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杂交青虾“太湖1号”抱卵量与体长、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慧  丛宁  叶金明 《河北渔业》2010,(12):10-12
测量了杂交青虾"太湖1号"抱卵虾的体长、体重,同时对其抱卵量进行计数,分析得出,杂交青虾"太湖1号"的抱卵量(F)与体长(L)、体重(W)的关系分别为:F=166.11 e0.0498L(相关系数r=0.9277)、F=896.15 W0.8184(相关系数r=0.9284)。  相似文献   

2.
"太湖1号"杂交青虾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用太湖流域日本沼虾与海南沼虾杂交选育而成,并通过国家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淡水虾蟹类新品种。为研究"太湖1号"杂交青虾的生长特点和池塘养殖技术,2011年我们开展了"太湖1号"杂交青虾与日本沼虾主养模式下生长情况的对比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水温21.5~23.0℃、pH 7.3的条件下,对平均规格分别为1.03±0.14、1.03±0.13、1.04±0.14和1.04±0.15 g/尾的杂交青虾"太湖1号"F1、F2、F3与日本沼虾进行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和比较。结果显示:①杂交青虾"太湖1号"F1、F2的耗氧率夜间高于白天,其变化符合虾类的昼夜节律性,而杂交青虾"太湖1号"F3与日本沼虾的耗氧率却是白天高于夜间。②试验虾的平均耗氧率与窒息点从低到高的排列为:F1F2日本沼虾F3。杂交青虾"太湖1号"F1代的生理机能显著优于日本沼虾,这一优势能保持到F2。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肥满度、平均规格、饲料系数、生长速度等生长性能指标,pH值、溶解氧、氨态氮、亚硝态氮等水质指标为依据,比较"太湖1号"F1及F2代与日本沼虾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饲料系数从低到高依次为:"太湖1号"F1<日本沼虾<"太湖1号"F2,其中F1和F2差异显著(P<0.05)。平均规格及上市成虾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太湖1号"F1>"太湖1号"F2>日本沼虾,其中F1代显著高于日本沼虾(P<0.05)。"太湖1号"的肥满度与日本沼虾差异不明显。9—10月吃食旺盛季节,杂交青虾"太湖1号"的体质量与体长均高于日本沼虾,其中,F1代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体质量与体长的瞬时增长率优势不明显。9—10月份"太湖1号"F1养殖池的氨态氮、亚硝态氮等水质指标显著低于F2和日本沼虾池,而溶解氧与pH值的差异不大。养殖效益分析表明,尽管杂交青虾的增产优势不明显,但因其规格大,销售价格高,其产值与净利润仍高于日本沼虾,且F1代达到显著水平(P<0.05)。所以,杂交青虾"太湖1号"F1代的养殖性能显著优于日本沼虾,但F2代的生长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太湖1号"杂交青虾为太湖流域的日本沼虾和海南沼虾杂交后代,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选育而成的青虾新品种。2009年苏州市逐步引进试养并进一步推广。为了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太湖1号"青虾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模式,2012年,项目组在昆山市周市镇斜塘村选择了2口池塘,开展了"太湖1号"青虾的的双季主养模式的  相似文献   

6.
<正>杂交青虾"太湖一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利用日本沼虾(♀)与海南沼虾(♂)进行杂交、回交及多代选育,经过8年成功培育出的淡水虾新品种,它是第一个通过农业部审定的淡水虾蟹类新品种,也是国内外人工育成的第一个淡水虾蟹类新品种。2013年天津市引进杂交青虾"太湖一号"并进行了养殖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宋长太 《内陆水产》1998,23(2):20-20
青虾又名河虾,学名日本沼虾,由于青虾具有食性杂、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湖泊、河沟、池塘、稻田等各类水域都可养殖。笔者认为,欲想养好青虾,必须掌握以下五个关键。1苗种来源关目前养殖青虾的苗种有三个来源:一是投放抱卵虾,自繁、自有、自养;二是放养上  相似文献   

