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64头杜洛克、长白、八眉和关中黑猪的二、三元杂种猪的主要肉质性状测定结果表明,杂种猪的肌肉pH、系水力、嫩度、总色素和熟肉率等与其母本品种(八眉猪和关中黑猪)比较,无明显差异;以杜洛克为父本、八眉猪为母本的杂交组合较以长白为父本、关中黑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在肉质性状、尤其在肌纤维和品味方面较优。  相似文献   

2.
优质安全肉猪生长肥育和胴体肉品质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科学安全的综合饲养配套技术,对PIC配套系猪、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和培育品种松辽黑猪进行了生长肥育性能和胴体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肥育期穴25~90kg雪PIC日增重为770.5g,料重比2.78;杜长大相应为765.0g和2.80;松辽黑猪分别为724.4g和3.12,差异不显著穴P>0.05雪。胴体品质及肉质PIC瘦肉率为64.4%,眼肌面积34.3cm2,肉色3.0,失水率16.9%,嫩度剪切力3.06kg,肌内脂肪含量2.92%;杜长大分别为60.7%、33.2cm2、3.0、16.7%、3.34kg和3.02%;松辽黑猪分别为56.2%、30.3cm2、3.5、13.7%、1.84kg和3.16%。PIC胴体瘦肉率显著高于松辽黑猪穴P<0.01雪,但肉质各项指标松辽黑猪则最好。  相似文献   

3.
对以嘉兴黑猪为母本的多元杂交商品猪胴体瘦肉率进行了相关性状的分析。杂交猪不同生长阶段胴体瘦肉率的曲线表明,60~65及90~95kg活重是曲线变化的两个转折点,从本文的结果看,适宜屠宰体重似可放宽至95kg左右。对12个杂交组合及4个纯种猪的胴体瘦肉率进行的最小二乘分析表明,不同的组合水平、不同的父本间,瘦肉率均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杜洛克为最佳父本,其次是大约克及长白,苏白虽有杂种优势,但效果最差。用体尺指标及屠宰性状对胴体瘦肉率进行了估测,建立的最佳回归方程表明,易于度量且与胴体瘦肉率有着密切关系的性状分别为胴体重、大腿重、背膘厚、眼肌面积及胴体长。  相似文献   

4.
现代的生猪养殖中,仔猪(70 日龄)生长发育成出栏生猪(170~180 日龄),消耗的饲料占养猪饲料总消耗量的80% 以上。提高日增质量和饲料利用率,可以降低生猪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一、选择优良种猪及其杂交组合,利用杂种优势不同品种和品系猪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瘦肉率、胴体品质和繁殖性能均有差异。不同的杂交组合所表现的配合力也有差异。要想取得好的肥育效果和胴体品质,使产品适应市场需要,选择好种猪及其杂交组合很重要。大多数生猪养殖场利用三元杂交生产仔猪,少数利用四元杂交和二元杂交生产仔猪。商品猪养殖场一般从种猪场购入长白猪与大约克猪杂交一代母猪(俗称长大母猪或大长母猪)和杜洛克公猪,繁殖生产三元杂交商品仔猪。这个杂交组合能够充分利用长白猪与大约克猪优良的繁殖性能及其杂交优势。长白猪与大约克猪的正反交杂交母猪(即长大母猪与大长母猪)的繁殖性能基本一致,胴体瘦肉率也较高,是优良的杂交母本猪。它与杜洛克公猪杂交生产的杜大长商品猪或杜长大商品猪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和胴体瘦肉率高的优点,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山西瘦肉型猪新品系SD-1系(太花新品系)猪为基础母本,四系双杂交为配套体系,对三个四系合成的商品杂优组合96头猪进行肥育性能及胴体性状的研究测定。结果表明:杜汉×大花、杜汉×长花、长大×杜花三个组合在中等营养水平条件下(DE:3.1兆卡/千克、CP:16%),25~90千克肥育阶段,日增重分别达到697.53、693.20和647.97克;每千克增重耗料分别为3.01、3.14和3.27千克;胴体瘦肉率分别达到:63.42%、62.61%和62.31%。三项指标均以杜汉×大花组合为最高,分别为:697.53克、3.01千克和63.42%。经单因子完全随机分组方差分析,组间差异不显著。各组合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6.
小梅山猪种质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十年的保种和选育,我院小梅山猪种群表现出母性好,性早熟,产仔数和乳头数多,杂交利用效果明显等优良特性。小梅山猪(M)平均每头有效乳头数为16.96±0.82个,初产母猪平均窝产活仔数9.85±3.21头,育成率为84.33%,经产母猪平均窝产活仔数14.87±2.60头,育成率为89.98%。小梅山猪(M)作为母本与大约克(W)或长白(L)进行二元杂交,其平均窝产活仔数分别为12.70±2.35头和12.34±2.34头。纯种小梅山猪屠宰胴体瘦肉率为45.83%,长白×小梅山二元杂交肉猪胴体瘦肉率达57.93%,大约克×小梅山二元杂交肉猪胴体瘦肉率达56.42%,长白×约克×小梅山三元杂交肉猪胴体瘦肉率达60.88%。  相似文献   

