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棉铃虫 [Helicoverpaarmigera (H櫣bner) ]、棉红铃虫 [Pectinophoragossypiella (Saun ders) ]仍是目前制约棉花生产的两种重要害虫。应用性信息干扰素防治棉红铃虫、棉铃虫 ,是通过在棉田一次性设置棉红铃虫性信息干扰素 (PB ROPEL ,简称PB ,为短效型线药 )、棉铃虫性信息干扰素 (AB ROPEL ,简称AB ,为空气中散发性信息素 )干扰棉红铃虫、棉铃虫的性信息传递 ,使之迷向、不能交配、降低有效落卵量、减少虫口 ,从而大幅度地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保护了棉花害虫天敌 ,以益控害[1,2 ] 。 1 998~ 2 0 0 1年安徽省农科院棉花所与日…  相似文献   
2.
棉花对红铃虫抗性及有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1991年选用对红铃虫抗性有显著差异的8个棉花稳定基因型,按第二种双列杂交方案分析棉花对红铃虫的抗性遗传行为,测试48个性状,结果表明:(1)侵入率和子害率的h_B中等,GCV较大;铃壳厚度、衣指和衣分的h_B较高,GCV也较大;铃壳致密度、单铃重和子指h_B较高而GCV较小;铃壳含水量等11个性状h_B中偏低,GCV也较小。(2)子指和绒长的GCA和SCA差异均显著,子仁丹宁含量的SCA差异显著而GCA不显著,子害率、铃壳含水量、子仁淀粉、单铃重、衣指、衣分、纤维比强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均为GCA差异显著而SCA不显著。(3)以83—82、7211、7209、1118和华棉101为亲本可提高后代的抗性。(4)铃壳的4个厚度性状、致密度、含水量、丹宁含量和子仁的类黄酮、总酚共9个理化性状与抗性至关,而遗传特点较好或中等,子害率与主要经济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多为较高正值。本文还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棉红铃虫人工饲养研究Ⅰ.红铃虫浙江品系(CZ)的培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麦胚饲料饲养采自浙江上虞田间的红铃虫幼虫。经13代的连续选育,使幼虫历期从第1代的26.3天缩短到17天左右;化蛹率从28.5%提高到80%以上;第1代雌雄的蛹重分别为19.68±3.45和16.77±2.60毫克,第13代分别为24.21±3.88和20.03±2.41毫克;化蛹越来越集中,第10代自第13天开始化蛹,6天内化蛹率就达80%。上述结果表明,此红铃虫品系(CZ)性状已趋稳定,能适应麦胚饲料,为红铃虫的群养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棉红铃虫人工饲养研究(Ⅱ).麦胚饲料群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供了用麦胚饲料群养棉红铃虫实验室品系(CZ)的有关技术(卵的收集、饲料配制、群养的操作等)。研究了饲料量与得率的关系、接种卵数与饲料利用率的关系和温度对幼虫生长的影响。CZ品系已用此方法饲养近四十代,中间未采集野生品系进行过杂交复壮,而至今未发现有退化现象。雌雄蛹重分别保持在20.3±3.75和17.8±2.11毫克,能够满足大多数实验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棉花红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常发性重要害虫,在我市全年发生三代,常年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和损失。80年代以来,不少地方和科研部门都开展了红铃虫为害与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这些研究工作的进展对深化棉花害虫综合防治起到了积极作  相似文献   
6.
用大区对比法,对PB-ROPEL防治棉红铃虫及棉铃虫效果进行了示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B-ROPEL对棉红铃虫干扰效果极好,干扰率99 ̄100%同时对棉花害天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天敌增加1.30 ̄9.23倍,控制棉红铃虫虫害花效果为76 ̄100%,对棉花铃虫青危害控制效果为58.52 ̄84.25%,单铃虫道控制效果为68.54 ̄76.59%  相似文献   
7.
8.
20世纪70年代,沁水县在棉花害虫防治上大力推行化学防治,暂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好景不长,随着害虫抗药性的增强,田间用药浓度不断加大,蚜虫为害,棉苗卷成黑蛋蛋;棉铃虫为害,蕾龄脱落光秆秆,致使棉花大幅度减产,严重挫伤了广大棉农的植棉积极性。同样原因,原来不引入注意的次要害虫现在也暴发成灾,上升为主要害虫,如棉红铃虫、棉金刚钻等,对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9.
棉红铃虫安庆种群的漫行期滞育幼虫,对溴氰菊酯和敌敌畏的LD50值(ug/g)分别为该种群第一代田间花虫(4龄幼虫)的9.12倍和3.08倍。增效测定发现,增效醚(Pb)和磷酸三苯脂(TPP)对溴氰菊酯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漫行期滞育幼虫的致死率较一代田间花虫略强。漫行期滞育幼虫的致死率较一代田间花虫略强。漫行期滞育幼虫中肠,脂肪体,体壁及整体的酯酶活力分别是第一代田间花虫的1.73,2.05.2...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河南省棉区棉红铃虫再度猖獗,其发生特点为:由豫南向豫北逐渐发展。发生期较50年代有所延长;年度内田间生存率逐代提高,棉花受害逐代加重,不同种植和生长类型的棉田受害有显著差别;主害代为第三代,其年度间发生轻重主要受第三、四代棉铃虫防治频度和8、9月份降雨的影响。棉红铃虫对棉花的危害损失率Y与单铃子棉含虫量(包括羽化孔)X呈幂函数关系,第二代为:Y=2.742X1.41,第三代为:Y=5.475X0.936,据此模型估算的防治指标试用于生产,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