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ICP-AES测定海娜植物及土壤中镉、铜、铅、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爱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53-6354
测定海娜植物及其种植地土壤中的镉、铜、铅、锌。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海娜样品,用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海娜植物及土壤中的镉、铜、铅、锌的含量。结果表明:海娜植物和土壤中4种元素的含量不高,样品回收率在95.8%~101.3%,RSD均小于2%。结论:实验方法快速、准确可靠,是测定植物及土壤中重金属等微量元素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快捷的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铬和锌的方法。[方法]利用微波消解样品,建立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铬和锌的方法。[结果]铬在0~0.8 mg/L浓度范围内和锌0~0.8 mg/L浓度范围内的校正曲线呈线性,检出限分别为0.002 5 mg/L和0.002 3 mg/L。3个土壤样品铬和锌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2.4%~103.2%、97.7%~98.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高效,适合土壤样品中铬和锌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李瑜  刘运华  赵娜  赵欣  杨凉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800-7801,7805
[目的]利用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紫阳高硒区土壤中的硒含量。[方法]以浓硝酸和双氧水(10+2)为消解剂,采取以微波消解的方法对紫阳富硒区土壤样品进行处理,采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硒含量,并设定最佳的样品处理条件和仪器测定条件。利用加标回收试验,对试验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紫阳富硒区土壤硒含量为16.28 mg/kg,达到高硒土壤标准。该方法硒的检出限达到0.15μg/L,硒回收率为92.0%~101.8%,相关系数达0.999 9,线性范围为0~100 mg/kg。[结论]该微波消解的方法对土壤总硒的测定结果准确且稳定,线性范围宽,节约时间。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砷·汞·铅·镉·铬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伟  张志  郑平  韩芳  邱静  王勇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01-21002,21054
[目的]研究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砷、汞、铅、镉、铬的测定方法。[方法]微波消解样品,利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相关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并与ICP-MS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采用3 ml HNO3+1 ml HF的混合酸体系消解样品,样品消解完全,利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所得值与ICP-MS测定值相差不大,测定值均在标样的不确定度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土壤样品添加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均高于90%。[结论]利用微波消解结合原子荧光、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砷、汞、铅、镉、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土壤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建立测定土壤中的铅含量的全自动石墨消解-FAAS法。[方法]利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作为消解液,经全自动石墨加热消解,KI-MIBK萃取,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铅含量。[结果]铅(0.2~1.0 mg/L)的吸光度与浓度线性关系较好,r为0.999 5,检出限为0.18 mg/kg,回收率为97.8%~103.2%,RSD为2.68%~3.88%。[结论]该方法检测效率高,操作简便,准确性好,是测定土壤中铅含量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赵敏  周聪  谢轶  邓爱妮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2):2053-2058
[目的]建立一种直观、环保、快速的消解和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新方法,以减少样品消解的污染环节,并提高分析效率.[方法]利用聚四氟乙烯双位消解管及双位消解仪的透视和分层加热功能,分别进行酸回流、消解温度、消解时间、方法比对试验,测定待测溶液中的铜、锌、铅、镉、铬元素浓度.[结果]双位消解仪的分层加热模式能够回流消解样品,减少酸用量,降低试验空白值,缩短样品消解时间,快速除酸,且其封闭式消解过程避免了环境粉尘对消解管内样品溶液的污染,极大提高分析效率和结果精密度.此外,双位消解仪和消解管的透视功能使样品消解过程始终处于直观的受控状态,避免了样品消解不完全、被蒸干或剩余酸过多等的现象,有效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采用直观回流双位加热消解法所测定的基地土壤样品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在标准值范围内,加入标准的回收率为98%~101%,相对标准偏差<5.0%.[结论]直观回流双位加热消解法是一种环保、安全和高效的土壤样品消解新方法,此方法消解和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结果精确度和准确性较高,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研究硝酸体系消解-HG-AFS同时测定土壤中砷、汞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仪对土壤样品消解,优化最佳微波消解条件、硝酸体系等。