与罗布麻原生质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实现体细胞杂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适宜延边黄牛体细胞核移植的最佳融合液。[方法]用延边黄牛颗粒细胞为供体细胞。试验1,比较3种浓度(0.25、0.280、.30 mol/L)3种融合液(蔗糖、D-山梨醇、甘露醇)对核移植胚胎融合率及重组胚体外发育的影响。试验2,比较3种0.28 mol/L融合液对核移植效率的影响。[结果]3种浓度的蔗糖、D-山梨醇、甘露醇融合液的融合率和卵裂率差异均不显著,但0.28 mol/L融合液处理的重组胚后期发育相对较好。3组融合液融合率(88.44%、86.83%、86.85%)差异不显著,蔗糖、甘露醇融合液卵裂率(87.98%、86.06%)差异不显著,在0.05水平上显著高于D-山梨醇融合液(78.64%);蔗糖、甘露醇融合液囊胚发育率(22.16%、19.91%)差异不显著,在0.05水平上显著高于D-山梨醇融合液(10.14%)。[结论]适宜延边黄牛体细胞核移植的最佳融合液为0.28 mol/L蔗糖融合液。  相似文献   

19.
以苹果试管苗叶片为原生质体分离材料,对影响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合叶片酶解的酶液组成是Cellulase-Onzuka R-10 0.8%+Pectinase 0.5%+PVP 1%+甘露醇0.65 mol/L+MES0.1%;以改良MT+BA 1.0 mg/L+2,4-D 0.2 mg/L+甘露醇0.65 mol/L+Vc 5.0 mg/L+Glu 500 mg/L+CH 100 mg/L+ME 500 mg/L+Arg 50 mg/L为培养基对原生质体进行培养,固液双层培养效果较好,最适培养密度为1×105个/ml,培养1~2天原生质体变形,3~4天第一次分裂,2周分裂3~5次.平邑甜茶原生质体一个月后形成微细胞团,两个半月形成肉眼可见的微愈伤组织.鲁加5号和M7均只形成7~10个细胞的细胞团,嘎拉未见细胞分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