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且大多数以复合污染的形式出现,因此寻求一种有效处理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方法迫在眉睫。本文模拟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接种赤子爱胜蚓,研究赤子爱胜蚓对Pb、Cu两种重金属的单一耐受力,设置Pb实验浓度分别为1000mg/kg、1500mg/kg、2000mg/kg、2500mg/kg;Cu实验浓度分别为120mg/kg、160mg/kg、200mg/kg、240mg/kg。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对Pb的耐受力明显高于Cu的耐受力。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b、Cu复合污染下,赤子爱胜蚓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富集及耐受力变化情况。在Pb胁迫下,蚯蚓对Cu的富集降低,在Cu的胁迫下,蚯蚓对Pb的富集明显降低。赤子爱胜蚓对重金属Pb的富集量随着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增加而增加。蚯蚓体内重金属Pb、Cu的浓度升高对蚯蚓的活动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导致蚯蚓对土壤中的重金属Pb、Cu的富集效果降低。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是一种重要的土壤环境污染物,严重危害着土壤动物的生存。蚯蚓是最重要的土壤动物之一,被称为土壤生态工程师,对土壤污染物非常敏感。当前,关于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蚯蚓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已经很多,但关于重金属对蚯蚓行为变化方面的研究还非常缺乏。本研究以赤子爱胜蚓为实验对象,采用滤纸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铅单一及铅镉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并采用2D装置评价蚯蚓的掘穴行为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滤纸接触法,铅单一污染下赤子爱胜蚓的半致死浓度48 h(LC50)为439.33 mg/L;铅镉复合污染时赤子爱胜蚓的48 h LC50为Cd2+ 84.20 mg/L和 Pb2+ 239.55 mg/L,且两者联合毒性效应为拮抗作用。2)随着铅单一、铅镉复合处理浓度的增加,蚯蚓洞穴总长度和每日最大深度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处理第7 d,150 mg/kg Pb胁迫下蚯蚓洞穴总长度和每日最大深度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85.63%与59.65%,144 mg/kg Pb+35 mg/kg Cd复合胁迫下蚯蚓洞穴总长度和每日最大深度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95.28%与61.63%;相关分析表明,洞穴长度与暴露时间、铅处理浓度、暴露时间×铅处理浓度、铅镉处理浓度、铅镉处理浓度×时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洞穴每日最大深度与暴露时间、铅处理浓度、铅镉处理浓度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建立剂量-效应关系研究重金属对蚯蚓的直接毒性与潜在风险评估,为蚯蚓掘穴行为的洞穴长度与深度作为潜在且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是一种重要的土壤环境污染物,严重危害着土壤动物的生存。蚯蚓是最重要的土壤动物之一,被称为"土壤生态工程师",对土壤污染物非常敏感。当前,关于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蚯蚓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已经很多,但关于重金属对蚯蚓行为变化方面的研究还非常缺乏。本研究以赤子爱胜蚓为实验对象,采用滤纸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铅单一及铅镉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并采用2D装置评价蚯蚓的掘穴行为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滤纸接触法,铅单一污染下赤子爱胜蚓的半致死浓度48 h(LC_(50))为439.33 mg/L;铅镉复合污染时赤子爱胜蚓的48 h LC_(50)为Cd~(2+) 84.20 mg/L和 Pb~(2+) 239.55 mg/L,且两者联合毒性效应为拮抗作用。2)随着铅单一、铅镉复合处理浓度的增加,蚯蚓洞穴总长度和每日最大深度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处理第7 d,150 mg/kg Pb胁迫下蚯蚓洞穴总长度和每日最大深度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85.63%与59.65%,144 mg/kg Pb+35 mg/kg Cd复合胁迫下蚯蚓洞穴总长度和每日最大深度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95.28%与61.63%;相关分析表明,洞穴长度与暴露时间、铅处理浓度、暴露时间×铅处理浓度、铅镉处理浓度、铅镉处理浓度×时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洞穴每日最大深度与暴露时间、铅处理浓度、铅镉处理浓度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建立剂量-效应关系研究重金属对蚯蚓的直接毒性与潜在风险评估,为蚯蚓掘穴行为的洞穴长度与深度作为潜在且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土壤汞污染胁迫对蚯蚓体内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汞是毒性较大的重金属,为了解土壤汞污染对蚯蚓抗氧化防御体系的影响,本文采用人工土壤法,研究了不同Hg暴露浓度水平下(1、2、4、8、16、24、32、50 mg/kg)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应激反应,分析了不同浓度Hg污染水平对蚯蚓体内3种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最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Hg暴露会对蚯蚓抗氧化防御系统产生较大影响。蚯蚓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在不同浓度的Hg暴露水平下,随时间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应激反应。总体上看,Hg暴露环境对赤子爱胜蚓SOD和GSH-PX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CAT活性的影响无明显规律。Hg暴露对蚯蚓体内MDA含量有一定影响,在32和50 mg/kg的较高浓度水平下,赤子爱胜蚓体内MDA含量明显增加,可能是汞胁迫造成了蚯蚓机体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5.
洛克沙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试验用4种方法研究了兽药洛克沙胂对安德爱胜蚓(Eisenia andrei)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用滤纸接触法测得洛克沙胂对蚯蚓的LC50为5.5g/kg;人工土壤法、人造土壤法和自然土壤法测得洛克沙胂对蚯蚓的LC50分别为:3.23、2.99、3.45g/kg土壤。洛克沙胂对蚯蚓的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6.
探讨二氧化氯(ClO2)在不同的浓度、温度、pH和作用时间条件下对水中溴氰菊酯(Deltamethrin)的降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可以有效快速的降解溴氰菊酯,降解率随着作用时间和二氧化氯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试验在pH中性、15℃室温条件下,设定溴氰菊酯浓度为100μg/L时,二氧化氯作用浓度为1.0 mg/L,反应时间30 min,溴氰菊酯降解率达到95%以上;建议采用1.0 mg/L的二氧化氯作用20 min,或最低浓度0.5 mg/L的二氧化氯作用30 min,即可使水质达标。二氧化氯降解溴氰菊酯所需时间短,降解率高,且无氯代有机物等二次污染物,是一种有前景的用于降解溴氰菊酯等的物质。  相似文献   