7.
利用猪易测的胴体性状或活体性状与胴体瘦肉率的关系,建立估测瘦肉率的“最优”回归方程,对于简化瘦肉率的度量手续,改进选择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选育过程中的湖北白猪Ⅲ、Ⅳ系的胴体和活体资料,对瘦肉率的估测作了进一步探讨,旨在探索采用较易度量的标志性状的前提下,求得较高估测准确度的可能性,以期既简化或免除胴体剥离手续,又获得瘦肉率数据。材料与方法利用Ⅲ系一至三世代(1981—83年)194头同胞肥育测定猪(活重90公斤)测得的胴体性状以及Ⅳ系一世代(1983年)60头同胞肥育测定猪(90公斤)屠宰前一天测得的有关活体性状分别与其屠宰后的瘦肉率数据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8.
用13个组合和2个母本纯种169头猪,体重25公斤起喂给惯用饲粮全期不限食和改进饲粮后期限食,养至95、120公斤,作胴体和肉质测定,结果明确了以下几点:1.以南方猪种作父本与兼用型品种进行一次杂交,胴体瘦肉率降低1.56~5.62个百分单位(P<.05)、皮率增加2~4.58个百分单位,降低胴体食用价值;以早年引进的瘦肉型品种(瘦肉率54~55%)再进行一次杂交,效果亦不理想;以瘦肉型品种与兼用型品种杂交效果最好,杜沈、长沈,杜苏组合瘦肉率可达56.53~59.65%;2.育肥后期适当降低饲粮能量浓度,保持较高蛋白质水平,可不致严重削减增重又显著提高瘦肉率,12个组合平均提高瘦肉率5.25个百分单位(P<.01);3.屠宰体重由95公斤提高到120公斤,体胴瘦肉率降低0.86个百分单位,相当体重每增10公斤瘦肉率降0.34个百分单位,略低于国外报道数值,可能与育肥后期低气温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宁乡猪与中约克夏、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的七个正反交组合和四个纯种对照组的肥育对比试验,研究了宁乡猪在二元杂交时的肥育与胴体性状杂交效果,发现约×宁、大×宁、宁×大、长×宁、宁×长在日增重上有显著或极显著的优势率,表现为超显性遗传方式,饲料利用率也有类似效果。在胴体性状、胴体组成方面,大多无显著水平的杂种优势,表现为中间型遗传方式。各品种间正反交结果很不一致,仅在宁乡猪与大白猪杂交时表现出一些性状上的显著差异。对各杂交组合性状表现按综合评定指数排队表明,杜×宁、长×宁是目前生产中最宜推广的二元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0.
北京黑猪自1958年杂交培育以来,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北京黑猪在一般饲养条件下,母猪繁殖性能中上,公猪6月龄体重可达80公斤。育肥猪出生后180日龄,在较好营养条件下,体重可达90公斤。每公斤增重消耗混合料3.56公斤,育肥期日增重可达675克,屠宰率72%,半片胴体瘦肉率为48—50%。  相似文献   