8.
<正>青虾学名日本沼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虾亚目、长臂虾科、沼虾属,又名河虾。在我国分布极广,是重要的淡水经济虾类。青虾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为18.42%,脂肪含量为1.3%,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和维生素等,深受市场欢迎。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青虾天然产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青虾人工养殖大有发展空间。青虾"太湖2号"是以2009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大浦科学试验基地繁育的1300千克杂交青虾"太湖1号"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青虾"太湖2号"良种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在"太湖1号"基础上连续6年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规格大、抗病抗逆性强等优势。但由于传统青虾育苗技术落后、育苗产量偏低,亩育苗量40万~50万尾,只能满足不到5亩的养殖需求,育苗效率不高,导致良种缺口较大、育苗塘口配比高、资源消耗量大,严重影响了良种推广效率。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项目组研发推广了青虾"太湖2号"良种1培——培育大规格抱卵虾、1定——确定最佳抱卵虾投放时段、2增——增加生物饵料和增加栖息空间的"112"育苗技术及管理模式,大幅提高了育苗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从安徽省长江水系的姑溪河、南漪湖及虾蟹混养池塘中选择表型性状优良的个体作为亲本,开展3个主要青虾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和生产性能差异试验。3个群体的形态比例参数分析表明,青虾野生群体的体长、体质量、卵重、肥满度皆显著高于池塘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抱卵虾)相比,虾蟹混养池塘群体(抱卵虾)可食部分的腹部趋于小型化,表现为退化现象,姑溪河群体(抱卵虾)的腹部较南漪湖群体(抱卵虾)的宽、长,姑溪河群体雌性具有一定的抱卵空间优势;姑溪河群体(雄性)的头胸甲占整个身体的比例明显较其它2个群体的宽、长(P0.05),其经济性状较南漪湖群体(雄性)差。3个群体繁育和子一代生长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南漪湖群体的平均育苗量分别较姑溪河群体、虾蟹混养池塘群体高13.2%、45%;姑溪河群体子一代的绝对增重率、瞬时增重率分别比虾蟹混养群体高24.7%、5.3%,60 d体质量变异系数比虾蟹混养群体低21.2%。本试验为青虾的选育和种内杂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日本沼虾太湖群体和鄱阳湖群体杂交F1生长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太湖群体和鄱阳湖群体完全双列杂交F1代4个组合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太湖♀×鄱阳湖♂(TP)的F1代体长、体重的增加量最大,生长速度最快,显著大于鄱阳湖♀×太湖♂(PT)及自繁F1代,表现出显著的杂交优势(P<0.05);PT组合的体长、体重变异系数随月...  相似文献   

