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胁迫下盐草和高羊茅营养器官的离子微区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植物耐盐性和盐胁迫下植物不同营养器官离子微区分布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联用,对250 mmol?L-1 NaCl胁迫20 d的盐草(盐生植物)和高羊茅(甜土植物)的营养器官进行了点扫描和离子分布测定。【结果】盐胁迫下,盐草和高羊茅根组织中Na+和Cl-的相对重量都很高,但是高羊茅中柱层中的Na+和Cl-相对重量都高于盐草;和高羊茅相反,在盐草茎中,大量的Na+分布在韧皮部中,而Cl-则主要存在于木质部中;而高羊茅叶组织中Na+相对重量是盐草叶组织中2倍。【结论】盐胁迫下盐草和高羊茅根尖表皮、皮层和中柱细胞Na+和Cl-较高,而K+含量较低,这说明盐草可通过根组织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降低进入植物体的有害离子量,并通过离子在茎中的再次分配降低有害离子进入叶组织,从而避免对叶组织的较大离子毒害。  相似文献   
2.
水稻籽粒不同部位P与Al、Cd、Pb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境扫描电镜结合X射线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水稻籽粒不同部位P与Al、Cd、Pb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金属元素Al、Cd、Pb和其他矿质元素一样,也在糊粉层中积累最多;水稻籽粒中P的积累与Al、Cd、Pb的富集有密切关系;其中,籽粒不同部位P与Al的含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Pb和Cd的含量并不随着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变化幅度较小.说明P对Al的富集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珍珠价格昂贵,市场管理较混乱,一些不法分子用伪珠冒充兜售,牟取暴利,致使一些消费者上当受骗。而现代鉴别珍珠应推扫描电镜能谱、电子探针或x射线循射仪等方法较为准确,但这些方法都需将样品压碎或磨成粉。现介绍几种实用鉴别方法,采取以下方法加以综合鉴别。  相似文献   
4.
应用电子探针技术研究人参红皮病根中的一些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结果表明:病根表面铁、铝的含量远高于健根表面;病根周皮外层有铁、铝富集。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对2014年8月1日采自江西省余干县瑞洪镇信江(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江段的刀鲚(Coilia nasus)的矢耳石进行了锶和钙的微化学分析研究。元素定量线分析表明,样品的锶钙比值(Sr/Ca×103)波动显著,不仅具有对应淡水生活的低值(Sr/Ca×1033),而且出现了对应于海水生活的高值(3Sr/Ca×1037),显示出其典型的溯河洄游特征。耳石Sr含量的面分析结果与之相同,均具有对应淡水生活的低值(蓝色)区域和海水生活的高值(绿色)区域。这两种耳石微化学类型首次直观地证实,目前距长江河口约1000 km的信江中存在洄游型刀鲚。  相似文献   
6.
