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小麦单细胞培养和未熟胚培养再生植株无性系第7代和第8代子粒蛋白质和干、湿面筋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体细胞无性系子粒蛋白含量为14%~17%,干面筋含量为11%~14%,湿面筋含量为32%~42%。面筋与蛋白质含量之间虽然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未达显著水平。湿面筋与干面筋含量之间则高度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小麦品种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 5 0 8份各种类型小麦的 6个品质性状和 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抽穗期与千粒重及蛋白质、干面筋、湿面筋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干、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沉淀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干、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角质率与出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子粒蛋白质含量与出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沉淀值、干湿面筋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出粉率与干、湿面筋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干面筋与湿面筋呈极显著正相关。随子粒饱满度增加,出粉率与干面筋呈规律性增加,而蛋白质与沉淀值则无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研究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亲子相关表明:在F1代和F2代,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干、湿面筋含量与中亲值和低亲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Zeleny沉淀值在F1代与高亲值,中亲值及低亲值的正样关均不显著,在F3家系对F2单株除湿面筋含量外,籽粒蛋白质含量Zeleny沉淀值和干面筋含量在多数组合中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小麦籽品质性状的遗传力因材料和方法而异。表现为中等偏上,其排列顺序为: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亲子相关表明:在 F_1代和 F_2代,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干、湿面筋含量与中亲值和低亲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Zeleny 沉淀值在 F_1代与高亲值、中亲值及低亲值的正样关均不显著,在 F_2代,与高亲值和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F_2对 F_1仅仅干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F_3家系对 F_2单株除湿面筋含量外,籽粒蛋白质含量、Zeleny 沉淀值和干面筋含量在多数组合中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力因材料和方法而异。表现为中等偏上,其排列顺序为: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Zeleny 沉淀值。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在 F_2分离群体和 F_3混合群体的遗传表现基本一致,呈连续性分布,且存在超亲分离现象。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干、湿面筋含量以偏低亲和近中亲分布为主,Zeleny 沉淀值以偏高亲和超高亲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5.
春小麦引种到不同生态地区种植,品质产生差异。海拔高度与面筋含量显著正相关;生育期均温和积温与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含量显著正相关;降水量与品质呈负相关;光照可影响蛋白质品质和面筋含量。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籽粒赖氨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面筋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负相关。籽粒赖氨酸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与面筋含量显著负相关。干、湿面筋含量间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选用10个冬小麦新品系(种),在3个地点进行试验,考察了蛋白质含量,硬度,干、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比沉淀值。结果分析表明,品质性状中除干面筋含量外,其余5个品质性状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硬度外,其余5个品质性状地点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该试验品系(种)品质性状除受基因型影响外,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沉淀值,干、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沉淀值与干、湿面筋含量,比沉淀值,以及干、湿面筋含量之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因此,蛋白质含量及沉淀值应作为小麦品质育种的重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7.
1985~1986年,1987年先后测定了240份和208份亲本材料的产量性状、子粒蛋白质、沉降值、和42份材料的湿面筋含量,并分析了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含量与8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株粒重、千粒重、穗长呈显著负相关;沉降值与株穗数、株粒重呈显著负相关;湿面筋含量与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抽穗期与产量性状及沉降值呈不同程度的负向关、与湿面筋含量无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穗粒数、每穗小穗数及沉降值有负向变化趋势,与穗长、单株粒重,湿面筋含量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烯效唑与硼对小麦叶绿素与相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化控技术寻找改善小麦品质的途径,以满足人们对小麦越来越高的品质要求.选用绵阳26,研究了施5%的硼和不施硼两种条件下,不同浓度烯效唑对小麦品质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和硼可提高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绿素的衰老进程;硼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小麦子粒蛋白质和干、湿面筋的含量,显著提高小麦子粒吸水率、粉质质量指数,极显著延长面团形成时间,明显降低弱化度;烯效唑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小麦子粒蛋白质和干、湿面筋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亦可显著提高粉质质量指数和明显降低弱化度;5%的硼和40 mg·kg-1烯效唑的组合对小麦品质的改善最优.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404份各种类型冬小麦主要种质资源的6个品质性状和5个其它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综合评定。相关分析表明,抽穗期与千粒重及蛋白质、干面筋、湿面筋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干、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沉淀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干、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角质率与出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出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沉淀值、干、湿面筋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出粉率与干、湿面筋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干面筋与湿面筋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籽粒饱满度增加,出粉率与干面筋呈规律性增加,而蛋白质和沉淀值则无规律性变化。对各种类型种质资源综合评定表明,我国农家品种具有角质率高,籽粒色白透明,出粉率高和蛋白质、面筋含量高等优点,而沉淀值普遍俯低;国内育成品种产量水平高,综合农艺性状好,但其品质较差;国外引进品种的适应性较差,但其沉淀值明显高于国内品种,具有加工品质好的显著特点。分析了上述各类品种在品质育种中的作用。筛选出了二批品质、农艺性状兼优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0.
