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2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647篇
林业   941篇
农学   761篇
基础科学   765篇
  1143篇
综合类   3243篇
农作物   242篇
水产渔业   318篇
畜牧兽医   650篇
园艺   129篇
植物保护   47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357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574篇
  2011年   583篇
  2010年   502篇
  2009年   483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531篇
  2006年   472篇
  2005年   366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The important root characteristics of root length density (RLD) and root mass density (RMD) generally differ among irrigation managements and potato cultivar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LD and RMD variations and their 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with gross potato tuber yield for two commercial potato cultivars, Agria and Sante, under different irrigation strategies. Full irrigation and water‐saving irrigation strategies, deficit and partial root drying irrigations, were applied statically (S) and dynamically (D) based on daily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SPRD had significantly greater RLD (3.64 cm/cm3) and RMD (132.7 μg/cm3) than other irrigation treatments. Between the potato cultivars, Agria had significantly larger values of RLD (3.50 cm/cm3) and RMD (138.7 μg/cm3) than Sante.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oot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tuber yield showed that under water‐saving irrigations, Agria increased root mass at the expense of gross tuber yield but Sante increased root mass to maintain larger gross tuber yields. However, Agria produced more roots and gross tuber yield than Sante,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Agria is a more drought‐tolerant potato cultivar, which is recommended for tuber production in regions where water might be scarce. It was shown that larger root production in potatoes wa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tolerance to water stress.  相似文献   
2.
农机工况识别在细化农机作业状态和帮助掌握区域污染物排放趋势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基于拖拉机不同运行状态下的行驶速度、发动机转速以及实时油耗等时间序列,首次提出将图像识别方法引入到拖拉机工况识别中的思路,并分别应用参数优化的支持向量机与卷积神经网络对实际作业拖拉机工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参数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可以较好地实现样本点的工况识别且识别准确度达到99.851 9%,但无法实现农机工况的连续性识别,同时无法对农机工况转换阶段进行有效识别。(2)以拖拉机运行速度与发动机转速等信息构建样本图像来描述农机工况变化的数据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实现农机工况的连续性识别,且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3.3%。本研究在农机工况识别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并为后续农机不同工况下区域污染物排放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杨树在干旱胁迫下矿质离子分布及其动态变化。【方法】以吴屯杨、新疆杨和荷兰杨为实验材料,在中度和重度干旱条件下测定了根、茎、叶和质外体的K^+、Ca^2+、Na^+和Mg^2+等4种离子含量的变化。【结果】干旱胁迫使K^+、Ca^2+和Na^+离子含量上升,Mg^2+含量下降,其中K^+和Ca^2+含量自胁迫开始明显升高,Na^+含量则在中度胁迫之后明显增加。离子在各器官分布情况为:K^+主要分布于杨树的叶片,Ca^2+、Na^+和Mg^2+主要分布于杨树根部,且离子分布存在品种间差异,荷兰杨和新疆杨中K^+分布为:叶>根>茎,而吴屯杨体内K^+分布则为:叶>茎>根;3种杨树中Ca^2+分布均为:根>叶>茎;吴屯杨和荷兰杨中Na^+分布为:根>茎>叶,新疆杨则为:根>叶>茎;在Mg^2+的分布上吴屯杨和新疆杨较为类似即:根>叶>茎,而荷兰杨为叶>根>茎。【结论】干旱胁迫下杨树首选吸收的离子是K^+和Ca^2+,K^+主要分布在杨树的叶片中,其次是根部,Ca^2+主要分布在杨树的根部。重度干旱胁迫下,杨树开始吸收Na^+,储存在杨树的根部。不同品种杨树之间离子的分布和吸收都存在品种差异。质外体作为离子的运输通道,在各干旱条件下运输4种矿质离子至杨树的其他部位,Mg^2+存在滞留在质外体中的情况。本研究可为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矿质离子吸收和分布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异速对辊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玉米秸秆量大、韧性强,导致还田后秸秆粉碎不均匀影响后续整地和播种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异速对辊及动态双支撑形式的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方式,并研制了相应的玉米秸秆还田装置,主要由捡拾粉碎单元、对辊滑切支撑单元、支撑板和机壳等组成。在异速动态双支撑条件下,通过对作业过程中玉米秸秆动力学分析和秸秆漏捡面积分析,对捡拾粉碎刀和对辊滑切支撑刀进行设计,建立了影响秸秆粉碎合格率的数学模型。以捡拾粉碎刀转速、L型甩刀折弯角、L型甩刀刃口长度和滑切支撑刀滑切角为因素,秸秆粉碎合格率为试验指标进行Box-Behnken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滑切支撑刀滑切角45°、捡拾粉碎刀转速1 700 r/min、L型甩刀刃口长度45 mm和L型甩刀折弯角40°时,玉米秸秆粉碎合格率为92.58%,与预测值误差5%,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该研究提出的秸秆粉碎还田方式和研制的秸秆粉碎装置为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设计和优化提供新的方案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玛沁县畜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明秀 《青海草业》2004,13(3):54-56
通过对玛沁县畜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多年来的经验,提出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阔叶树种的研究现状与江西研究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阔叶树种在我国及江西省的研究状况的论述,初步总结了阔叶树种的研究水平及研究方向,指出了江西省阔叶树种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江西省今后阔叶树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外来针叶树种引种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东北林区主要针叶树种引种现状及取得的成就,分析了东北三省针叶树种引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较为科学的引种网络体系和发展策略,并提供了可能在干旱、半干旱区引种成功的针叶树种名  相似文献   
8.
齐卡商品肉兔在不同饲养条件下的育肥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不同条件下,采用全窝育肥法,重复两年、两个季节测定了齐卡商品肉兔的育肥效果;探讨了温度、季节、营养水平、育肥始重对育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场育肥250只齐卡商品兔,90日龄育肥重2.33~2.53公斤,日均增重31克以上,耗料指数3.31:1,育肥成活率95%以上,屠宰率52%,净肉率80%,肉骨比5.35:1,兔肉品质正常。在农村条件下育肥180只,90~100日龄育肥重2.2~2.4公斤,耗精料指数2.55:1,育肥成活率88%~93%。饲养齐卡商品兔与饲养二元杂交兔相比,每只可增加经济收入20%以上。育肥季节和始重明显影响育肥未重(P<0.05)。依据本试验,作者建议齐卡商品兔适宜35日龄断奶,育肥始重应不低于600克;寒冷季节育肥,育肥第一月的室温应不低于10℃。育肥适宜营养水平建议消化能(DE)2600~2700大卡/公斤,粗蛋白(CP)18%,粗纤维(CF)12%以上。  相似文献   
9.
用1987~1990年乌鲁木齐牧业气象试验站天然牧草生育期和产量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析了气象条件对天然牧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牧草春季返青的温度指标不同,喜凉牧草为-1~-2℃,喜温牧草为4.6℃;黄枯期温度指标为6.3~9.1℃;热量条件可满足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需要;干草重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比鲜草重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好,不同要素中,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积温居中,日照时数最差;用积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可预测天然草场牧草干草重。  相似文献   
10.
数量化理论Ⅲ在土地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文对土地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首次提出将数量化理论Ⅲ应用于土地质量分级。与目前使用的系统聚类、动态聚类方法相比,数量化理论Ⅲ更适合于变量类型为定性变量的土地资源调查资料的分类。它弥补了系统聚类方法和动态聚类方法在土地资源评价中应用的局限性,数量化理论Ⅲ是一种可用于土地质量分级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