11.
以长×杜玉、大×杜玉各18头为研究对象,在同样条件下饲养至平均体重90 kg,然后每组挑选3公3母进行屠宰测定试验,研究比较2个杂交组合肥育猪日增重、料重比、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两组合各方面性能差异不明显,但大×杜玉日增重、料重比、瘦肉率等方面性能占优势;两组合肌肉都具有鲜红的肉色、良好的持水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大×杜玉杂交组合在生产上具有一定优势,是玉山黑猪较好的杂交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高豫南黑猪的生长性能,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利用杜洛克、巴克夏和苏太猪分别与豫南黑猪开展杂交试验。以纯繁豫南黑猪F1代为对照,比较3种杂交组合F1代(30~95 kg)的生长、胴体和体尺性状指标的杂交效果。结果显示,豫南黑猪的体尺性能最优(P0.05);巴豫猪的平均日增重和胴体屠宰率最高(P0.05),料重比最小、胴体左板油重最低(P0.05);杜豫猪的胴体瘦肉率、胴体直长、胴体斜长、肋骨数指标最高(P0.05),平均背膘厚最小(P0.05)。因此,豫南黑猪与巴克夏和杜洛克杂交可以提高豫南黑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3.
 大河猪与巴克夏、长白猪和杜洛克猪杂交,其后代肥育期日增重分别达到548.4g、637.6g和631.3g。长×大、杜×大组合的瘦肉率分别达到52.32%和53.32%。295头杜×大组合中试的日增重为592.2g,瘦肉率达到54.79%,利用大河猪的品系母猪作杂交母本则性能更好。杜×大组合中的不同杜洛克公猪的后代在肥育性能上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试验设5个组合,每个组合挑选体重30 kg左右的仔猪20头,进行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测定。结果表明,以法系大约克猪为主选育的ZFY系和以丹系杜洛克为主的选育的ZFD系为父本种猪与以莱芜猪选育的ZML系为专门化母本的三系杂交组合,生长速度快,胴体瘦肉率高。ZML系♀×ZFD系♂组合,生长速度较快,肉质性状优良,肌内脂肪含量高。  相似文献   

15.
郭远玉  侯生珍  杨葆春  刘永福  吕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97-11698,11701
[目的]为青海互助八眉猪杂交的利用及优良二元母猪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青海首次引入白色杜洛克、大约克夏和长白猪作为父本,分别与青海互助八眉母猪杂交,研究杂交父本对青海互助八眉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筛选最佳杂交组合。[结果]以杜洛克、大约克夏、长白猪为父本对青海互助八眉猪进行杂交改良,生长速度、胴体瘦肉率、母猪泌乳量均有较大提高。以白色杜洛克(♂)×青海互助八眉猪(♀)或长白猪(♂)×青海互助八眉猪(♀)的杂交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青海互助八眉猪的繁殖性能,同时具有青海互助八眉猪的优良肉质性能,更适应市场的需求。[结论]在生产中应大力开展白色杜洛克或长白猪与青海互助八眉猪杂交,生产繁殖性能高的杂一代母猪。  相似文献   

16.
从141头杂交肥育试验猪(二花脸猪为母本,引进的肉用型猪种为父本)的屠宰测定资料中,选出12项与胴体瘦肉率关系比较密切的性状,用微型电子计算机计算各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及其与瘦肉率的通径系数,复相关系数(R=0.8952)。并用逐步回归的方法筛选出5个性状(胴体重、板油率、后躯重、腰大肌重、后躯瘦肉率),配置了5个估测胴体瘦肉率的最佳回归方程。 随机抽样30头杂交肥育猪的屠宰测定资料,应用配置的多元回归方程进行验证。结果以观察值计算平均相对误差小,准确度高,对估测商品猪瘦肉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利用中约克、大约克、杜洛克公猪分别与槐猪母猪进行二元杂交,其后代分别设为中×槐、大×槐、杜×槐三个试验组,分别对试验猪进行肥育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研究。结果表明:槐猪的杂交优势明显。其中,生长肥育性能以大槐组最高,日增重472g,料肉比3.22:1;胴体性状以大槐组最佳,屠宰率76.11%,瘦肉率达50.97%;各组综合比较效果以大槐、杜槐较优。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和利用金华猪的优良肉质和抗逆性,以金华猪为母本开展二元杂交试验,以提高其生产性能和肉质,保留其优良的抗逆性。研究试验利用金华猪Ⅱ系与巴克夏、大约克、杜洛克二元杂交,三个杂交组合较纯金华猪在生长肥育性能、屠宰性能上都有显著的提高,根据试验性状,结合市场消费者喜好,选用2种金华猪杂交利用开发组合。  相似文献   

19.
苏钟猪     
《农家致富》2011,(7):39
以太湖猪和长白猪为亲本培育的优质瘦肉型猪,2010年通过江苏省新品种审定,适合全国各地养殖。全身被毛白色,平均窝产仔数14头左右,肥育猪平均日增重650克左右,饲料报酬3.1∶1,胴体瘦肉率55%~56%;以苏钟猪为母本的二元杂优猪,育肥性能好,平均日增重750克左右,饲料报酬3∶1,胴体瘦肉率60%左右,肉质风味和地方猪相仿,品质好,对饲料要求不苛刻;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20.
以杜洛克为父本,上海白猪(上系)为母本所产的杜上杂种猪,其胴体瘦肉率为57.1%,已接近瘦肉型猪的水平.为探索该猪种肥育期各阶段对蛋白质需要量的水平,和在整个肥育期中能否只用一个蛋白标准,特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