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国家开展农业大规模建设的需要,提出了制订农业工程规划及农业工程项目的问题;阐述了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与农业工程规划、农业工程项目的关系,农业工程规划与项目的内容和特点以及规划、计划与项目的联系和区别;最后讨论了几种系统工程方法在制订规划工作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略地论述了黄秉维农业地理学和农业生态学学术思想的渊源、内涵及方法论特征。认为黄秉维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地理学与发展中的生态学等领域的有关理论,汲取了相关科学的精髓而深化了认识,并结合中国国情与农业生产实践,致力于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取得了多方面的建树和良好的效益。他的农业地理学与农业生态学学术思想卓识将引导着未来的农业地理学与农业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南方农业》2008,(4):F0002-F0002
研究所简介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地处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国家级花卉苗木产业示范区,研究所下设综合规划室、设施农业工程研究室、农业水土工程研究室、农村能源工程研究室、资源环境与村舍民居工程研究室等5个部门,主要开展农田水利与土地综合整治技术研究,现代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畜牧工程规划设计与配套设施研究,农业可再生能源与农业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村镇规划与农业建筑工程技术研究,农业工程综合规划设计、咨询与监理。拥有一支以农业工程技术科研、  相似文献   

4.
系统地论述了世界银行贷款“中国农业支持服务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方法论。这类项目就其类型和复杂性,在我国农业建设项目中属首次,与农业生产性项目比较,其可行性研究有许多特点,如项目准备期长、项目设计涉及面广、项目评价和风险分析相对复杂等,作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总结,为开拓中国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内容。  相似文献   

5.
设施园艺工程集成模式构建方法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设施园艺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投资与规模增长很快,但在宏观与微观层面的问题也愈加突出,通过构建科学、完整、系统的工程集成模式来指导和支撑设施园艺发展已经成为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的关键途径。该研究将模式建立转化为复杂系统与组织构建的过程,利用系统学的理论、工具和方法,以政府、经营组织、种植者为应用主体,通过整体与还原相结合、自组织与他组织相配合的方式,获得在构建技术、组织、产业3种模式的基础上耦合形成适用于不同层次设施园艺工程集成模式的系统方法,并初步提出了模式的评价体系。该研究成果为设施园艺工程集成模式的构建打下了方法论的基础,可以有效地指导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和中国设施园艺的产业发展。不仅对设施农业其他领域有较高的借鉴价值,也为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总结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原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成立40年来的主要科研历程与业绩。40年来,不忘初心,不断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与模式,20世纪70年代末探索了农业机械化示范模式,80年代开展了恢复型生态农业模式示范,90年代开展了资源节约型农业模式示范,21世纪初探索了智慧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砥砺奋进,不断创新农业系统调控理论与技术体系,创建了农田SAPC水分传输与界面调控理论,量化了农田氮素通量过程,建立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理论与技术,发展了咸水安全灌溉理论,建立了林业生态工程理论,创建了食物链模型,创新小麦育种体系;扎根农业,组织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等大规模区域农业示范,不断引领开展区域示范服务;放眼世界,不断拓展国际合作与创新平台,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基于径流曲线数模型的江淮丘陵区塘坝复蓄次数计算模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针对江淮丘陵区塘坝体系复蓄次数计算问题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提出运用SCS模型处理塘坝灌区无资料水文模拟计算问题,构建了塘坝灌区降雨径流模拟模型,并依据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各典型作物的需水量,进而实现了对江淮丘陵区塘坝灌溉系统的水量平衡分析,合理地推算了塘坝系统复蓄次数,找出塘坝灌区现状灌溉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可为江淮丘陵区塘坝工程规划、种植结构调整以及灌溉制度的确定提供理论支撑,具有明显的实际指导意义和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山区农业环境补贴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在制定《农业补贴条例》,今后农业补贴政策不能仅仅停留在保障粮食安全上,还应考虑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社区发展。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研究山区农业环境补贴制度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山区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多功能性为方法论视角,就山区农业环境补贴法律制度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农业补贴不仅要绿色化,而且山区农业环境补贴也应实现制度化、政策化、法治化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9.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分类方法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3,他引:1  
中国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后已渐成体系,并越来越体现出较完整的复杂系统特点,成为产业发展中最活跃的要素。技术分类作为揭示设施农业技术体系特征、促进学科建设、指导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的关键基础性工作,亟需在方法论和分类实务上取得突破,以在把握不同技术对象特殊矛盾和特殊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更科学地指导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该研究立足当代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的广义概念和广义要素,在遵循层次性、稳定性、开放性、现实性等系统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内容、特点和现有技术分类方法的分析研究,确定了分别反映设施农业工程技术链、技术环节、技术功能、技术手段等属性的4层次线分类方法,并以设施园艺为例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全貌、揭示技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对设施农业学科发展、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都有较高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还草是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的一项重大工程.GIS能及时准确提供土地利用、地表形态等决定工程实施的重要参数、实现工程可视化.研究GIS空间分析理论及其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规划及执法中的具体应用,通过ArcView GIS对研究区域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的工程规划及执法数据,以利于推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括了农村改革以来,浙江省农业工程建设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制定一个省区农业工程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方法和基本思路,并对农业工程学内涵和农业工程分层分类理论提出了见解;认为应该把系统工程原理融合到农业工程学和农业工程发展规划理论中去。制定农业工程发展规划不仅要突出系统性、层次性、综合性,还要综合运用发展农业的政策、科技、投入和工程措施。文章还概述了浙江省农业工程发展规划的初步设想和推进现代农业工程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要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工程发展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经济概况;农、林、牧不同经济类型区农业工程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的有利条件;农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工程、水利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村能源工程的区域布局和重点工程项目;工程投资效益估算等。  相似文献   