7.
为扦插繁殖技术在难生根树种核桃上的应用提供依据,以5年生清香核桃为试材,采用双层基质弥雾繁殖箱繁殖法,研究外源激素对清香核桃插穗愈伤组织及根系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外源激素处理,IBA 浓度为100 mg/kg 时,出愈时间和出愈率最短与最大,分别为29 d 和25.8%。ABT1号生根粉浓度为100 mg/kg 时,出愈时间最短、出愈率最高和生根时间最短,分别为24 d、28.7%和49 d;根长、根系粗度和根系质量最长/粗/好,分别为5.9 cm、2.8 mm 和0.52。IBA+ABT1组合处理浓度为100 mg/kg+200 mg/kg时,出愈时间、生根时间和出愈率分别为14 d、38 d 和39.8%;根长、根粗和根系质量分别达8.1 cm、4.4 mm 和0.75。IBA+ABT1组合处理效果较单一 IBA 处理好。  相似文献   

8.
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甲基叔丁基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以水作为浸提剂、室温下浸提40min、浸提液在90℃下顶空平衡30min的静态顶空-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土壤中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方法,并对提取条件、顶空条件等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土壤中MTBE质量分数低于0.370mg/kg时,采用固液比1:5浸提土壤,MTBE添加质量分数为0.037mg/kg时,方法回收率为72%~74%,RSD为4.4%~7.5%;土壤中MTBE质量分数高于0.370mg/kg时,采用固液比1:10浸提土壤,添加质量分数为0.740mg/kg时,2次浸提后方法回收率为98%~105%,RSD为2.4%~5.2%。方法检出限为1.85μg/kg。  相似文献   

9.
巨蚓科蚯蚓是我国的主要蚯蚓类群,运用分子系统学方法研究其系统发育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测定的线粒体COI、12S与16S基因序列,分析其序列特征,构建了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的巨蚓科蚯蚓的最大似然树与贝叶斯树,确定该区域物种间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明确远盲蚓属与腔蚓属均非单系群。研究还基于松散分子钟估算了不同物种之间的分化时间。该保护区的巨蚓科祖先进行物种分化起于始新世中期[42.88百万年前(Ma)],其腔蚓属蚯蚓约起源于中新世前期。  相似文献   

