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玉米穗、茎腐病镰刀菌相互关系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沈阳、河北、北京、吉林等地区玉米穗、茎腐病禾谷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进行了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研究玉米穗、茎腐病镰刀菌在病原学上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地区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刀菌均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相似系数在0.89~0.98之间,菌株间差异表现为个体间多样性。两种病害禾谷镰刀菌病原学的相互关系因地域不同而不同。河北、吉林两地区穗、茎腐病禾谷镰刀菌间均未发现生理分化现象,相似系数均在0.93以上。沈阳地区玉米穗、茎腐病存在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相似系数仅为0.65~0.67。  相似文献   

2.
五味子茎基腐病发生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辽宁省多个地区的调查,发现此病害发生普遍,尤其是二年生的五味子茎基腐病发生严重。五味子茎基腐病在5月上旬开始出现,6月初为发生盛期。本文对五味子茎基腐病进行了症状描述,并对不同地点采集的病样分别进行木质部和韧皮部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对分离得到的菌株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此病害可由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茄腐镰刀菌(F.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4种镰刀菌属真菌引起。针对此病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玉溪地区玉米穗粒腐病发生与危害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1992~1995年对玉米穗粒腐病的室内病原菌分离、田间调查结果表明,玉溪地区玉米穗粒腐病主要由禾谷镰刀菌所致,分离率为90.6%,其发生与海拔高度、玉米品种、栽培管理措施密切相关。田间损失率为10%~20%,感病品种掖单13号高达65%。  相似文献   

4.
玉米穗粒腐病的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在陕西省25个县调查玉米穗粒腐病,采集病穗标样570份。霉坏籽粒达到果穗面积1/3以上的发病严重果穗占35.61%。分离得到1308个菌株,鉴定为17个种,分属14个属,其中串珠镰刀菌出现频率最高,占42.58%,其次为禾谷镰刀菌,占20.34%。对串珠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10种主要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试,平均病级1.14~2.41,病情指数22.9~48.4。串珠镰刀菌是玉米穗粒腐病的优势病原菌,禾谷镰刀菌为次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5.
玉米穗腐病和茎腐病是玉米主要病害。茎腐病多数病株明显发生根腐,茎基节间产生不规则状褐斑,随后很快变软,内部空松,导致果穗下垂、籽粒干瘪、整株青枯或黄枯,明显减产。玉米穗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和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茎腐病的主要致病菌除腐霉菌外,也有与穗腐病相同的禾谷镰孢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体内传播和体外传播2条途径,研究了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和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在侵染循环上的相互联系,并运用营养亲和性、血清学、同工酶电泳和RAPD分析4种方法,从营养体、蛋白质、核酸3个不同层次,对北方地区玉米穗腐病镰孢菌和茎腐病镰孢菌在病原学上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同时对北方地区玉米穗、茎腐病镰孢菌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玉米穗腐病和茎基腐病镰孢菌间相关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对玉米穗腐病和茎基腐病镰孢菌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证实了引起2种病害的串珠镰孢菌同源性很高,在遗传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病菌不易受地域或环境和寄生部位选择作用的影响,同一类型的串珠镰孢菌可以是穗腐病和茎腐病的共同病原菌。禾谷镰孢菌间的遗传变异性很强,易受地域、环境和寄生部位选择作用的影响,出现明显的分化现象,穗腐病和茎基腐病可以由同一禾谷镰孢菌分化类型侵染所致,也可由不同分化类型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玉米群体穗粒腐病病原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晓榕  白丽 《植物保护》1992,18(5):28-29
玉米穗粒腐病的危害不仅降低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而且镰刀菌和曲霉菌还可在籽粒内部形成毒素,引起人畜中毒和死亡。引起玉米穗粒腐的病原种类很多,国内有文章报道玉米籽粒内部带有18种霉菌;T.J.Gulya报道,自然受侵染的高赖氨酸玉米(即“opaque-2”玉米,简称O_2玉米)群体47S_3上分离出4大类主要病原菌:镰刀、曲霉、青霉及根霉,以镰刀菌为优势种。O.H.Calver的报道也说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串珠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胶孢变种都是玉米穗粒腐病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玉米茎基腐病和穗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我国在玉米茎基腐病和穗腐病病原学、致病性和寄主抗性机制与综合治理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以往我国学者关于引起茎基腐病病原学的不同观点。根据2种病害的病原镰孢菌在可溶性蛋白质、血清学、同功酶和DNA等不同水平的多态性分析,镰孢菌在寄主根和茎组织内侵染过程示踪和孢子捕捉试验结果,重点讨论了2种镰孢菌病害在病原学侵染规律方面的相互关系,概述了2种病害寄主抗性生理生化机理、抗性遗传和以生物防治为核心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致病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陕西省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的组成及其致病力,于2019年小麦灌浆期在陕西省宝鸡市、咸阳市、西安市和渭南市共63个采样点采集具有茎基腐病典型症状的病株,对其进行组织分离,结合培养性状和形态学特征,以及利用ITS和EF-1α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菌株所属类群,并对不同病原菌进行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到224株菌株,基于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其中201株菌株鉴定为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3株菌株鉴定为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14株菌株鉴定为三线镰刀菌F. tricinctum,6株菌株鉴定为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tum,其中假禾谷镰刀菌占总分离菌株的89.73%,是陕西省小麦茎基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不同种的镰刀菌对小麦植株均有一定的致病性,但假禾谷镰刀菌的致病力最强,而且分离自不同地区或者同一地区的假禾谷镰刀菌株间的致病力也存在一定分化。  相似文献   