应用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土壤中的砷、汞。[结果]砷和汞线性范围分别在0~150、0~3μg/L内线性关系良好;砷和汞检出限分别为0.60、0.02μg/L;砷和汞定量限分别为2.00、0.07μg/L;砷和汞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8%~107.0%、92.8%~104.0%;砷和汞RSD分别为1.5%~3.5%、2.5%~3.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同时测定土壤中砷汞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谢鸿观  雷泞菲  彭书明  李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34-18135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测定吴茱萸药材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系统消解不同产地的吴茱萸药材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Pb、Cd、As、Hg和Cu的含量。[结果]测定的样品中5种有害元素含量均未超标,测定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2.0%~100.8%,相对标准偏差为0.65%~3.14%。[结论]该试验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用于吴茱萸等药材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涪城麦冬中铅、镉、汞、砷、铬、铜的方法,明确涪城麦冬的重金属含量。[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ICP-MS同时测定涪城麦冬中铅、镉、汞、砷、铬、铜的含量。[结果]各元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0,精密度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回收率在91.8%~103.0%,检出限均小于0.01 mg/k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满足涪城麦冬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环境土壤标准物质GSS-403和GSF-3作为土壤测试样品,采用石墨消解法与微波消解法的不同仪器的前处理,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消解液中铬、镉、铅、铜、镍的含量,比较不同仪器前处理消解方式的精密度与准确度。结果表明,均为标示值范围内,微波消解法可达到较高的精密度与准确性,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3%~1.6%;石墨消解法相对标准偏差为1.0%~5.4%,适用于一次消解大量样品。微波消解法酸耗小,操作简单、人员安全、测定结果准确度较高,更适合环境监测工作中大批量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韶关某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莹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9):133-136
[目的]研究韶关某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分布规律,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以期为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及生态恢复提供参考。[方法]以韶关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冶炼厂周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研究。[结果]Pb、Cr、Cd、As 4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超过我国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广东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其中,Cd、As超过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值。Cd为重污染,pb、As为中污染,但局部存在重污染,Cr为轻污染。[结论]该冶炼厂周边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总体水平初步评价为中等以上。  相似文献   

12.
陈华仕  李湄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01-9302
[目的]对茶叶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土壤污染情况。[结果]凤冈、湄潭两县土壤均未受到铅污染,但部分产区受到铬、镉的污染。[结论]凤冈、湄潭两县适合茶叶种植。  相似文献   

13.
云浮硫铁矿区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评价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方法]采集云浮硫铁矿区及其附近地区的土壤和植物样品,分别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萃取法和干灰化法测定样品中各形态重金属的含量,研究植物体内Cu、Zn、Cd、Pb、Ni、Cr的生物有效性。[结果]矿区周边地区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Cd、Zn、Pb污染最为严重;各种植物对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和积累,不同植物对不同重金属的积累量存在差异,重金属严重污染区植物的重金属积累量较高。[结论]云浮硫铁矿区及周边地区Cd、Zn、Pb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珠三角地区电镀厂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珠三角地区电镀厂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风险情况。[方法]采集珠三角地区不同电镀厂的土壤样品,采用BCR提取法测定土壤样品中Pb、Zn、Cu、Cr、Ni等重金属元素4种形态的含量,评估珠三角地区电镀厂重金属的浸出风险。