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田玉米螟的发生为害及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河南棉区,第1代玉米螟在棉田为害严重,第2、3代很少为害棉花。不同类型田相比麦棉套种田受害较重。采用频次比较,聚集度指标判别等方法对棉田玉米螟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麦棉套田螟卵块呈均分布,其余田块玉米螟卵、幼虫均属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棉铃虫暴发成因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河南省棉铃虫暴发成因及防治对策探讨高宗仁(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棉铃虫历来是河南省棉花的主要害虫,这是由其地理生态位置和作物相决定的。棉铃虫所要求的食物及气候条件,在河南省可充分满足,调节棉铃虫种群平衡的自身习性和外界天敌因素...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以来,河南省棉区棉红铃虫再度猖獗,其发生特点为:由豫南向豫北逐渐发展。发生期较50年代有所延长;年度内田间生存率逐代提高,棉花受害逐代加重,不同种植和生长类型的棉田受害有显著差别;主害代为第三代,其年度间发生轻重主要受第三、四代棉铃虫防治频度和8、9月份降雨的影响。棉红铃虫对棉花的危害损失率Y与单铃子棉含虫量(包括羽化孔)X呈幂函数关系,第二代为:Y=2.742X1.41,第三代为:Y=5.475X0.936,据此模型估算的防治指标试用于生产,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4.
生物制剂B_t乳剂防治抗性棉铃虫试验示范初报李巧丝,刘芹轩,高宗仁,吴孔明,邱峰(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80年代以来,河南省各地棉铃虫对常用农药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化学防治效果明显下降。为了克服化学农药的弊端,解决害虫抗药?..  相似文献   
5.
杀虫剂对硃砂叶螨某些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溴氰菊酯、氧化乐果、杀虫脒和三氯杀螨醇对硃砂叶螨连续选择3代后,该螨对这些药剂的敏感度分别降低了6.23、1.16、1.23和2.24倍。而4种药剂12个轮换用药组合的敏感度则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组建雌性生命表表明,4种药剂对各螨态历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Ro、γm、λ各值以溴氰菊酯最高,分别为23.191、0.213、1.139;氧化乐果LC50处理组各数值亦略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1.548、0.204、1.226;杀虫脒、三氯杀螨醇处理组各数值略低于对照组。田间试验证实,连续用药3次的三氯杀螨醇、杀虫脒和氧化乐果的较高浓度处理区均能大大降低螨群数量,而溴氰菊酯处理区的螨群数量比对照区高出6.39和8.77倍,认为溴氢菊酯对叶螨的毒性低、刺激增殖、驱使分散和杀伤灭敌而诱使叶螨发生再猖獗。  相似文献   
6.
朱砂叶螨生命表和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在植物生长箱内以5种变动温湿度组合模拟郑州地区6—7月份大气温湿度,以棉叶圆盘饲育朱砂叶螨,所得数据组建了朱砂叶螨生命表.在上述温湿度条件下,又对棉苗上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观察.结果在供试高温低湿条件下,朱砂叶螨增殖最快,内禀增殖率和净生殖率最高,世代平均日数最短.棉田种群动态系统调查结果与室内研究趋势一致.证实高温干旱季节是朱砂叶螨大量增殖和暴发成灾的气候条件,雨水冲刷和高湿环境是种群数量迅速衰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 蚜霉菌是抑制我省棉田伏蚜的最主要的天敌,其流行时间和强度关系到当年棉田伏蚜持续时间和猖獗程度.经多次鉴定,我省流行的蚜霉菌优势种为Entomophthora Fresenii Nowakowski.它除了大量寄生棉蚜外,对豆蚜、花生蚜、高粱蚜、菜蚜等多种蚜虫都能感染,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天敌资源.一、流行规律影响蚜霉菌流行的主要因子是降雨.通常我省6月份进入雨季后,若遇连续4天以上的降雨天气,雨量达50毫米左右,日平均  相似文献   
8.
棉花叶螨的为害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铷(Rb)标记棉盲蝽及其向棉田扩散为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在网室试验研究证实,用硝酸铷2000-4000ppm喷洒寄主标记棉盲蝽,方法简便、结果可靠。1991年分别在河南太康县和南阳市用2000ppm的硫酸铷喷洒棉盲蝽集中越冬区域(200m#+2)大量标记棉盲蝽。结果表明,从铷处理区扩散到棉田的铷标成虫占80%以上,其扩散高峰在5月下旬。对野生寄主区在成虫羽化前进行耕翻处理,附近棉田受害率仅6.8%,未处理区的棉花受害率达33.9%-36%,处理效果为80%左右,该研究结果为棉盲蝽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研究了棉盲蝽在河南省东部棉区的种类及在目前生态条件下的发生规律和治理策略。试验表明,豫东棉区是以苜蓿盲蝽为主与中黑盲蝽混合发生的棉区,每年发生5个世代.较70年代前多发生了一代。越冬代成虫与一代为棉田主害代,以豆科植物为主与菊科植物混生的草荒地是其最主要越冬场所和全年虫源地。开垦草荒地是治理豫东棉盲蝽的有效措施,采用内吸兼触杀性有机磷杀虫剂点涂棉花生长点是控制主害代为害.保护棉花关键部位的最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