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试验目的通过对小麦进行不同水平的施肥,来获得该土壤情况下小麦生产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麦盖提县玉米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农田小麦NPK肥料的利用率.[方法]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处理:NPK、NP、PK、NK和缓释肥料,比较NPK平衡施肥和施用缓释肥2种施肥方式的差异.[结果]土壤中残存速效养分、小麦产量及生物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NPK平衡施用有助于小麦增产,较NP、PK、NK处理分别提高了9.6%、11.3%、33.8%.同时NPK处理中N、P、K肥料利用率较缓释肥处理均有所增加.[结论]选择适宜的施肥模式是该地区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种植年限枣棉间作土壤养分变化规律,以及科学地施肥管理.[方法]以南疆喀什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的枣棉间作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种植2~4a枣棉间作土壤养分的短期变化情况.[结果]随着枣树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pH和电导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差异显著,土壤盐分有一定的累积;土壤养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而速效磷却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有所降低;其中养分主要累积在距树东侧50~100 cm,这与施肥方式有直接关系.[结论]该地区枣棉间作土壤存在一定土壤盐渍化趋势且不同养分指标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在土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现象.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耕地施肥分区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便于施肥指导,进一步规范肥料的科学施用,对贵州省内不同海拔区域,依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土壤养分等因素的空间变异性研究,把省内耕地划分成三级施肥分区.以土壤类型、年均温、≥10℃积温等主导因素为主要划分依据,确定了3个一级分区;在此基础上,以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农业生产水平的相对一致性为主要划分依据,确定了11个二级分区;以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与特征划分三级分区施肥单元.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GIS和地统计学,对比网格采样法和随机采样法条件下棉田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方法]分别用两种采样方式采集研究区域耕层土壤样品,以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为基础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运用地统计学技术方法对其进行半方差函数模型的拟合;进而结合ArcGIS中的Kriging插值法进行插值,获得棉田养分分布图.[结果]研究区域的棉田土壤属性服从正态分布,且网格采样法中的N、P、K的变异系数均大于随机采样法;并且网格采样法中的速效磷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全氮和速效钾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而随机采样法中的N、P、K三种养分的空间自相关性都很弱;网格采样法中土壤养分的相关变程均大于土壤采样间距.网格采样法插值结果表现较随机采样法的更细微,其中速效磷反应的最为明显.[结论]与随机采样法相比,网格采样法中的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结果能更好的反应研究区域的空间变异特征,可为棉田后期土壤养分分区管理、变量施肥等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挝中部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状况,为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及提高土壤可持续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老挝中部采集3不同利用方式(水田、旱地、荒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值,分析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中量元素含量.[结果]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旱地>水田>荒地,土壤pH与之相反.荒地的土壤速效养分及全量养分含量均为最高.水田土壤的有效铜和有效铁含量最高,有效锌、有效锰和有效硼及交换性钙、镁则以旱地土壤含量最高.[结论]老挝中部地区土壤均呈酸性,总体肥力较低,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状况差别也较大.  相似文献   

7.
长期施肥下中国典型农田小麦氮肥利用率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阐明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中国典型农田土壤小麦氮肥利用率时间演变趋势和空间差异,为评价和建立长期施肥模式、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典型农田土壤-褐潮土、轻壤质潮土、塿土和红壤设置的15-18年长期试验的小麦氮肥利用率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麦多年平均氮肥利用率在长期偏施氮肥(N处理)条件下最低,为6.5%-14.4%,在平衡施肥(NPK处理)条件下可达到20.5%-78.5%.N处理小麦的氮肥利用率以每年0.61%-2.32%的速率下降,NPK处理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在褐潮土、轻壤质潮土和填土上呈上升趋势,而在红壤上呈下降趋势.红壤上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处理),小麦的氮肥利用率较NPK处理增加了15.9%,且年际间保持持平.长期单施氮肥土壤氮、磷、钾养分呈亏缺或者持平趋势,均衡施用氮、磷、钾肥土壤养分逐年上升,氮、磷、钾养分的均衡供应有利于提高小麦对氮肥的利用率.[结论]长期偏施氮肥会导致小麦氮肥利用率随施肥年限增加而降低,施用有机肥不但可以保证土壤的可持续供氮能力,而且在南方红壤地区还可以防止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8.
根据伊川县2008—2011年的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小麦田间试验数据及作物需肥规律,研究伊川县小麦作物丰缺指标与施肥技术指标体系,提出分区施肥建议,指导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技术研究,综合小麦玉米耕层有机质周年提升技术、周年高效耕作技术、周年高效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后病虫害防治技术内容,集成并制定了小麦玉米轮作区耕层地力周年提升技术规程。通过本技术实施可持续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供肥能力,提高肥料养分利用效率,达到作物高产稳产、土壤养分供需平衡、耕层地力持续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土壤养分常规分析法测定固原市原州区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结合小麦生长需肥规律和目标产量施肥配方方法,对固原市原州区小麦种植合理施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固原市原州区耕层土壤为碱性,养分含量整体表现为有机质、氮不足,磷、锌缺乏,硫极其缺乏,铁、锰中等偏下,钾丰富,铜基本能满足作物生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固原市原州区小麦种植适宜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临高县5种森林类型不同土层化学性质。[方法]以临高县5种森林类型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地调查法对5种森林类型不同土层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5种森林类型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在不同土层呈现差异,同一森林类型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也存在差异,同一森林类型不同营养元素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变化其变化规律不同。[结论]该研究为临高县森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讨硝态氮在土壤中累积和淋溶水平。[方法]采用野外冬小麦田间试验,选定不同降雨强度和施肥水平,分析土壤不同深度水分含量和硝态氮含量。[结果]降雨强度和土壤施肥水平是有效影响土壤氮素在土壤中运移和淋溶的重要因素,表现在:土壤降雨强度越大,施肥水平越高,会造成土壤中主要氮素类型硝态氮明显的流失。此外,土壤质地类型也是造成土壤氮素流失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土壤质地砂性越强,其淋溶效果越明显。[结论]土壤施肥水平和降雨强度是影响土壤氮素流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加强土壤养分管理和改善施肥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双流县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时空演变。[结果]1982年双流县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空间分布比较零乱,分类等级较多,区域性差异较大。2007年双流县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空间分布较均匀,区域性差异较小,与1982年相比更为简单。2007年双流县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与1982年相比呈现降低的趋势;有效磷含量较1982年总体上略有升高,但仍以中等或缺乏为主。[结论]在农业生产中,对氮肥和钾肥的使用量不够,应提倡增施氮肥和钾肥,注意平衡施用磷肥。  相似文献   

