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基腐病和茎腐病是近年来影响玉米生产的病害,在江苏以茎腐病的发生较普遍。两种病害的症状有些相似,但前者为害茎基,后者主要在玉米拔节期以后为害植株的中部,引起茎腐。玉米基腐病是由腐霉菌 Pythium aphanidermatum 引起的。玉米茎腐病是细菌性病害,本文报导病原细菌鉴定方面的研究结果。玉米茎腐病的病组织中分离到的菌株,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能源作物,是世界三大农作物之一。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玉米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产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为了更好地研究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本文梳理了该病害的症状与为害、病原学特性、流行规律、防治方法和致病机制等信息。玉米细菌性茎腐病菌寄主范围广,在土壤和病残体中存活时间长,且高温条件下果胶酶活性高。因此,今后需要加强对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研究和防治,以避免该病害更大范围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为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调查表明,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由玉米细菌性茎腐病菌(Erwiniachrysanthemipv.zeae)所致,在玉米植株中部叶鞘和茎秆上发生水渍状腐烂,引起组织软化。病菌随病残组织在田间、地边越冬。夏季暴雨多、空气湿度大、虫害发生重等对病害发生有利。提出及时清除病残体、防治虫害、适时施药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永定县夏玉米种植区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情况调查,总结该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便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为害,提高农户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陈前  万泗梅 《江西植保》2004,27(4):178-179
甜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近年来甜玉米常发病害之一。本文对近年来五华县甜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发生和传播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保防治玉米茎腐病初步研究徐作李林(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济南250100)王登甲惠祥海张广义孙明海张广学(山东省邹城市农业局植保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玉米茎腐病(青枯病)是我国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1]。1995年茎腐病在我...  相似文献   

7.
2009年甘肃省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9年对甘肃省9个市的21个县、区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采集病害标样,进行病原分离。调查结果表明,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在全省各玉米种植区均普遍严重发生,病田率100%,病穗率和病株率平均为63.57%和34.47%。初步分离结果表明,全省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和轮枝镰孢菌,但在地区间的分布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玉米穗腐病和茎腐病是玉米主要病害。茎腐病多数病株明显发生根腐,茎基节间产生不规则状褐斑,随后很快变软,内部空松,导致果穗下垂、籽粒干瘪、整株青枯或黄枯,明显减产。玉米穗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和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茎腐病的主要致病菌除腐霉菌外,也有与穗腐病相同的禾谷镰孢菌  相似文献   

9.
玉米穗、茎腐病镰刀菌相互关系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沈阳、河北、北京、吉林等地区玉米穗、茎腐病禾谷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进行了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研究玉米穗、茎腐病镰刀菌在病原学上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地区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刀菌均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相似系数在0.89~0.98之间,菌株间差异表现为个体间多样性。两种病害禾谷镰刀菌病原学的相互关系因地域不同而不同。河北、吉林两地区穗、茎腐病禾谷镰刀菌间均未发现生理分化现象,相似系数均在0.93以上。沈阳地区玉米穗、茎腐病存在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相似系数仅为0.65~0.67。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情况及规律,2016—2019年对山西省大同市5个县(区)玉米种植区开展相关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中,诚信16和龙生19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不同县(区)立地条件与玉米茎基腐病发生密切相关。调查3县(区)低洼地发病率和病指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立地条件,旱坡地最低;不同栽培模式下,轮作1年玉米茎基腐病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分别为13.6%、10.35,连作4年时茎基腐病的平均发病率达到33.50%,病指为30.54,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模式;不同生育期玉米茎基腐病发病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成熟期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38.70%,病情指数达40.40,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  相似文献   

11.
玉米顶腐病是扎兰屯市近来新发生的一种玉米病害,局部地块发生较重,发病率可达70%以上,造成玉米减产。介绍玉米顶腐病的诊断技术、发病规律、防治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田间采用不同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92份玉米种质同步进行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和穗腐病抗性评价与筛选, 明确了东北春玉米产区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穗腐病抗性鉴定的最佳接种方法:茎节注射法在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抗性精准鉴定中可更好地评价玉米种质的抗病性, 综合考虑接种方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菌土覆盖法对大体量的规模化种质进行田间抗病性鉴定更具有优势; 双牙签法对玉米穗腐病抗性鉴定中在种质接种后发病的严重度?田间进行接种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均优于花丝通道法?同时筛选出对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抗性稳定的种质52份, 对穗腐病抗性稳定的种质66份, 对2种病害均表现稳定抗性的兼抗种质33份?  相似文献   

