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13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489篇
林业   397篇
农学   483篇
基础科学   353篇
  431篇
综合类   4155篇
农作物   265篇
水产渔业   438篇
畜牧兽医   4480篇
园艺   504篇
植物保护   689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312篇
  2015年   448篇
  2014年   624篇
  2013年   595篇
  2012年   859篇
  2011年   840篇
  2010年   728篇
  2009年   737篇
  2008年   868篇
  2007年   688篇
  2006年   559篇
  2005年   465篇
  2004年   323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8年,新野县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采集分析重金属土样8个,分析项目包括铬、镉、铅、砷、汞。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铬、镉、铅、砷、汞的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0.404-0.580、0.313-0.567、0.216-0.414、0.134-0.230、0.022-0.138。内梅罗污染指数在0.33-0.47之间,污染等级均为Ⅰ级,全部为清洁(安全)。  相似文献   
2.
3.
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上调表达与抗逆性有一定相关性。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 Slr1501是一个未知蛋白,预测其属于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GNAT家族N-乙酰基转移酶。为了进一步明确slr1501基因功能,本研究从集胞藻6803中克隆slr1501基因,成功构建了pET-28a(+)-slr1501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分析。经1 mmol/L IPTG诱导2 h后Slr1501蛋白成功表达,表达量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lr1501重组蛋白特异性表达。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生物炭对紫外线的防护作用,以豆壳烧制的生物炭作为载体,研究生物炭对Bt Cry1Ac蛋白的吸附行为以及生物炭对Cry1Ac蛋白的紫外保护作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傅立叶红外光谱等手段对生物炭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生物炭是典型的多孔结构材料,表面具有丰富的官能团。Cry1Ac蛋白与生物炭吸附平衡时间为50 min,最合适的吸附浓度比(生物炭:蛋白)为1:100,二者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在UVB紫外照射4 h后,生物炭与Cry1Ac蛋白复合物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是单纯蛋白的4.93倍,显示生物炭具有较好的紫外抵抗效果。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制备得到的生物炭能够显著提高Cry1Ac蛋白的抗紫外能力,为后续研发耐受紫外线的农药剂型提供新材料。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节瓜根际分离到一株具有防病促生功能的荧光类假单胞菌FP1761。该菌株对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拮抗能力,能够解钾、解有机磷和无机磷,可产生氨、蛋白酶、嗜铁素、吲哚乙酸。生物测定表明菌株FP1761可显著促进小麦生长。生理生化、平均核苷酸相似度、16S rDNA和多基因分析将FP1761鉴定为摩拉维亚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raviensis)。菌株FP1761基因组草图全长6.12 Mb,(G+C)含量为59.9%,共编码5467个基因序列。将该菌株与种内3个代表性菌株进行泛基因组和核心基因组分析,共产生 4 357个共有基因,菌株FP1761特有基因327个。利用antiSMASH对菌株次生代谢基因簇进行预测,发现其含有8个潜在的次生代谢产物基因簇。其中两个基因簇与嗜铁素pyoverdine合成相关,未见聚酮类合成基因。基因组分析发现,该菌株具有与病原性假单胞菌相似的III型分泌系统,但丢失了效应蛋白调控因子hrpS和转运相关的hrpHhrpK1基因。对全基因组扫描,菌株FP1761仅保留了病原性假单胞菌的保守效应蛋白AvrE和HopAA1-1。FP1761是目前已发现的唯一具有III型分泌系统的摩拉维亚假单胞菌。本研究表明摩拉维亚假单胞菌FP1761具有潜在的植物防病促生功能,但其III型分泌系统与植物益生互作机制有待进一步解析。  相似文献   
6.
猫硬膜内髓外脊髓肿瘤的MRI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1例猫椎管内硬膜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患猫临床检查体温、呼吸、心率均正常;血常规、生化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头颈部MRI检查,在第2至第3颈椎之间硬膜内明显可见一占位性团块,SE序列T1加权像呈现稍高信号,FSE序列T2加权像呈现稍低信号,且前段脑脊液积聚,轴位T1加权像显示正常,脊髓被团块压迫出现变形;SE序列Gd-DTPA增强扫描可见该团块强化明显。综合各项检查结果诊断为硬膜内肿瘤,遂进行颈部背侧椎板切除手术,切除肿瘤,患猫术后恢复良好。肿瘤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为肉瘤。  相似文献   
7.
饥饿情况下蠋蝽种内互残行为发生时期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饥饿情况下蠋蝽种内残杀行为的发生时期和影响因素,指导蠋蝽规模化繁育和释放,本文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和密度下的蠋蝽种内残杀行为。研究发现:蠋蝽对卵粒的种内互残行为主要发生在饥饿24 h以内,雌性蠋蝽对卵粒的取食行为显著强于雄性蠋蝽,取食比例是雄性的2.80~3.25倍、取食量是雄性的18.75~21.20倍,雌性取食下的卵粒羽化率为70.66%,显著低于雄性和对照的86.59%和87.88%。发育时期和饲养密度均显著影响蠋蝽的种内残杀行为,主要发生在饥饿后的19.63~36.00 h,并且1、2、3龄若虫没有表现出种内残杀行为,4龄以后种内残杀行为显著;低密度下蠋蝽种内互残行为不显著,但高密度会增强种内互残行为,且随密度的增加,种内互残行为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8.
从韭菜大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胚囊和花粉的发育过程、胚胎发育和种子的形成、无融合生殖性状的遗传等方面对韭菜无融合生殖种子的形成机制进行综述,同时对韭菜无融合生殖特性的研究方向和在韭菜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韭菜无融合生殖机制的阐明和韭菜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瓣胃阻塞是奶牛常见的危重病,对病程处于中、后期的患牛采用常规对症用药,其疗效甚微。采取瘤胃切开,在瘤胃内通过网瓣初向瓣胃内插管注水冲洗,软化阻塞的前部,从瘤胃内刺针向瓣胃注入药液于阻塞的后部,隔瘤胃壁按压瓣胃,待软化通畅后,缝合瘤胃和关腹,其疗效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杂交高粱种子的生产取决于胞质核雄性不育性(CMS)的利用。目前广泛采用的高粱CMS资源是来自milo或雄性不育诱导的milo胞质组。载有该胞质的品系的育性恢复急需通过两个基因的互补作用机制来实现;1989年Sehertz等人研究了大量的高粱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