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业走出去正处于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阶段,中国企业对外农业投资迫切需要工程咨询深度介入,以实现决策科学化规范化。在分析农业走出去形势和农业走出去工程咨询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工程咨询机构服务农业走出去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构架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农业工程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工程建设标准是贯彻落实农业工程建设目标的技术手段,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是农业工程建设和标准制修订以及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纲领性文件。该文在分析中国标准体系和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构架,认为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构成应遵循统筹兼顾、逐项突破等原则,涵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产品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和农业生产辅助设施建设工程。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构架可用层次结构和三维坐标来表示,从而为指导农业工程标准化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山西省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生物量C、N变化基本一致。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从0―20 cm到20―40 cm土层均呈减少趋势;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都能提高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不同用量的长期单施化肥处理不能使微生物生物量C、N显著增加。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从0―20 cm到20―40 cm土层呈减少趋势;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可使褐土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脲酶活性随单施化肥量的增加有变大趋势,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呈变小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表明,微生物生物量C、N和土壤酶活性可以判断褐土土壤有机质和N素状况,可作为评价褐土土壤肥力水平和土壤培肥效果的生物学指标,同时也可为提高褐土土壤肥力水平和土壤培肥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吉林省梨树县的玉米主产区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评价。利用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状17项指标,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全元施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比一炮轰施肥方式及常规施肥方式更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对全球粮食主产区粮食港口情况进行了梳理,结合海外粮食进口现状和需求,提出国际粮食港口投资选择建议。要以提升粮食国际市场供应能力和可靠性为导向,围绕大豆、玉米、小麦和稻米等粮食作物,积极参与国际粮食港口建设运营,逐步构建稳定、高效及畅通的粮食物流通道。   相似文献   
6.
耕层厚度对华北高产灌溉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针对华北平原长期少免耕可能导致的耕层变浅、变紧的问题,通过人为设置不同耕层厚度试验,采用等质量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和层化比的研究方法,研究了4种耕层厚度(10、20、30、40 cm)水平下0~50 cm土壤有机碳的变化。2 a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耕层厚度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差异,与2007年试验开始时相比,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都不同程度下降,下降幅度为22%~48%。利用等质量计算方法表明20 cm耕层厚度的处理土壤有机碳储量最高。通过层化比的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20 cm的耕层厚度层化比最高,其  相似文献   
7.
以河南省获嘉县的粮食主产区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养分调控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健康影响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指标体系涉及了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以及作物指标,共17个指标。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和小麦秸秆还田都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而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较为复杂,但总体上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速效养分的提供与保持;有机肥的施用,使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状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旨在建立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运用文献资料查询、专家咨询和研讨等方法,对标准体系框架结构中专业维的划分与组成以及标准体系中标准明细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确定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框架结构中专业维包括六大专业27个门类,序列维包括建设过程中12个关键环节、层次维包括4个层次;明细表中包括现行标准173项,在编标准8项,待编标准326项。初步构建了中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为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对褐土微生物碳、氮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山西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和20~40 cm的褐土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碳、氮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从0~20 cm土层到20~40 cm土层均呈减少趋势。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和长期秸秆还田春施肥都使微生物碳、氮量增加;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提高了褐土土壤脲酶活性;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和长期秸秆还田春施肥都可以明显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碳、氮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表明它们可作为综合指标来反映褐土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如何科学评价目前中国粮食主产区高产农田的生态健康现状与问题,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促进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当务之急。目前关于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从土壤-作物-环境三大子系统综合考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很少,没有比较完善的、为大家公认的关于农田生态健康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总体分析法,查阅统计了国内外关于农田生态健康评价研究的相关指标。在此基础上,为了使评价指标更加切合中国三大平原粮食主产区高产农田土壤、作物以及环境的健康问题,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最终初步确定了中国农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每个区域的评价体系都有22个指标,三大平原指标之间有所区别,充分体现了整体的一致性和区域的特殊性,使得指标体系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可为该领域的研究与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