11.
不同营养元素与玉米青枯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青枯病,又称茎腐病、茎基腐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土传病害,国内外学者先后对病原菌种类、发病规律、病原菌接种技术与抗病性、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近年来该病在我国一些地区又有加重的趋势,严重地块发病率高达80%~90%,已对玉米的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2.
邹庆道  陈捷  朱华 《植物保护》2004,30(2):64-66
运用血清学方法研究了沈阳、河北、北京、吉林4个地区玉米穗、茎腐病镰孢菌在病原学上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各地区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亲缘关系近。各地区玉米穗、茎腐病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的亲缘关系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沈阳穗、茎腐病禾谷镰孢菌之间差异明显,存在生理分化现象;吉林玉米穗、茎腐病病原物存在较高的相似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而河北玉米穗、茎腐病禾谷镰孢菌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3.
田间采用不同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92份玉米种质同步进行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和穗腐病抗性评价与筛选, 明确了东北春玉米产区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穗腐病抗性鉴定的最佳接种方法:茎节注射法在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抗性精准鉴定中可更好地评价玉米种质的抗病性, 综合考虑接种方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菌土覆盖法对大体量的规模化种质进行田间抗病性鉴定更具有优势; 双牙签法对玉米穗腐病抗性鉴定中在种质接种后发病的严重度?田间进行接种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均优于花丝通道法?同时筛选出对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抗性稳定的种质52份, 对穗腐病抗性稳定的种质66份, 对2种病害均表现稳定抗性的兼抗种质33份?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河北省夏玉米区玉米穗腐病的发生情况、病原菌组成及地区对病原菌种类的影响,本团队于2016年和2017年在玉米收获前期对玉米穗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生物学方法对随机采回的样本进行分离鉴定。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与2016年相比,2017年河北省玉米种植面积有所减少,玉米穗腐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河北省夏玉米区穗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为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分离频率为63.49%,其他病原菌如层出镰孢菌(F. proliferatum)、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变红镰孢菌(F. incarnat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黄曲霉(A. flavus)、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的分离频率分别为19.05%、6.35%、1.59%、14.29%、3.17%、9.52%和1.59%。为明确伏马毒素基因在潜在产伏马毒素镰孢菌鉴定中的作用,拟轮枝镰孢菌、层出镰孢菌和藤仓镰孢菌(F. fujikuroi)分别以EF-1α和FUM1基因序列为基础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两个系统发育树拓扑结构相似,伏马毒素基因可用于潜在产伏马毒素镰孢菌种的鉴定,基于FUM1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大于基于EF-1α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而种内遗传距离的结论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5.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红霞  张海剑  孙华  石洁  陈丹  郭宁 《植物保护》2017,43(3):149-153
为提高玉米茎腐病病原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以组织分离法做对比,采用分子检测法,对采自田间的189个玉米茎腐病病株进行真菌种类的鉴定和数量的统计。结果表明,分子检测法对腐霉Pythiumspp.的检出频率为29.24%,对镰孢菌Fusariumspp.的检出频率为73.68%,组织分离法对腐霉的检出频率仅为0.58%,对镰孢菌的检出频率为60.82%,两方法的符合率最高仅为35.92%,最低为0。因此,采用组织分离和分子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可提高玉米茎腐病病原菌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玉米顶腐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玉米顶腐病发生的系统性症状特点及病原菌鉴定的结果。玉米顶腐病抽穗前主要表?叶缘缺刻、叶片枯死、扭曲卷裹、弯头、顶叶丛生;抽穗后表?为叶片基部腐烂,叶鞘、茎秆腐烂,植株畸形。叶缘缺刻和叶片撕裂是顶腐病区别于其他病害的鉴别性特征。引起玉米顶腐病的病原菌小分生孢子呈假头状着生,而不是串珠状着生,因此,将该病原菌鉴定为亚粘团镰孢霉[Fusarium subglutinans(Wr.&;Reink.)Nelson,Toussoun&;Marasas]。引起茎、叶部两种症状的亚粘团镰孢霉同源性很高,在遗传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是同一病原。与串珠镰孢霉复合侵染可加重病害的发生,其发病率较单独接菌高11.1%。  相似文献   

17.
在辽西风沙半干旱地区,开展了人工接种茎腐病病原菌条件下覆膜滴灌施用多菌灵和戊唑醇防治玉米茎腐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施用50%多菌灵WP和25%戊唑醇WP对玉米茎腐病防治效果均在54%以上,两年平均防效最高的是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40 g/667 m^2滴灌处理,达到72.60%,平均产量为948.94 kg/667 m^2,与接种不施药处理相比显著增产59.9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120 g/667 m^2滴灌处理防效分别为54.79%和67.99%,平均产量分别为755.24、810.43 kg/667 m^2;不同药剂处理间玉米穗长、百粒重差异显著;每667 m^2滴灌施用多菌灵可增加收入218.68元/年。滴灌施用戊唑醇和多菌灵可有效防治玉米茎腐病,显著提高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玉米茎腐病人工接种所需的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拟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为材料,比较了三角瓶、聚乙烯袋和牛皮纸袋内用谷物培养基制备接种体的差别。发现在牛皮纸袋内用孢子悬浮液接种玉米粒培养基可高效制备接种体。与三角瓶、聚乙烯袋相比,在牛皮纸袋中制备接种体表现生长点多、透气性好、菌丝生长快、污染率低、质量高、对存放环境要求不严的优点。这种方法可以为玉米茎腐病等相似土传病害的人工接种和病圃建造等提供高质量的接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