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籽粒带菌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籽粒带菌量,为玉米安全生产、储藏加工以及检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玉米乳熟期及完熟期,采集黄淮海夏玉米区4个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90个市/县的玉米果穗,每个市/县采集表面未发生病症且果穗饱满的玉米穗4个,共采集720个样本。对所有样本进行籽粒外部及内部带菌量及带菌种类的检测,外部检测采用洗涤检测法,通过统计菌落总数与稀释倍数,计算籽粒表面的孢子负荷量及分离到的各菌属的分离比例;内部检测采用PDA平板法,对籽粒外部检测过的10个籽粒消毒后置于PDA平板上进行培养,统计每个籽粒带菌情况,计算籽粒带菌率及各菌属的分离频率。并且对籽粒内部分离频率较大的菌群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供试样本带菌量较大,乳熟期籽粒孢子负荷量在0—1 886个/粒,均值为439个/粒,籽粒带菌率在0—65.0%,均值为23.6%;完熟期籽粒孢子负荷量在18—2 658个/粒,均值为942个/粒,籽粒带菌率在10.0%—100.0%,均值为59.6%。完熟期带菌量大于乳熟期,但部分地区乳熟期带菌量仍较大。不同地区玉米籽粒带菌量存在差异,河南省的玉米籽粒带菌量较大,安徽省带菌量最少,河北省与山东省居中且差异不明显。玉米籽粒内部以及外部均携带的真菌类群有镰孢菌(Fusarium spp.)、青霉菌(Penicillium spp.)、曲霉菌(Aspergillus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根霉菌(Rhizopus spp.)、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spp.)、毛霉菌(Mucor spp.)。乳熟期籽粒外部和内部镰孢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59.1%和36.1%,说明玉米在乳熟期时即有大量镰孢菌侵入;籽粒外部青霉菌和曲霉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8.9%与0.7%,籽粒内部的分离频率分别为6.0%与1.9%,说明乳熟期青霉菌与曲霉菌也已经开始侵染玉米果穗。完熟期籽粒外部与内部镰孢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71.9%和58.5%,籽粒外部青霉菌和曲霉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17.0%和0.9%,籽粒内部分离频率分别为9.3%和2.6%,说明镰孢菌、青霉菌、曲霉菌为本研究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籽粒携带的主要真菌。形态与分子鉴定结果显示,镰孢菌属中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的分离频率为29.7%,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的分离频率为25.9%,禾谷镰孢(F.graminearum)的分离频率为1.3%,表明轮枝镰孢为优势菌;青霉菌主要分离到绳状青霉(P.funiculosum)和草酸青霉(P.oxalicum),分离频率分别为5.0%和3.6%;曲霉菌主要为黄曲霉(A.flavus)和黑曲霉(A.niger),分离频率分别为1.4%和1.2%。【结论】表面无症状的玉米籽粒在乳熟期及完熟期均携带大量病原菌,且完熟期带菌量大于乳熟期;镰孢菌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的分离频率最大,轮枝镰孢为当地玉米籽粒携带的优势真菌。  相似文献   
2.
玉米穗腐病样本中温和镰孢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华  李坡  郭宁  石洁  张家齐  张海剑 《玉米科学》2020,28(1):177-183,190
为明确引起玉米穗腐病的一种不常见镰孢菌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对采集的镰孢菌穗腐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菌株ZBSF002为温和镰孢菌(Fusarium temperatum),是玉米穗腐病的致病菌。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温和镰孢菌的最适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是酵母浸粉,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30℃。在pH值为4~11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和产孢,在pH值7~10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快且产孢量较大。光照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影响不显著,菌株在光照、黑暗、交替光照3种培养条件下均能生长和产孢,连续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较快,且产孢量较大。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5℃、10 min。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河北省夏玉米区玉米穗腐病的发生情况、病原菌组成及地区对病原菌种类的影响,本团队于2016年和2017年在玉米收获前期对玉米穗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生物学方法对随机采回的样本进行分离鉴定。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与2016年相比,2017年河北省玉米种植面积有所减少,玉米穗腐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河北省夏玉米区穗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为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分离频率为63.49%,其他病原菌如层出镰孢菌(F. proliferatum)、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变红镰孢菌(F. incarnat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黄曲霉(A. flavus)、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的分离频率分别为19.05%、6.35%、1.59%、14.29%、3.17%、9.52%和1.59%。为明确伏马毒素基因在潜在产伏马毒素镰孢菌鉴定中的作用,拟轮枝镰孢菌、层出镰孢菌和藤仓镰孢菌(F. fujikuroi)分别以EF-1α和FUM1基因序列为基础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两个系统发育树拓扑结构相似,伏马毒素基因可用于潜在产伏马毒素镰孢菌种的鉴定,基于FUM1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大于基于EF-1α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而种内遗传距离的结论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4.
