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鹅观草、大麦及其属间杂种赤霉病抗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鹅观草R.tsukushiensisvar.transiens、大麦H.vulgare以及它们的属间杂种进行了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鹅观草的病情指数为43.8,反应型为Ⅰ,高抗麦类赤霉病;栽培二棱大麦的病情指数为96.2,反应型为Ⅳ,易感赤霉病;杂种F1的病情指数为72.8,反应型为Ⅱ,较抗赤霉病。说明鹅观草的抗赤霉病基因在杂种中得到部分表达。本文还探讨了在大麦育种中利用鹅观草抗赤霉病种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连续三年种在七个地区的10个二棱和六棱西班牙大麦品种的酸性提液粘度和β葡聚糖含量,大麦粘度值变化在2.4~24.8cst间,平均值为6.4cst。经高效液相层析(HPLC)测定。大麦β-葡聚糖平均含量为3.5%,变幅为1.9~5.5%,不同品种,地区和年份之间大麦β-葡聚糖含量和酸性提取液粘度都有极显著的差异,冬大麦的β-葡聚糖和粘度值均高于春大麦,品种Beka是粘度值和β-葡聚糖含量都  相似文献   

3.
大麦β┐葡聚糖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若干性状的相关性①汪军妹张国平陈锦新丁守仁(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杭州310029)Variationinβ┐GlucanContentamongBarleyGenotypesandItsRelationshipsw...  相似文献   

4.
大赖草和新麦草中克隆的5个DNA重复序列与小麦族不同物种DNA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这5个重复序列在Leymus属(赖草属)和Psathyrostachys属(新麦草属)中的丰度与小麦、大麦和黑麦相差悬殊,可以作为这2个属染色体的分子标记检测其导入小麦、大麦和黑麦后的踪迹,尤其是pLr647对这2个属专化性更强,应优先选用。另外,结合本研究结果对小麦族有关种属染色体组的进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一、澳大利亚大麦生产和出口概况 大麦是澳大利亚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面积、总产和出口产值方面均居小麦之后,排在第二位。昆士兰、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南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等6个州均种植大麦。近年来大麦的种植面积每年250万-350万hm2,总产350万~600万t。 澳大利亚大麦局(Australian BarleyBoard,简称ABB)预计,2000/01年度澳大利亚大麦总产504.3万t,其中,啤酒大麦187万t,饲料大麦317.3万t;国内消费量230万t,其中,啤酒大麦…  相似文献   

6.
两用大麦的研究徐绍英,刘盛海(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杭州310029)StudyonBarleyforTwoUsesXuShaoying;LiuShenghai(Dept.ofAgron,ZhejiangAgriculturalUniversily,H...  相似文献   

7.
用条形柄锈菌大麦专化型(PucciniastriiformisWest.f.sp.hordei)的3个代表性菌系,对8个族的25属61种禾草进行了温室人工接种。发现寄主9属22种,除星星草(Puccinelliatenuiflora)属于早熟禾族外,其余均属于小麦族。大麦属(Hordeum)所有参试种均可被侵染,多数高感,大麦是主要寄主。旱麦草属(Eremopyrum)植物和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也较感病。小麦族的赖草属(Leymus)、鹅观草属(Roegneria)和Thinopyrum属的所有参试种均为免疫或近免疫。  相似文献   

8.
对β—葡聚糖酶(EC3.2.1.73)高产菌B.subtilis9126—6发酵优化的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比是:大麦份7%,玉米粉3%,豆饼粉5%.在1L发酵罐中保持温度35—37℃、pH7.0~7.2,搅拌通风培养3d.发酵液的酶活力高达154U/ml.作者还对大麦β—葡聚糖对9126—6β—葡聚糖酶产生的诱导性机制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鹅观草×大麦属间杂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分布于四川的鹅观草(Roegneriatsuknshiensis(Honda)B.R.Lu,Yen etJ.L.Yang var.transiens(Hack.)B.R.Lu,Yan et J.L.Yang,2n=42, SSHHYYJ作母本,栽培二棱大麦(Hordeum vulgare L.cv.CA-5,2=14,II)作父 本进行属间杂交,利用杂种幼胚组织培养技术,成功地获得了杂种F1.杂交结 实率为6.58%,胚培成苗率为60.00%.杂种表现为多年生,具有很强的生活力, 形态上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F1自交不孕,用大麦回交亦不结实·杂种具有 预期的2n=28(SHYI)条染色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平均形成27.24个单 价体.0.20个棒状二价体,0.18个环形二价体,未发现多价体存在.表明鹅观 草和大麦的染色体组间同源程度低.本文还探讨了大麦育种中利用鹅观草种质 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大麦根液泡膜Na+/H+逆向运输与盐分区域化分配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检测喹吖咽荧猝灭和恢复,测定了盐胁迫下不同耐盐性的大麦品种根系液泡膜微囊质子活性和Na+/H+逆向运输活性。液泡膜H+-STPase在运质子中起主导作用;100mmol/L Nacl诱导大麦根系液泡膜Na+/H+逆向运输活性,且耐盐性强的品种高于耐盐性强的品种高于耐盐性弱的品种;耐盐性不同的大麦品种K+、Na+在植物体体内区域化分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根系液泡膜Na+/H+逆向运输活性。  相似文献   

