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日本超高产水稻的开发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政府于1981年设立《超高产作物的开发与栽培技术》这一研究课题,提出15年内育成比现有品种增产50%的超高产水稻品种的育种目标。本文根据最新报道作一简介。 一、日本超高产水稻育种的阶段目标 日本从1982年正式开始执行超高产水稻育种计划,持续期15年。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3年,从1982—1984年,主要目标是从现有育成品系中选出比生产品种增产10%的品种;第二阶段5年,从1985—1989年,目标是通过现有高产品种、极大粒品系、  相似文献   

2.
1981年日本首次提出水稻超高产育种,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正式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计划至2005年育成平均667平方米产量达800公斤的水稻新品种,但由于技术路线欠妥,至今尚未大面积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农业部于1996年立项启动了“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在着力提高产量潜力的同  相似文献   

3.
希望之光:—超级杂交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以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农业经济增长的奇迹。近年来研究的超高产杂交稻现已基本成功,将为进一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纵观近十多年来世界水稻研究发展的趋势,培育超高产水稻品种一直是水稻研究的重点、热点和难点。1981年日本率先启动了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目标是15年内育成比原有品种增产50%的超高产品种,即到1995年在每公顷原产6000~7875kg的基础上提高到9000~12000kg,但因难度大和技术路线欠妥,这项计划至今尚未实现。1…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目标与途径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研究。要较大辐度地突破现有水稻品种的产量,进行水稻超高产育种是唯一的出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目标应分三步实现:第一步比现有品种增产10%以上;第二步比现有品种增产20—30%;第三步比现有品种增产50%以上,即单产达11250Kg/hm~2,水稻超高产育种的途经主要是杂种优势的利用,籼粳亚种间杂交,无融合生殖。遗传工程,品种间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5.
回顾浙江省1996-2005年早籼稻审定品种的产量及其遗传背景,分析2006年以来早稻高产育种现状,提出运用水稻高产生理研究成果及重要生理指标鉴定筛选,通过创新育种技术与方法,创造超高产优异种质,提升常规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水平;结合创新超高产栽培技术,实现早籼稻超高产育种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超高产水稻的产量构成和库源结构   总被引:62,自引:5,他引:57  
为探讨水稻超高产育种和栽培调控的主攻方向,分析比较了不同时期栽,品种和杂交稻组合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和库源结构。试验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产量的构成特征是具有足够的穗数和大穗;超高产育种的方向是稳定穗数,培育大穗,增加单位面积总粒数,并增强后期物质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何为"超级稻" "超级稻计划"又称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最早是由日本人于1980年提出实施的.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提出"新株型育种计划",计划于2000年育成产量12吨/公顷的超级稻.但由于技术路线选择失当,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不得不把实现计划的时间推迟到2005年.  相似文献   

8.
中国超级稻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水稻是世界特别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保障粮食安全,多数亚洲国家将高产作为水稻育种的首要目标。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1]。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开始了水稻新株型育种[2],后被媒体宣传为超级稻。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借鉴中国水稻超高产育种及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新株型育种经验,农业部于1996年正式启动旨在提高水稻产量潜力的"中国超级稻研究"重大项  相似文献   