10.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供试生物,氯丹和灭蚁灵污染场地土壤为供试土壤,以蚯蚓体重及体内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为指标,进行了不同暴露时间(1、3、7、14d)下场地土壤中氯丹和灭蚁灵污染胁迫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蚯蚓体重在氯丹和灭蚁灵作用下受到显著抑制,蚯蚓体内蛋白质、SOD和CAT活性对氯丹和灭蚁灵响应不同,其敏感性大小为CAT>SOD跃蛋白质;在一定暴露时间内,根据暴露-剂量效应关系,表明氯丹浓度为14.13 mg·kg-1、灭蚁灵浓度为4.14mg·kg-1可能是使蚯蚓CAT 活性达到最大值的临界浓度,同时也是SOD活性受到抑制的临界浓度,超过该临界浓度可能对蚯蚓产生生态毒性效应,这为场地风险评价和修复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PFOS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斑马鱼的生态毒性效应。[方法]采用静态染毒法研究不同浓度的PFOS暴露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不同浓度PFOS暴露条件下斑马鱼出现鱼体侧翻、失去平衡、游泳能力和和呼吸能力减弱等中毒现象,随着PFOS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斑马鱼的死亡率也相应增加,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PFOS对斑马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26.09、9.08、3.91和2.58 mg/L,安全浓度为0.258 mg/L。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判断PFOS对斑马鱼的毒性为高毒。[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掌握PFOS的生态毒性以及评价其生态风险和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艳  黎慧  李斌  刘盼  邵晨  王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87-90,93
[目的]探明氨氮胁迫对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的毒性效应。[方法]采用96 h静态毒性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和不同暴露时间的氨氮对虎纹蛙血糖(Glu)、高铁血红蛋白(Met Hb)、尿素氮(BUN)和血氨(BA)的影响。[结果]随暴露时间的增加,Glu浓度出现显著的先升后降,并在72 h后达到最大值;Met Hb含量和BUN浓度则随氨氮浓度的增加或者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BA则只在48~72 h的不同暴露时间下具有较大的变化。[结论]为降低氨氮对人工养殖虎纹蛙的影响,需要将养殖水体的氨氮浓度控制在59.46 mg/L以下。  相似文献   

13.
丁香油和MS-222对大泷六线鱼幼鱼的麻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丁香油和MS-222麻醉剂对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麻醉效果,选择体质量为(83.3±7.8)g的大泷六线鱼幼鱼进行试验,根据大泷六线鱼被麻醉和复苏时的行为特征,将整个麻醉过程分为10期,其中麻醉6个时期,复苏4个时期。结果表明:丁香油浓度在50~100 mg/L、MS-222浓度在50~70 mg/L时鱼体均可在3 min内入麻并均可在5 min内复苏;当丁香油浓度≥100 mg/L、MS-222浓度≥70 mg/L时,鱼体在麻醉液中浸浴15 min后部分鱼体出现休克死亡;用丁香油麻醉鱼时,整个麻醉过程中鱼体的呼吸频率呈下降趋势,而用MS-222麻醉鱼时,鱼体在达到4期阶段后呼吸频率明显加快,但仅见鳃盖后缘小幅度张合;鱼体进入深度麻醉以后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越长,鱼体复苏所需时间就越长,用丁香油或MS-222麻醉的鱼体可在空气中分别暴露7、5 min。研究表明,丁香油和MS-222均对大泷六线鱼幼鱼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具有入麻时间短、复苏快的特点,两者均可作为大泷六线鱼理想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14.
MS-222、丁香酚对刀鲚幼鱼的麻醉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MS-222、丁香酚2种麻醉剂对人工繁养刀鲚(Coilia nasus Schlegel)幼鱼的麻醉效果,探索了2种麻醉剂在安全浓度下麻醉后刀鲚幼鱼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并运用该2种麻醉剂的适宜剂量对刀鲚幼鱼进行了运输实验。麻醉实验表明:(1)理想MS-222浓度为150 mg/L,理想丁香酚麻醉剂浓度为30 mg/L;(2)经MS-222浓度为150 mg/L深度麻醉后,适宜的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应4 min;经丁香酚浓度为30 mg/L深度麻醉后,适宜的在空气中的时间应5 min;(3)养殖长江刀鲚幼鱼采用30 mg/L MS-222和8 mg/L丁香酚分别麻醉后,其复苏率和48 h内的成活率均达到100%,与各自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铅(Pb)污染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早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壤重金属 Pb污染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对旱稻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 Pb 处理水平(0,300,600 mg/kg)下,接种 Glomus mosseae下旱稻(Oryzal Sativa L.)的生长效应。[结果]接种处理下,旱稻根系侵染率随着土壤 Pb含量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与未接种处理相比,接种处理显著提高300 mg/kg Pb处理下旱稻生物量以及地下部分 Pb含量,却显著降低了地上部分 Pb含量,这与接种处理显著降低了 R/S值的结果一致(P〈0.05);600 mg/kg Pb处理下,接种显著提高了地下部分生物量(P〈0.05),却显著降低了旱稻地上部分以及地下部分 Pb含量(P〈0.05),接种处理与未接种处理下 R/S值差异不明显。[结论]该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土壤 Pb处理下接种 Glomus mossea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Pb对 Oryzal Sativa L.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兰成渝管道减阻剂工业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使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在增输不新增泵站设施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平稳的运行,在兰成渝管道广元—成都段进行了成品油减阻剂的工业试验,分别完成了柴油3个加剂浓度(5mg/kg、10mg/kg和15mg/kg)试验和汽油一个加剂浓度(15mg/kg)对比试验,试验过程包括3个不同基础流量(600m3/h、650m3/h和700m3/h)下的减阻试验、增输试验以及管道允许工况的最大输量试验;试验分析了管道流量、加剂浓度及剪切过程对减阻剂作用效果的影响以及加剂条件下管道的最大输送能力,得出了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在一定减阻剂加量下的安全输量范围。  相似文献   