13.
县是我国农业经济活动的基本地域单元,县有行政职能与经济功能的相对独立性。以县为单位进行生态农业建设更能发挥和展现生态农业的功效,因此,县级生态农业建设进行规划对区域农业持续发展,即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详细论述了县级生态农业建设规划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发展我国生态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资源约束趋紧和环境污染加剧的双重压力。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污染、协调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适用范围划分和指标体系构建是开展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基本指标体系模式法、专家咨询法和实例验证法,确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及指标体系,提出了将占比最大、影响最直接的县级农业规划纳入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建议;构建了种植业和畜牧业两大产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大大简化了农业规划环评的指标体系,提高了农业规划环评的可操作性,将为推进中国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孙渝  张建林 《南方农业》2010,4(3):50-54
通过查看卫星图片、勘察现场、图纸作业等方式,试图从重庆市近郊县城内河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中,提出一套相对完善的设计方法,为类似山城城市的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土地利用视角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 其质量好坏, 不仅关系着土地资源能否得到合理利用, 还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从土地利用视角出发, 建立了土地利用与规划效果之间的经验联系, 提出由土地利用形态、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行为、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功能和土地利用布局6方面内容所组成的分析体系。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规划质量, 并以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为例, 对其新近编制完成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质量进行了评判。结果表明, 该规划的质量等级为优, 符合土地利用目标要求, 能够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研究旨在利用此种方法, 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方法支撑, 切实提高规划的编制质量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构架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农业工程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工程建设标准是贯彻落实农业工程建设目标的技术手段,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是农业工程建设和标准制修订以及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纲领性文件。该文在分析中国标准体系和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构架,认为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构成应遵循统筹兼顾、逐项突破等原则,涵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产品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和农业生产辅助设施建设工程。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构架可用层次结构和三维坐标来表示,从而为指导农业工程标准化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械化工程集成技术评价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针对中国农业机械化工程技术集成研究需要对集成技术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的实际需求,该研究进行了评价体系和方法研究。以工程应用为目标,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为主导,兼顾功能性和条件性,较为系统的提出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工程集成技术评价的框架和方法。基于构建的方法体系,初步建立了农业机械化工程集成技术一般性评价指标和权重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对零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行战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规划目标,编制2000年农机化发展规划,并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提出实现规划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工程的本质特征入手,根据农业工程客体的特点,论述了农业工程的性质和特征。农业工程与土木、机械、化工、电力等传统工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创造和改良的工程客体是含有有生命物体与无生命物体的复杂系统,这个物质系统与周围环境有密切联系。因此,农业工程应该特别注意研究农业生物与环境、农业生物和环境与各种工程措施之间的关系。作者还对“农业工程是工程手段在农业上的应用”,“农业工程学科是介于传统工程学科与农业生物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等说法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