长江短颌鲚耳石Sr/Ca值变化特征及其江海洄游履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确证长江刀鲚生殖洄游季节的短颌刀鲚是否为江海洄游个体,采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研究了2013年4月27日采自长江靖江段的1尾短颌鲚(XGC-A)和1尾长颌鲚(XGC-B)矢耳石的锶(Sr)和钙(Ca)的微化学特征,同时将实验结果与确认是江海洄游型长江刀鲚矢耳石的Sr和Ca的微化学特征进行了比对分析。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短颌鲚和长颌鲚个体的Sr/Ca值均波动显著,不仅具有对应淡水生活的低值(1.59±0.80、1.55±0.74),而且出现了对应于海水生活的高值(4.38±1.33、3.56±0.94),显示出其溯河洄游的履历;耳石元素面分布分析结果同时验证了短颌鲚和长颌鲚均参与江海洄游的事实。研究表明,目前长江中存在参与江海洄游的短颌鲚个体。  相似文献   
7.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黄河垦利段刀鲚生活史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黄河刀鲚(Coilia nasus)生境履历特征,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对采集自黄河垦利段5尾刀鲚个体(D1、D2、D4、D5和D6)的矢耳石进行微化学特征研究。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黄河口刀鲚生境履历较为复杂,所有个体核心区Sr/Ca值较低,表明其淡水孵化特征,但随着个体生长表现出不同的生活履历。个体D2生活史较复杂,其生长轨迹多次往返于淡水—半咸水生境,不具备洄游型刀鲚应有的规律性特征;个体D1、D4、D5和D6具有明显的洄游特征,不同的是个体D1和D4的Sr/Ca最大值分别为6.1和6.2,D5、D6生境已延伸至Sr/Ca值较高的区域,最大值分别达到8.44、8.63,但是由于调水、调沙对黄河口盐度变化影响较大,尚不能判断D5、D6个体生境已延伸至海水区域。分析的结果显示了同样的特征,个体D1、D4核心区表现为蓝色,外缘区域表现为蓝绿色;个体D2核心区表现为蓝色、绿色、黄色交替出现,个体D5、D6核心区域表现为Sr值较低的蓝色区域,随着生长耳石外围逐渐形成较为明显的黄色圆环。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重新建立了黄河口刀鲚的生境履历,多数个体孵化和早期的生活主要在淡水生境完成,之后进入盐度较高的区域,往返于半咸水—海水生境中进行索饵、育肥,直至被捕获。以个体D2为代表的群体生活史较为复杂,推测可能是由于当年山东东平湖汛期放水而被动进入黄河的定居型刀鲚。  相似文献   
8.
利用元素电子显微探针分析技术,对南太湖(白雀乡水域)、北太湖(吴塘门至乌龟山水域)以及洪泽湖(老子山水域)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的矢耳石进行了元素微化学分析,如锶及钙元素分布、积累、浓度比等特征的比较研究。元素定量线分析和面分布分析结果均直观而明显地表明,北太湖太湖新银鱼的个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耳石具高锶钙比(21.41±0.50,N=4),另一类耳石具低锶钙比(1.64±0.12,N=5);南太湖个体耳石的锶钙比值居中(3.12±0.07,N=10);而洪泽湖个体耳石的锶钙比普遍偏高(5.42±0.32,N=9)。这些个体类别间锶钙比值的差异均显著(P<0.05)。此外,洪泽湖个体耳石标本有高锶环的存在,而太湖个体耳石中锶的分布水平较均一化。上述结果显示,一方面太湖和洪泽湖太湖新银鱼耳石锶钙比类型差异明显;另一方面太湖不同水域太湖新银鱼耳石的锶钙比类型亦不尽相同;反映出耳石锶钙比特征具有可以用来区别太湖新银鱼不同水域资源群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抗裂性不同的荔枝品种果皮发育过程中钙的分布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比较了抗裂荔枝品种‘怀枝’和易裂品种‘糯米糍’果皮中钙的含量, 并用电子探针技术(X - 射线电子散射能谱, X-Ray electron dispersive spectrum) 分析了两者钙的显微分布动态。研究表明,‘怀枝’积累钙的能力明显高于‘糯米糍’。两品种果皮发育早期, 海绵组织形成之前(花后10 d) , 在中果皮内层有大量的富钙区域, 随着果皮发育, 海绵组织形成, 该部位的富钙区消失; 而在果肉快速膨大前(花后52~66 d) , 内果皮成为钙信号最强的区域, 同时, 表皮细胞内积累大量的钙, 成为富钙细胞层, 表明钙可在果皮组织内再分布。果实发育后期(花后66~80 d) 表皮之下的厚壁组织钙分布最弱。本文还对两品种钙含量差异与种子发育的关系及各部位钙与果皮力学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水稻黄叶生理病与硅肥施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垦红壤植稻后发生的黄叶生理病与铁毒缺硅有关。施用硅肥能提高土壤有效硅含量,并提高土壤水溶性及活性Si/Fe值,抑制黄叶生理病症,改善水稻生长状况,提高水稻产量。电子探针分析根内元素表明:施用硅肥可减少铁在根表皮层的积累,增加根内皮层硅钙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