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2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77篇
基础科学   96篇
  104篇
综合类   1388篇
农作物   36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28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65年   16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评价和筛选出淀粉品质优良的木薯资源,对212份国内外栽培木薯种质块根淀粉产量性状及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粘度峰值和糊化温度5个重要淀粉特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木薯资源各淀粉特性差异较大,不同指标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利用概率分级法将8个淀粉产量及特性性状分为5级,即极低、低、中、高和极高,推荐极高品系可作为木薯淀粉品质育种利用的基础亲本材料,其中直链淀粉含量极高资源共17份;支链淀粉含量极高资源共18份。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出前2个主成分反映木薯参试资源块根淀粉特性的83.79%信息,第1主成分主要包括淀粉率、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SM2300-1’等12份木薯资源淀粉综合特性最好,更适合木薯淀粉的深加工与利用。  相似文献   
2.
3.
木薯是我国主要的食用和饲用作物,也是重要的能源作物。木薯产业在粮食安全、生物质能和食品加工等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海南省自然条件很适宜从事木薯生产,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海南省木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剖析木薯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木薯产业化长足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木薯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与抗朱砂叶螨的关系,通过对木薯田间螨害情况的调查,计算出感、抗性稳定的感螨品种华南101、华南124和抗螨品种华南7号、华南13号的螨害指数,同时对叶片的相关物理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叶片厚度、蜡质含量和气孔密度与木薯抗朱砂叶螨的关系。结果表明:4份木薯种质华南101、华南124、华南7号和华南13号的螨害指数依次为89.2%、65.8%、38.3%和0.8%;木薯叶片厚度与螨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气孔密度与螨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蜡质含量与螨害指数无显著相关性。上述结果为深入探究木薯抗螨机制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的生理特性,为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试验材料,采用桶栽方式室外种植木薯,在木薯苗期和块根形成期以针刺法接种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以不接种病原菌的木薯叶片为对照,分别于接种后7和14 d采样测定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对比分析人工接种侵染后发病叶与健康叶的生理指标差异.[结果]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接种侵染后,木薯发病叶片的Pro含量及POD、PPO和CAT活性均高于对照.苗期接种7和14 d后,接种病原菌叶片的Pro含量分别较对照极显著提高83.3%和112.5%(P<0.01,下同),块根形成期接种7和14 d后,接种病原菌叶片的Pro含量分别较对照极显著提高110.2%和120.2%;苗期和块根形成期接种14 d后,接种病原菌叶片的MDA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30.9%和17.9%(P<0.05,下同),POD活性分别较对照极显著提高66.7%和96.4%,PPO活性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43.1%和30.4%,CAT活性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31.2%和28.9%.苗期和块根形成期2次接种侵染后发病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和PAL活性多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木薯叶片的Pro和MDA含量及POD、PPO和CAT活性与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有密切关系,这些指标可作为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评价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木薯抗朱砂叶螨机理,以2个木薯品种‘新选048’和‘桂热4号’为材料,在朱砂叶螨发生危害时期,观察不同木薯品种受害程度并对其抗螨性进行鉴定,测定叶片单宁、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及叶绿素的含量,分析各生理指标与朱砂叶螨危害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新选048’对朱砂叶螨的抗性优于‘桂热4号’。不同木薯品种,叶片单宁、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及叶绿素含量不同;‘新选048’叶片单宁及叶绿素含量均高于‘桂热4号’,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则反之;螨害指数与单宁含量、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木薯抗螨性与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单宁、叶绿素含量密切相关,这些指标可作为木薯对朱砂叶螨抗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饲料工业》2017,(10):26-30
试验研究不同水平的发酵木薯酒精糟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200头初始体重约(26.35±0.43)kg的生长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5个处理组分别为: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C组和D组分别为发酵木薯酒精糟用量为2%、6%和15%的配合日粮组,E组则为用发酵木薯酒精糟直接替代6%基础日粮的混合日粮组。结果表明,B组和C组的日增重较A组分别提高了6.45%(P0.05)和4.84%(P0.05),各试验组料肉比均低于对照组,分别降低了7.48%、9.06%、5.12%和0.39%。日粮中添加发酵木薯酒精糟后有效改善了营养物质消化率,B组、C组、D组及E组干物质消化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8.62%(P0.05)、7.50%(P0.05)、4.75%(P0.05)和5.26%(P0.05);粗蛋白消化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1.43%(P0.05)、9.50%(P0.05)、9.61%(P0.05)和10.61%(P0.05);粗脂肪消化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5.66%(P0.05)、15.86%(P0.05)、12.98%(P0.05)和14.10%(P0.05);钙的消化率则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0.46%(P0.05)、6.50%(P0.05)、6.93%(P0.05)和10.60%(P0.05)。B组、C组、D组及E组较A组的养殖效益均有所提高,每千克饲料的增重成本分别降低了0.683、0.833、0.523元和0.238元,其中使用处理C组饲料的效益最好。本试验结果说明,生长猪日粮中发酵木薯酒精糟的适宜添加量为2%~6%,能有效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栽种规格的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和发掘高产高效间作模式,对木薯净作,糯玉米净作和8种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进行了鲜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是可行的,体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发现不同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不同,其中处理9(大行距100 cm,小行距70 cm)的鲜薯产量(51 274.36 kg/hm2)最高,处理4(行距100 cm)的经济效益(52 794.15元/hm2)最高,处理9的经济效益(46 556.97元/hm2)排第3位。综合评价认为,处理9的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最合理。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推广高产高效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
植物细胞中的K^+通道蛋白AKT1(Arabidopsis K^+transpoter 1)主要负责吸收K^+。本研究基于木薯基因组数据库信息,利用PCR技术从木薯中克隆一个MeAKT1基因,该基因全长2634 bp,编码87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eAKT1含有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编码的氨基酸分子量为99.02 kD,等电点为8.43,属于稳定蛋白。MeAKT1包含有5个跨膜区域,N端含有1个Ion_trans结构域,C端有1个KHA结构域,其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进化树分析发现MeAKT1与蓖麻RcAKT1的亲缘关系最近。通过对MeAKT1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有助于下一步深入研究MeAKT1在木薯耐贫瘠过程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安徽农业科学》2020,(3):171-174
以马铃薯生全粉为原料,料液比为1∶70混合均匀后,再添加30%鲜榨苹果浆。经预煮、糊化、喷雾干燥等工艺处理后以麦芽糊精、单甘酯、白砂糖、牦牛奶粉等添加剂研发马铃薯生全粉早餐粉。确定了生产马铃薯早餐粉的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70,进风口温度180℃,转速17 r/min,麦芽糊精添加量为5%;早餐粉配方最适添加量为60%的喷雾干燥马铃薯全粉、单甘酯5%、白砂糖15%、牦牛奶粉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