[结果]珠三角地区电镀厂土壤污染的主要重金属类型为Cr、Zn、Cu,Pb和Ni的污染较小。珠三角地区电镀厂土壤中Zn、Cu、Cr的风险非常高,土壤条件若有改变就会带来重金属的浸出。场地1土壤样品中Zn、Cu、Cr严重超标;场地2土壤样品中Cu和Cr严重超标;场地4土壤样品中Zn严重超标;场地5土壤样品中Zn、Cu、Cr属于重污染;场地6土壤样品中Zn、Cu、Cr、Ni严重超标。[结论]该研究可为珠三角地区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及其主要污染源。[方法]以经过四平贯穿东北的102和303国道两侧的农用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中危害较大的重金属Pb、Zn、Cd、Cr的有效态浸提方法,初次采用变异系数识别法通过计算垂向和轴向重金属元素总量的变异系数,识别土壤中该重金属元素主要污染源,并采用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土壤污染现状。[结果]公路两侧土壤中Zn、Cr的有效态测定适合采用混酸浸提法,Pb、Cd采用单酸和混酸浸提方法均可;研究区域土壤中Zn、Pb、Cr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水平较低,而Cd含量严重超标,施用化肥等农业活动是主要污染源。[结论]该研究为交通枢纽型城市的土壤保护、评价、土壤污染源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水稻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俊清  袁旭音  李继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06-10208,10211
[目的]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水稻重金属污染特征。[方法]测定长江三角洲地区150多个采样点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并研究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区域和植物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布以及转换和分配特征。[结果]长江三角洲地区受Cd、Pb、Cr、Cu、Zn的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严重,Pb、Cu和Zn次之,Cr最轻,几乎不受Hg和As的污染,内梅罗污染指数为0.880,属于警戒级;水稻果实中Cd、Cr、Cu、Hg和Zn超过其背景值。按区域划分,土壤污染程度依次为:环太湖地区〉浙江南部地区〉沿江地区,城市直辖区〉县级城镇及农村;按迁移转化规律划分,根际土壤〉水稻根茎〉水稻果实;转换系数Cd〉Cu〉Zn〉As〉Hg〉Pb〉Cr,分配系数Zn〉Cr〉Cd〉Cu〉Hg〉Pb〉As。[结论]长江三角洲地区污染元素的数值范围较大,个别样本污染严重,应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与预防。  相似文献   

17.
何杰  旦有明  易建华  刘永嘉  曹红  牛芸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249-14251
[目的]研究烟草土壤中几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微波密闭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直角加速飞行时间质谱(ICP-oaTOF-MS)法,分析了烟田土壤中Cr、As、Cd、Hg、Pb 5种元素含量。同时,研究了影响其测量的主要因素,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结果]Cr、As、Cd、Hg、Pb检出限分别为0.090、0.130、0.083、0.090、0.093μg/L,回收率为90.67%~100.62%,RSD低于5%。[结论]与其他方法相比,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等优点,特别是对一些浓度低达ng/L级的超痕量组分的检测,但高质量的丰度灵敏度要差一些,可用于烟叶重金属检测、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周脚根  尤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829-14831
[目的]探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外源因素。[方法]以4种土地利用方式(粮田、蔬菜地、果园及林地)下的356份土样为材料,采用关联规则法定量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关联性。[结果]土样中As、Cd、Cr、Cu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65、0.20、53.12、20.89、0.14mg/kg,其中As、Cr、Cu含量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较小,Cd和Hg含量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较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引发重金属As、Cr、Cu积累的概率小于22%,而引发Cd和Hg积累的概率介于32.0%~44.9%。[结论]监测区域土地利用方式有造成土壤重金属Cd和Hg积累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土壤酸性增强对农作物生长条件的影响。[方法]利用GPS野外定点采取吉林省中部表层土壤样品共90个,采用X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元素含量,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土壤元素含量与pH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区表层土壤中K、Ca、Mg等必需大量元素含量与土壤pH呈0.01水平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K、Ca和Mg含量随土壤酸性增强而流失;N元素含量与土壤pH呈0.01水平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N含量随土壤酸性的增强而积累;Cr、Pb、Hg和As有害元素含量与土壤pH呈0.01水平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Cr、Pb、Hg和As有害元素含量随土壤酸性增强而积累。[结论]合理施肥,采用科学的耕作方式,可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