12.
2个青虾群体生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华 《水产科学》2005,24(3):19-20
以太湖野生青虾和长兴养殖青虾为亲体繁殖的虾苗(分别记作了野生群和养殖群)进行生长对比试验,经90d饲养,野生群体长为46 70cm,养殖群为37 60cm;体重日绝对增重率野生群为4 638%,养殖群为3 839%;成活率野生群为(98 6±2 4)%,养殖群为(94 9±1 6)%;抱卵率野生群为(41 3±2 3)%,养殖群为(62 8±2 8)%。野生青虾繁殖的虾苗在体长、体重、成活率和性成熟等生长性能均优于养殖青虾繁殖的虾苗。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85-1986年和2011-2012年"北斗"号渔业调查船在黄海中南部的底拖网数据,对细纹狮子鱼的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卵径、性腺成熟度等繁殖生物学特征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海中南部细纹狮子鱼卵径分布由1985-1986年的多峰型转变为2011-2012年的双峰型,但平均卵径由(1.1±0.2)mm增加至(1.2±0.1)mm。2011年1月细纹狮子鱼性成熟系数和肥满度比1986年1月有所下降,均与绝对繁殖力无显著相关(P0.05)。1985-1986年细纹狮子鱼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9407-84209粒,平均为(37677±3625)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446-1981粒/cm,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18-157粒/g,均高于2011-2012年细纹狮子鱼个体绝对繁殖力[2984-81614粒,平均为(24728±2822)粒]和相对繁殖力(FL为114-1690粒/cm,FW为15-106粒/g),但协方差检验两个年代间繁殖力参数发现无显著差异。1985-1986年和2011-2012年细纹狮子鱼F与体长均呈幂正相关,与体重呈线性正相关;体长与FL呈线性正相关,与FW呈线性负相关,体重与FL、FW不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从渤海采集卵巢发育到Ⅳ和Ⅴ期的矛尾复鰕虎鱼32尾,采用重量法进行了生殖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矛尾复鰕虎鱼为分批产卵类型,卵子呈卵圆型,卵径0.726mm±0.291mm;矛尾复鰕虎鱼的个体绝对生殖力为33 609±14 022粒,单位净体重生殖力为439.92±139.50粒/g,单位体长生殖力为1 176.08±227.08粒/mm。矛尾复鰕虎鱼个体绝对生殖力与体长、体宽、体重、净重、性腺重及肥满度相关关系密切,而与成熟系数相关关系不密切;体长相对生殖力与除成熟系数以外的其他生物学指标相关关系一般,与成熟系数相关关系不密切;净重相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净重、性腺重、肥满度关系密切,与其他生物学指标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15.
日本沼虾太湖、长江水域群体分化的AFLP标记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FLP技术分别对太湖、长江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群体各30尾的基因组DNA进行了群体特异性位点比对分析,并对各位点基因频率分布进行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F检验)、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t检验)。结果显示:3对引物共扩增出138个位点;太湖组是独立于长江组的群体,而且它们是两个分化了的野生群体;采用变异性的显著性检验(χ2检验)对位点进行差异比较发现,23个位点在太湖组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长江组,其中位点BY160、BY320、BY470、BY520是与太湖群体分化显著关联的位点,可作为区别太湖野生群体与长江野生群体的标记。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乌苏里白鲑的个体繁殖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和2014年的10–11月,在黑龙江抚远江段采集成熟度为IV期的雌性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nsis)133尾,鉴定年龄(A),测量叉长(L)、体重(W)、净体重(Wn)和卵巢重(Wo)等生物学指标。计算了绝对繁殖力(F)、叉长相对繁殖力(FL)、体重相对繁殖力(FW)、性成熟系数(GSI)和肥满度(K),并运用6种数学模型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程拟合了乌苏里白鲑个体繁殖力与生物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用于统计繁殖力的样本由4+~8+龄5个年龄组组成,乌苏里白鲑F分布范围在1.161×104~5.921×104粒,平均为3.027×104粒;FL分布在307.13~1119.4 eggs/cm,平均为622.5 eggs/cm;FW分布在19.81~56.98 eggs/g,平均为34.62 eggs/g。F与叉长、体重和年龄拟合度最高的函数分别为幂函数、线性函数和抛物线,FL与叉长、体重和年龄分别为幂函数、幂函数和线性函数相关,而FW与叉长、体重和年龄无显著相关性,FW只与卵巢重和性成熟系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拟合度最高的方程均为幂函数。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乌苏里白鲑F与卵巢重、叉长和性成熟系数显著相关,而FL和FW均受卵巢重和性成熟系数的显著影响,从二者偏相关系数值来讲,卵巢重与个体繁殖力(F、FL、FW)之间的相关性均高于性成熟系数。  相似文献   

17.
探究中华花鳅(Cobitis sinensis)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可为其人工增养殖和资源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贵州境内舞阳河施秉段采集中华花鳅样本381尾,以鳞片作为年龄鉴定材料,将样本解剖后进行性别鉴定和性腺分期。结果表明,舞阳河中华花鳅体长(L)为58.9~100.2 mm,体重(W)为2.0~13.7 g,年龄在1~4龄。381尾样本中,性别不可辨样本有23尾,雄248尾,雌110尾,性腺发育至IV期最多。经肉眼观察发现,中华花鳅的精巢和卵巢均可分为6期,有70尾雌鱼性腺发育达到IV期,其绝对繁殖力(F)为542~2 865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6.6~28.6粒/mm,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99.8~490.7粒/g;绝对繁殖力(F)、体长相对繁殖力(FL)均与体长(L)、体重(W)、净体重(W0)、性腺重(W1)、成熟系数(GSI)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与性腺重(W1)、成熟系数(GSI)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实地调查发现,中华花鳅的产卵场主要在砂质底质、水质清新、水流较缓、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繁殖期为5-8月,繁殖高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研究显示,中华花鳅的繁殖力较低,繁殖高峰期时间较短,低龄化严重,亟需对其进行资源保护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光唇鱼雌性个体生殖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采集光唇鱼雌性个体样本12尾,测量其体长(L)、体质量(W)、净体质量(Wn)和性腺质量(Wo)等生物学指标。用质量法计数个体绝对生殖力,并对体长相对生殖力(FL)、体质量相对生殖力(Fw)和成熟系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个体绝对生殖力(F)在458~14254粒,平均3736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在50~1013粒/cm,平均346粒/cm。体质量相对生殖力(Fw)在19~151粒/g,平均85粒/g。绝对生殖力主要集中于1000~5000粒,绝对生殖力在10000粒以上的样本较少。体长相对生殖力主要分布于100~500粒/cm,而体质量相对生殖力主要集中于25~100粒/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