11.
PG微生物制剂系利用新疆干旱地区微生物资源研制而成,菌株命名为促进植物生长的微生物(Promoting-growthmicroorganism)。1992—1993年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表明,本制剂对小麦和大麦增产幅度在17%以上。  相似文献   

12.
野大麦原生质体培养形成愈伤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大麦〔Hordeumbrevisubulatum(Trin.)Link〕为禾本科大麦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在我国分布较广的优质牧草,目前多见于对其人工栽培驯化、种子散布、生理生化、细胞学及耐盐碱等的报道,关于它的原生质体研究,迄今为止,国内外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3.
以野大麦(Hordeumbrevisubulatum(Trin.)Link)的幼根、幼叶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建立悬浮细胞系。利用胚性悬浮细胞系进行质壁分离处理再游离原生质体,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进行原生质体培养,并由原生质体再生出小细胞团。  相似文献   

14.
大麦是主要的栽培作物之一,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在大麦栽培过程中,大麦遗传育种工作是影响其栽培面积和栽培方式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对于大麦的栽培历史,国内外的大麦遗传育种工作起步较晚,从常规育种方法到花药培养技术,再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大麦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使大麦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大麦遗传育种技术在大麦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大麦育种实际对大麦遗传育种技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烯效唑(S3307)对大麦产量及延缓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麦(HordeumsativumL.)拔节期施不同浓度烯效唑(20,40,60mg/L)的试验结果表明:(1)喷施对产量直接影响不大,年度间反应不同品种间存在的一定差异,但各品种经烯效唑加钾混合处理后,因穗,粒,重产量构成因素均明显改善,均显或极显增产;(2)烯效唑具有延缓衰老作用,处理后明显提高大麦生育后期功能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叶面积指数,根系活力,加钾处理能强化延缓衰老作用,其原因与生  相似文献   

16.
大麦病害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常遭受各种病害,大麦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大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有大麦黄花叶病、大麦条纹花叶病、大麦赤霉病,而大麦条纹病、大麦黄矮病、大麦黑穗病、大麦白粉病和大麦网斑病等也是常见的大麦病害。阐述了上述病害的分布、发病原因、病原和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为促进大麦生产发展,实行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近年大麦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在流通上,日本对国产大麦和进口大麦制定不同的流通制度,以避免大麦价格的剧烈波动.借鉴日本的经验,中国应建立起大麦购销品质标准和收储管理办法,加大对大麦种植的财政支持力度,推广规范种植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完善大麦流通体制,稳定大麦价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了间作中大麦和蚕豆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的差异以及间作大麦与单作大麦土壤含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麦苗期后期至抽穗期,蚕豆土壤含水量下降比大麦快。而在苗期前期和成熟期,大麦土壤含水量下降比蚕豆快。在大麦整个生育期中,间作大麦土壤含水量下降都比单作大麦快,尤其是在拔节至孕穗期下降最快。  相似文献   

19.
大麦/蚕豆间作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了间作中大麦和蚕豆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的差异以及间作大麦与单作大麦土壤含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麦苗期后期至抽穗期,蚕豆土壤含水量下降比大麦快。而在苗期前期和成熟期,大麦土壤含水量下降比蚕豆快。在大麦整个生育期中,间作大麦土壤含水量下降都比单作大麦快,尤其是在拔节至孕穗期下降最快。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麦国际贸易定价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大麦的主要消费国,也是大麦的主要进口国之一.为全面把握中国大麦进口量与中国大麦国际贸易定价权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权商模型对中国及其他大麦主要进口国、大麦主要出口国的国际贸易定价权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大麦主要进口国的国际贸易定价能力要普遍低于大麦主要出口国的定价能力,中国在大麦国际贸易定价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