用两组亲本杂交的 F_1杂种及其亲本,分析了亲子相关和性状相关.结果表明:①亲子相关 F_1株高、容重与高亲呈极显著的正相关;F_1籽粒赖氨酸含量、百克蛋白质中赖氮酸含量、抽穗期与低亲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F_1籽拉蛋白质含量、沉淀值与中亲呈极显著的正相关.②性状相关蛋白质亩产量与籽拉亩产量呈高度显著的正相关,与籽粒蛋白质含量亦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籽粒亩产量与千粒重、容重呈高度显著的正相关,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抽穗期与千拉重、容重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株高与千拉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千拉重与容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籽粒赖氨酸含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百克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极呈显著的负相关;籽粒赖氨酸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容重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湿面筋含量与干面筋含量呈高度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不同耕作方式对黑龙江省春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垄作和平作两种耕作方式对春小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可以显著提高春小麦子粒的容重和面粉的降落数值,面团的稳定时间、公差指数、拉伸面积、拉伸阻力和拉伸比例的处理间差异均达5%显著水平;垄作对子粒蛋白质含量、子粒湿面筋含量和沉降数值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对面粉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的作用不明显,对面粉的吸水率、面团的形成时间、断裂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F2分离群体,F3混合群体以及F3家系的性状相关表明:籽粒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在F2和F3表现基本一致。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干、湿面筋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Zeleny沉淀值与干、湿面筋含量间均显著的正相关,但Zeleny沉淀值与籽粒蛋白质含量间的相关,因组合而异,表现出相关不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说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烘烤品质同时得到改良完全有可能的。不同世代籽粒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虽有时出  相似文献   

13.
甘肃旱地冬小麦主栽品种的主要品质指标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目前甘肃省旱地冬小麦生产应用的53个品种的籽粒蛋白质、硬度、湿面筋、赖氨酸含量和沉降值等关键品质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冬小麦主要品种的营养品质较高,但加工品质相对较差,粗蛋白质含量大部分超过14.00%,低于13.00%含量的品种较少;赖氨酸含量水平主要分布于0.40%~0.50%;湿面筋和沉降值大多数品种处于中下水平。蛋白质含量与赖氨酸、湿面筋含量等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赖氨酸含量与硬度、湿面筋含量也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湖北小麦品质改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测试结果,湖北省80%以上的小麦品种子粒蛋白质含量在80 ̄120g/kg之间,小麦出粉率较低面团,面筋质量差,通过远缘杂交,已选育出强面筋,面包评分80分以上的荆麦66和种子粒蛋白质含量高达173.6g/kg的黄冈150等小麦品种(系)。从高产优质结合考虑,在南方麦区我省以选育强面筋,蛋白质含量适中的品种更实际。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小麦籽粒品质,提出全面的小麦耕作和秸秆还田措施,研究选取2000—2020年耕作与秸秆还田的相关文献,采用Meta分析定量研究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并分析差异来源。结果表明,与翻耕处理相比,免耕处理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出粉率、总淀粉和沉降值,但差异不显著;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73%和2.09%。播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施氮量与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对秸秆还田进行差异来源分析,发现东南地区小麦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分别显著提高3.07%和2.80%,华北地区小麦总淀粉含量显著提高5.97%;135 kg/hm2播量面粉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分别显著提高3.38%和6.68%,150、180 kg/hm2播量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41%和12.27%;扬麦15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分别显著提高6.02%、7.44%和16.35%;水稻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73%和2.65%;240 kg/hm2...  相似文献   

16.
旱地小麦籽粒品质与农艺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0-2001年度国家黄淮旱地小麦区试为材料,分析了小麦籽粒品质与若干农艺性状的关系,以及农艺性状之间,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穗与株高,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吸水率呈显著正相关,湿面筋与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湿面筋与沉降值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湿面筋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株高与蛋白质呈弱正相关,生育期与容重呈显著负相产,千粒重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据此提出旱地小麦优质与高产结合改良的重点是稳定提高穗粒数,有效穗,降低千粒重,培育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7.
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与若干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88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品种子粒在蛋白质含量及蛋白组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品质特性;蛋白质含量与各组分间有密切的相关性,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与蛋白质总含量有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株粒重、千粒重有弱的正相关,与穗粒数为负相关;各蛋白组分与有关子粒性状间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并对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的比值与有关品质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昆明市面粉市场销售的22种小麦面粉为材料,用手洗法测定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面筋持水率和面筋延展性,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面筋含量、面筋持水率与面筋延展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面筋持水率在不同材料间差异较大,面筋持水率与面筋延展性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782^**。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及面筋持水率对面筋延展性具有明显的直接和间接作用。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的面筋延展性与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面筋持水率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也较为可靠。因此,面筋持水率也可作为衡量面粉品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由于地理位置、生态条件、耕作制度、种植品种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地区间含量较高的是吕梁地区。达13.57%,雁北地区最低,为12.48%;不同生态区间含量较高的是中部冬麦区,平均达13.37%,北部春麦区含量稍低,为12.9%;不同品种冲,强冬性较弱冬性、春小麦品种高,强各性品种(系)忻-2060最高,为16.27%,京双16号较低,为12.69%;弱冬性品种曲9-1较高。为14.85%,平阳1号较低,仅10.76%;春性品种晋春7号含量较高,为14.47%,低的是晋春6号,只有11.91%。另外,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与小麦面粉的干、湿面筋和小麦生育期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35个美国小麦品种×中国小麦品种组合的 F_1及其亲本,和2个组合的 F_2群体,研究了普通小麦一些籽粒品质性状及农艺性状间的相关。结果表明:(1)F_1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干面筋含量与其双亲相应性状的中亲值和低亲值均呈显著正相关;F_1的 SDS 沉淀值与双亲该性状的中亲值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高亲值和低亲值无显著相关;(2)籽粒蛋白质含量与产量性状呈显著负相关或相关不显著。单株蛋白质产量与产量性状呈显著的正相关,SDS 沉淀值与产量性状,籽粒蛋白质含量以及湿、干面筋含量相关不显著。SDS 沉淀值及单粒蛋白质重量可作为杂种后代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