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喹噁啉-1,4-二-N-氧化物类抗菌促生长化合物广泛用于畜禽生产和疾病防治,主要包括喹乙醇、卡巴氧、喹赛多、喹烯酮和乙酰甲喹。因其毒副作用,卡巴氧和喹乙醇已被禁止或限制使用,中国相继批准了乙酰甲喹和喹烯酮的使用,并正在开发较为安全的喹赛多等同类产品。文章对喹噁啉类抗菌促生长化合物的毒性作用做一综述,主要包括短、长期毒性、遗传毒性和光敏毒性,为评价其安全性,指导其合理使用,避免其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选择30日龄体重相近的齐卡肉兔60只,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于基础日粮中添加喹赛多50 mg/kg、100 mg/kg或喹乙醇50 mg/kg、100 mg/kg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肉兔的日增重提高7.03%-17.15%,饲料报酬提高13.00%-14.32%,肉兔腹泻率降低34.71%-49.68%,屠宰率分别提高5.04%、7.73%、3.50%和5.6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肉兔肌肉脂肪含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以添加100 mg/kg喹赛多组下降最明显(21.24%);血清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growth factor-Ⅰ,IGF-Ⅰ)、三碘甲腺原氨酸(3,5,3′-triiodothyronine,T3)和四碘甲腺原氨酸(3,5,3′,5′-tetraiodothyronine,T4)含量有所提高,以添加100 mg/kg喹赛多组作用最为明显,IGF-Ⅰ、T3和T4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4.27%、56.61%和21.4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喹赛多的促生长效果优于喹乙醇,适宜添加量为100 mg/kg.  相似文献   
3.
喹乙醇在鲤鱼体内的积累与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8个不同喹乙醇剂量(0、50、100、200、400、800、1600、3200mg/kg)的饵料和6个不同喹乙醇剂量(0、200、400、800、1600、3200mg/kg)的饵料对鲤鱼Crprinus carpio L进行2批饲养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剂量和摄食时间(实验1)、不同剂量和停药时间(实验2)鲤鱼组织中药物的积累和残留。结果表明,各种组织中喹乙醇的蓄积量随时间的延长和给药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不同组织对会喹醇的蓄积能力不同。其中以肝脏为最大,肌肉为最小。组织喹乙醇的消除速度,以肌肉的为最慢。肾脏为最快。在所有给药组中,喹乙醇在组织中的残留水平可在停药6d后降低到检测限以下,说明其消除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建立了测定吡喹酮、氯霉素、喹乙醇及利血平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以ODS-C18化学键合相(5μm)作为固定相;乙醚萃取血浆中的吡喹酮,组织喹乙醇用乙酸乙酯-乙腈(3:2,V/V)抽提,虾肉氯霉素及组织利血平均用乙酸乙酯提取;甲醇-水为流动相;吡喹酮、氯霉素、喹乙醇及利血平进行紫外检测的波长分别是211、280、260及254nm,最低检出浓度分别是0.02μg/ml血浆、0.02μg/g虾肉、0.2μg/g组织及0.1μg/g组织,方法回收率分别是98.07±3.24、90.12±4.71、71.23±5.49及92.14±5.68%(平均值±标准差).这些方法简单、灵敏、专一,已用于测定猪静注及内服吡喹酮后的血浆药物浓度,对虾饲喂“虾病宝7号”(含氯霉素)后虾肉中氯霉素的残留,鸡内服中毒剂量喹乙醇的组织浓度,以及鸡内服利血平的组织浓度.  相似文献   
5.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生生物斑马鱼(Daniorerio)、鲤鱼(Cyprinuscarpio)和土壤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作为生物材料,通过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斑马鱼胚胎发育试验、鲤鱼肾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蚯蚓急性毒性试验、蚯蚓生化毒性试验以及蚯蚓体腔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对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分别从生物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了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实验浓度范围内对斑马鱼和蚯蚓的急性毒性均不大。胚胎发育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对斑马鱼胚胎的72hEC50为221.20mg·L-1,具有明显致畸效应。蚯蚓生化毒性试验表明,喹乙醇能促进蚯蚓体内SOD酶活性,并呈现一定剂量-效应关系,但对纤维素酶影响不明显,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具有一定遗传毒性,能引起鲤鱼肾脏细胞和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并呈现出一定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将192只体重、年龄相同的蛋种鸡随机分成4组,按每 kg 体重分别每天喂给20、30、40、0mg 喹乙醇,连续3天,停药后收集种蛋5天进行孵化。结果表明,种蛋受精率、孵化前期死胚率各组无显著(P>0.05)差异。孵化后期死胚率,毛蛋率和受精蛋孵化率在添加20mg 组与对照组间也无显著差异,但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极显著(P<0.01),且随添加剂量增加致害作用加剧。  相似文献   
7.