9.
寒地水稻产量性状相关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究影响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相关性状。[方法]应用表型主成分分析法,对黑龙江省20个水稻品种9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水稻产量相关性状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关关系。在6个影响水稻产量的主因子中,功能叶因子和产量因子对水稻产量的累积贡献率为96.56%;20个水稻品种被归为3类,显示出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结论]水稻超高产育种中应注意剑叶叶面积和结实率、千粒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优质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的选育经过、产量鉴定、全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稻米品质检验,抗逆性鉴定等数据的分析,松粳9号不但具有米质优、产量高的特点,还具有抗稻瘟病性强,耐冷凉、抗倒伏的特性,是多优集成的水稻新品种,是寒地优质超高产育种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11.
自进入70年代以后,日本杂交水稻育种的重点逐步由研究稻谷的稳产高产转向改良稻米品质和简易制种方法。 一、杂交水稻杂种优势 及其性状研究 杂交水稻的杂种优势强度视所用品种类型及其亲本的组配方式而异。已有的资料表明,采用两个日本地方品种杂交,其杂种F_1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2.
超高产粳型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6,自引:12,他引:66  
【目的】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超高产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超高产水稻(产量>11 t·ha-1)的生长发育特性。【方法】4个中熟粳稻品种(含品系)连嘉粳2号、华粳5号、0026和9823种植于大田,对其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与高产水稻(CK,产量为8.98~9.16 t·ha-1)相比,超高产水稻每穗颖花数多,结实率高,千粒重与CK无显著差异;超高产水稻移栽至拔节期的茎蘖数较CK少,但分蘖成穗率较高;超高产水稻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生育前期较CK低,抽穗期与CK无显著差异,抽穗后则显著高于CK。超高产水稻各生育时期的根冠比、抽穗至成熟的根系伤流量以及粒叶比、茎鞘物质运转率和收获指数均显著高于CK。【结论】提出了中熟粳稻超高产群体的生育诊断指标:总颖花量>4.5万/m2,结实率>90%,千粒重>26 g;茎蘖成穗率>80%,抽穗期叶面积指数7.5~8.0,全生育期光合势>5×106 m2·d·ha-1,成熟期总干重>22 t·ha-1,收获指数>0.51;抽穗期粒叶比[颖花/叶(cm2)]>0.58,根冠比>0.25,根系伤流量>5 g·m-2·h-1。对培育超高产水稻群体的调控途径与关键栽培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早、晚季水稻分蘖盛期,测定了华南稻区6个不同类型超高产水稻品种(组合)的干物重、功能叶叶绿素(a+b)含量、叶面积指数、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等主要生理性状,并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品种(组合)间各性状的差异显著性及对干物重的综合作用,以及早、晚季不同生态环境对上述生理性状的影响,提出华南双季超高产水稻动态株型育种中分蘖盛期适宜的生理指标量值为:功能叶叶绿素(a+b)含量早季3.9~4.2 mg·g -1、晚季4.0 mg·g -1,根系活力早季270~348 μg·g -1·h -1、晚季318 μg -1·g -1·h -1,叶面积指数早季2.4~2.7、晚季3.8,功能叶净光合速率早季24.8 μmol·m -2·s -1、晚季23.3 μmol·m -2·s -1.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虽然我国水稻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但仍然没有出现产量的第三次飞跃,这是因为我国水稻超高育种还存在若干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水稻超高产育种着手,对水稻超高产的概念、基本特征,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虽然我国水稻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但仍然没有出现产量的第三次飞跃,这是因为我国水稻超高育种还存在若干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水稻超高产育种着手,对水稻超高产的概念、基本特征,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超高产栽培是指在现有高产栽培产量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各生态区具体的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协调水稻生产中的各种矛盾,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进一步提高产量,同时也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品投入和生产成本,实现高额产量水平上的稻米质量安全与生产高效益和生态环境友好。一、水稻超高产调控技术程序1.调控技术总思路各项措施都要为扩大群体总颖花量、构建抽穗至成熟期的高光效群体服务;以超高产群体各阶段的生育指标为  相似文献   

17.
<正>水稻超高产栽培是指在现有高产栽培产量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各生态区具体的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协调水稻生产中的各种矛盾,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进一步提高产量,同时也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品投入和生产成本,实现高额产量水平上的稻米质量安全与生产高效益和生态环境友好。一、水稻超高产调控技术程序1.调控技术总思路各项措施都要为扩大群体总颖花量、构建抽穗至成熟期的高光效群体服务;以超高产群体各阶段的生育指标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方水稻育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6-2005年江西省水稻区域试验资料,论述了我国南方稻区水稻育种的现状,分析了参试品种(组合)在产量、稻米品质及对稻瘟病抗性等方面的表现。最后提出了当前南方稻区水稻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促进杂交水稻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科技》2011,(1):18-35
01超级稻超级稻计划又叫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最早由日本提出,于1980年成为国内外农业专家们梦寐以求、力图攻克的世界难题。近20年来,这一研究在全世界进展不大。  相似文献   

20.
水稻是日本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笔者简要回顾了日本水稻育种的发展历史,介绍了日本在水稻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功能性水稻品种选育、转基因水稻研究和饲料稻育种研究等方面的主要进展,提出了日本水稻育种研究对江苏省水稻育种工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