13.
安西县玉米茎基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安西县玉米茎基腐病病原鉴定为小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 Shoemaker.玉米品种Sc704比中单二号感病:玉米小麦间作田病株率61.7%单播玉米3.4%。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玉米茎腐病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推广抗大、小斑病以及丝黑穗病的玉米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玉米茎基腐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此病又称青枯病、茎腐病和黑束病,全世界已有20余个国家进行过报道,其中发生较重的有美国、加拿大、印度、法国等,病区发生率常年在10—20%左右。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山东、山西、广西、云南、河北、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河南等地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率多在10—20%左右,重者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的研究Ⅰ.症状及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在我国的发生。对分离到的20个菌株经形态学特性、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和血清学反应测定,确定引起我国东北地区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的病原细菌有三种,即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Dye,E.carotovora subsp.atroseptica Dye和Pseudomonas caryophylli (Burkholder) Starr and Burkholder。  相似文献   

16.
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茎腐病近年来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玉米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而了解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遗传规律则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基础。作者就抗感性稳定的10个自交系双列杂交对腐霉菌(Pythium sp.)引起的茎腐病的抗性遗传进行研究,初步摸清了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邹庆道  陈捷  朱华 《植物保护》2004,30(2):64-66
运用血清学方法研究了沈阳、河北、北京、吉林4个地区玉米穗、茎腐病镰孢菌在病原学上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各地区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亲缘关系近。各地区玉米穗、茎腐病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的亲缘关系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沈阳穗、茎腐病禾谷镰孢菌之间差异明显,存在生理分化现象;吉林玉米穗、茎腐病病原物存在较高的相似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而河北玉米穗、茎腐病禾谷镰孢菌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8.
龙梦玲 《广西植保》2007,20(4):24-25
玉米茎腐病主要为害玉米根和茎基部。该病在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期到腊熟期症状明显,发病从始见病叶到全株显症一般需7d左右,最快的仅3d,受害植株根茎内部组织腐烂坏死,中部表现有青枯(叶片自下而上突然萎蔫并迅速枯死,叶片呈灰色)、黄枯(叶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逐渐变黄枯死)或青黄枯3种类型。玉米茎腐病20世纪初就有报道,是世界上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1],美国、加拿大、印度和南斯拉夫等国家发生较重[2]。自70年代以来,玉米茎腐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相继发生,并已成为玉米生产上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国内外对玉米茎…  相似文献   

19.
玉米顶腐病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报道了玉米顶腐病发生的系统性症状特点及病原菌鉴定的结果。玉米顶腐病抽穗前主要表现叶缘缺刻、叶片枯死、扭曲卷裹、弯头、顶叶丛生;抽穗后表现为叶片基部腐烂,叶鞘、茎秆腐烂,植株畸形。叶缘缺刻和叶片撕裂是顶腐病区别于其他病害的鉴别性特征。引起玉米顶腐病的病原菌小分生孢子呈假头状着生,而不是串珠状着生,因此,将该病原菌鉴定为亚粘团镰孢霉[Fusarium subglutinans(Wr.&Reink.)Nelson,Toussoun & Marasas]。引起茎、叶部两种症状的亚粘团镰孢霉同源性很高,在遗传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是同一病原。与串珠镰孢霉复合侵染可加重病害的发生,其发病率较单独接菌高11.1%。  相似文献   

20.
对河南省夏玉米区2003年-2018年玉米茎腐病发生、流行情况进行分析,选择制约茎腐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气象因素,采用判别分析法建立茎腐病发生的两阶段预测模型。应用2003年-2014年的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利用2015年-2018年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第一阶段预测模型历史回代自身验证准确率为86%,交互验证准确率为79.1%;第二阶段自身验证准确率为83.7%,交互验证准确率为76.7%。应用2015年-2018年数据进行测试,第一阶段预测准确率75%,第二阶段预测准确率85%。说明利用判别分析建立玉米茎腐病流行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