摄食不同喹乙醇水平饲料的鲤鱼肠道菌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饲料中不同水平喹乙醇对鲤鱼肠道菌群数量及组成的影响。设计6组不同喹乙醇含量的饲料(0、200、400、800、1600和3200mg/kg),对鲤鱼进行84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时,各组随机取2尾鱼,分别对其前、中、后肠的细菌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投喂喹乙醇的试验组鱼肠道菌群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1600、3200mg/kg组的下降最为明显。从1600mg/kg开始前肠菌群数明显下降,在400mg/kg时中肠菌群开始下降较为明显,后肠菌群数在各试验组均呈下降趋势。在对照组检出的7种主要菌群也是构成各个实验组鱼肠道中的主要菌群,但这7种菌群在各组中的组成比例不同,其中鲤鱼肠道菌届中Aer属、Aci届的组成比例变化较大,800mg/kg(11.06%)、1600mg/kg(11.735%)和3200mg/kg(7.40%)组中Aer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26.255%),而800mg/kg(37.502%)、1600mg/kg(36.52%)和3200mg/kg(41.357%)组中Aci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3.213%)。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喹乙醇可明显影响鲤鱼肠道主要菌群的数量及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行中兽药散剂检测方法学研究,试验使用HPLC法和薄层色谱法对中兽药散剂中非法添加喹乙醇、乙酰甲喹进行检查。48批中兽药散剂中,13批药品中检出乙酰甲喹,含量在0.34—42.64mg/g范围内;1批药品中检出喹乙醇,含量为15.30mg/g。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饲喂含有不同浓度喹乙醇饲料(75mg/kg、100mg/kg、125mg/kg)的猪体组织(肝脏、肾脏、肌肉)和血浆中喹乙醇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喹乙醇在猪体内的残留分布,探讨喹乙醇在血浆中的含量与猪体内组织的残留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饲料中喹乙醇添加量与组织和血浆中残留量均呈线性相关关系;同一浓度的喹乙醇添加量在猪组织和血浆中的残留量分布:肝脏>肾脏>肌肉>血浆;建立的血浆与组织间残留量的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喹乙醇残留标志物(MQCA)的检测性能,设计了一种新型MQCA人工半抗原,该半抗原既完整保留MQCA分子特征性基团和结构,又具有便于和蛋白质载体偶联的基团-NH2。通过三步化学反应合成该半抗原,将其与蛋白质载体偶联成为免疫抗原后,进一步制备特异性抗体,研制了MQCA酶联免疫试剂盒,灵敏度高,特异性好,IC50为1.94μg/L。建立了测定动物性产品中MQCA残留量的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测定猪肝、猪肉、鸡肉、鸡蛋中MQCA的检测限分别为0.42、0.23、0.28、0.28μg/kg。猪肉中不同添加浓度MQCA(1,2,4μg/kg)的回收率为70%~97%;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2%。本试剂盒可同时快速检测大批样品,有望在MQCA残留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有助于指导小分子药物半抗原的合理设计,为现有的半抗原设计方法提供新的理念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