"作物解决方案",即针对作物种植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一个全程或阶段性的解决方案,包括种植、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机械,甚至收购、加工、金融、保险,从种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服务。其在国内最早应用于大田作物,随着蔬菜产业趋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蔬菜生产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近年来"作物解决方案"在蔬菜领域发展迅猛,并备受关注。本期将详细介绍"作物解决方案"在蔬菜病虫害防治、土肥管理方面的运作情况和案例分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国内外有机果品发展现状,并对建设有机果品基地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大棚黄瓜的控促管理,是指在大棚黄瓜的栽培管理中,总是有控与促的两个环节、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形成对立统一的一套管理方法。而且这控与促的环节,从发芽到拉秧,贯彻始终。如发芽与控芽、促苗与控苗,给水与控水等等,都是互相结合着  相似文献   
7.
大葱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及对大葱生产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葱是耐寒的葱蒜类蔬菜,在我省栽培十分普遍。在大葱生产中,群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勃力县双河公社,每年栽培大葱一、二千亩,总产五、六百万亩、垧产七、八万斤至十几万斤,外销十几个市县,七四年以来,曾多次对双河葱的生产栽培情况进进行调查,并对群众中不同栽培方式进行试验比较,还结合了宁安、呼兰等地的大葱生产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河葱高产栽培技术,做为技术方案在生产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通过检测张杂谷3号谷种表面携带的真菌情况,设计了几种种衣剂包衣方案,并对其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谷种表面主要携带的真菌种类为茎点霉属(Phoma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平脐蠕孢属(Bipolaris sp.)、镰孢霉属(Fusarium sp.)和木霉属(Trichoderma sp.);根据谷种表面带菌情况设计的种衣剂包衣方案中,35%精甲霜灵+2.5%咯菌腈+3%苯醚甲环唑处理后的种子可以有效降低谷种表面带菌率,尤其可以有效降低各种致病菌的比例,且对谷种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不显著,是效果最好的种衣剂处理。  相似文献   
9.
针对防治玉米瘤黑粉病药剂的筛选,建立了一套应用酶标仪室内快速筛选的方法。采用含药的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 (PDB) 进行筛选,初始孢子培养浓度为106个/mL,在摇床中于28 ℃、200 r/min下培养16 h后测定光学密度 (OD) 值,最佳OD值测定波长为590 nm。应用该方法对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丙环唑和氟唑环菌胺5种杀菌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戊唑醇和氟唑环菌胺对玉米瘤黑粉病致病菌玉蜀黍黑粉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均为0.03 mg/L。本研究建立的酶标仪快速筛选方法检测过程快速准确,重复性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检测方法,可为田间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河南省夏玉米区2003年-2018年玉米茎腐病发生、流行情况进行分析,选择制约茎腐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气象因素,采用判别分析法建立茎腐病发生的两阶段预测模型。应用2003年-2014年的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利用2015年-2018年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第一阶段预测模型历史回代自身验证准确率为86%,交互验证准确率为79.1%;第二阶段自身验证准确率为83.7%,交互验证准确率为76.7%。应用2015年-2018年数据进行测试,第一阶段预测准确率75%,第二阶段预测准确率85%。说明利用判别分析建立玉米茎腐病流行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