14.
昌黎县葡萄沟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昌黎县葡萄沟葡萄园的土壤肥力现状,为合理施肥,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昌黎县葡萄沟有代表性的葡萄园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状测定和分析,运用修订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该地区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昌黎县葡萄沟土壤pH值偏酸性,容重偏大,有机质含量贫乏,碱解氮含量偏低,速效磷含量丰富,部分葡萄园土壤存在钾素含量偏低,土壤供钾潜力不高的问题,绝大部分土壤处于无盐害的安全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昌黎县葡萄沟土壤综合肥力系数平均值为1.15,与土壤肥力等级划分指标相比,属三级,土壤肥力一般,其限制因子有有机质、碱解氮、容重、pH值和速效钾。[结论]可通过适量施用石灰,改良土壤酸性;增施有机肥;开展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等措施提高昌黎县葡萄沟葡萄园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农业生产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贵州普定典型喀斯特山区3个不同开垦时间(1959、1968、1980年)的0~10、10~20、20~4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进行室内理化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普定县喀斯特山区随着农业用地开垦时间的增加,土壤养分变化总体表现为有机质、全氮、CEC下降;土壤pH值下降;全磷、全钾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等有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普定县喀斯特山区土壤养分随开垦时间的变化主要是受到施肥和微地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周口主要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锦桥  毛家伟  刘建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19-18821,18824
[目的]研究周口主要植烟土壤养分状况,为烟田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在周口烟区商水、鹿邑、郸城等植烟县市采集有代表性烟田土壤样品,分析其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结果]全区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相对偏高,速效磷总体含量集中在"中低"水平,速效钾含量较丰富,水溶性氯含量偏高,有效硼普遍缺乏。4个重点植烟县烟田土壤养分状况存在差异。[结论]该区烤烟施肥应遵循"控氮,增磷,稳钾,补硼、锰微肥"的施肥原则。  相似文献   

17.
长期定位施肥对暗棕壤磷素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珊珊  徐宁彤  徐明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295-14297
[目的]为合理施肥、充分利用土壤磷素资源、提高磷肥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黑河暗棕壤28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施肥对0-20 cm棕壤全磷、有效磷含量和小麦植株磷素积累的影响。[结果]长期不施肥,土壤全磷含量呈平缓并略微下降趋势,施肥处理土壤全磷含量表现为上升趋势,全磷含量增加的幅度由高到低顺序为:低量化肥+有机肥>高量化肥+有机肥>高量化肥+秸秆>高量化肥>低量化肥>单施有机肥>高量化肥>单施秸秆>中量化肥,其中化肥与有机肥配施的处理土壤全磷分别提高了29.6%和24.8%。与不施肥处理相比,高量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和低量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808%和188%,而高量化肥处理和低量化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672%和100%。[结论]建议配合施用有机与无机肥提高暗棕壤磷素肥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给不同类型小麦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方法]利用不同氮肥水平进行处理,分析氮肥施用量对强筋、 中筋和弱筋3种类型品种产量以及品质性状的影响。于2007~2008年,选用安徽沿淮及江淮地区稻茬种植的3个小麦主推品种,对品种和氮数基追比2个因素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氮数基追比在7∶3时可以提高3个品种的产量,烟农19、皖麦52和皖麦48产量分别为7 837.35、8 028.00、8 637.00 kg/hm^2。而不同基追比对不同品种小麦品质的影响则并不相同。[结论]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应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配合适当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9.
湖北十堰烟区不同土壤类型的肥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土壤类型的综合肥力,为优质烟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十堰烟区不同类型的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的含量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十堰烟区土壤大多呈微酸性或中性,有机质含量丰富;大量元素中,碱解氮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普遍缺乏;水溶性氯含量偏低;微量元素中,有效铁、有效锰含量丰富,有效铜、有效钼含量适宜,有效锌含量普遍偏低。[结论]该研究对该地区烟叶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提出了"控氮与补氮相结合,增施磷肥和钾肥,普遍补施氯肥和锌肥"的原则,为优质烟叶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20.
吕根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667-11669
[目的]为了建立和完善科学施肥指标体系。[方法]研究了临颍县2007~2012年小麦3414氮肥用量、丰缺指标。[结果]提出了小麦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佳施肥量。[结论]该研究对豫中冬麦区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普及率、覆盖率、到位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小麦的增产能力有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