17.
The influence of cadmium on the morphometric an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ttuce of the Moscow greenhouse variety, on productivity and also on metal accumulation in plant biomass during cultivation on sod-podzolic soil polluted with this toxicant in the doses range from 2 to 100 mg/kg was studied. It was shown that cadmium has a toxic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lettuce: the plant height was reduced by 29.7–77.5%, the number of leaves was reduced by 16.4–61.3%, and the leaf surface area decreased by 34.5–99% depending on the level of contamination. The presence of metal in the soil in concentrations 5–100 mg/kg caused a decrease of the content of chlorophyll a by 15.6–38.1% in plants; chlorophyll b content decreased by 18–20% at cadmium concentration 10–100 mg/kg; carotenoids decreased by 40% at concentrations 20–50 mg/kg. Cadmium contributed to a decrease in free proline content by 20–26% with Cd concentrations at 5–100 mg/kg of soil; at a concentration of 2 mg/kg, on the contrary, Cd caused an increase of proline content of 66.2% and malondialdehyde content of 59.9%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Productivity of plants decreased by 49.6–99.6% at all studied concentrations, and the level of metal accumulation in pla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permissible level of cadmium (0.03 mg/kg) for lettuce.  相似文献   

18.
胡蓉  谢玉华  唐正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446-19448,19458
[目的]研究Hg2+、Cd2+对鲫鱼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的毒性效应。[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的Hg2+、Cd2+以及Hg2++Cd2+的混合溶液处理鲫鱼受精卵和仔鱼,观察重金属离子对受精卵和仔鱼发育的毒性效应。[结果]在试验浓度范围内,Hg2+、Cd2+对鲫鱼胚胎死亡率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出膜仔鱼数和胚胎孵化率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Hg2+、Cd2+对鲫鱼胚胎的毒性大小顺序为Hg2+〉Hg2++Cd2+〉Cd2+。Hg2+、Cd2+对仔鱼死亡率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大,质量浓度为8.0 mg/L的Cd2+染毒24 h时,仔鱼累积死亡率达到100%;0.25 mg/L的Hg2+和0.25 mg/LHg2++0.50 mg/L的Cd2+染毒72h时,仔鱼累积死亡率39%和32%;在染毒浓度为4.00 mg/L的Cd2+、2.00 mg/L的Hg2+和1.00 mg/LHg2++2.00 mg/LCd2的条件,仔鱼畸形率较高,分别为40.2%、32.4%和30.2%;在Hg2+、Cd2+混合实验组0.25 mg/LHg2+对8.00 mg/L的Cd2+有抑制作用;Hg2+、Cd2+对鲫鱼仔鱼的毒性大小顺序为Cd2+〉Hg2++Cd2+〉Hg2+。[结论]Hg2+、Cd2+对鲫鱼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9.
铬胁迫对莴苣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莴苣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不同质量浓度Cr3+胁迫后,植株的叶绿素合成、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以及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r3+≤40 mg/L时对莴苣叶绿素合成有一定促进作用,在40 mg/L时叶绿素含量最大,约为对照的145%;Cr3+≤80 mg/L能诱导并提高SOD、POD活性,在Cr3+为80 mg/L时,活性达到最大值,分别是对照的253%、287%;植株受到Cr3+(≤80 mg/L)胁迫,其体内可溶性糖含量也呈现增加趋势,在80 mg/L时为对照的207%,而高质量浓度的Cr3+(>80 mg/L)不但抑制酶的活性,而且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含量也呈下降趋势,例如,当Cr3+为320 mg/L时,SOD、POD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对照的27%、31%和24%;脯氨酸和MDA则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光唇裂腹鱼稚鱼在MS-222麻醉下麻醉状态及苏醒过程的行为特征,将麻醉状态分为6期,苏醒过程分为4期。试验期间水温21.6~22.6℃,在20 min内,30~40 mg/L浓度麻醉状态只达Ⅰ期;50~70 mg/L可达Ⅳ期;75~80 mg/L下可达Ⅵ期,苏醒时间均小于300 s。MS-222麻醉光唇裂腹鱼稚鱼的理想麻醉浓度为60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