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2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993篇
林业   510篇
农学   959篇
基础科学   81篇
  543篇
综合类   5128篇
农作物   680篇
水产渔业   682篇
畜牧兽医   4026篇
园艺   399篇
植物保护   272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320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354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504篇
  2013年   476篇
  2012年   713篇
  2011年   836篇
  2010年   826篇
  2009年   942篇
  2008年   958篇
  2007年   753篇
  2006年   687篇
  2005年   662篇
  2004年   495篇
  2003年   474篇
  2002年   357篇
  2001年   309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208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旱盐双重胁迫对乌拉尔甘草幼苗 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年生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旱盐双重胁迫对乌拉尔甘草生长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原生质体DNA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旱盐双重胁迫下,乌拉尔甘草株高、鲜重、干重下降。在NaCl浓度小于400mmol·L-1时,乌拉尔甘草生长量在轻度与中度干旱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轻度、中度干旱胁迫下,随盐分含量增加,甘草幼苗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升高,幼苗叶片SOD活力与MDA含量持续上升,幼苗原生质体DNA尾长、尾矩、Olive尾矩持续升高(P0.05)。测定结果表明,乌拉尔甘草具有适应一定程度旱盐双重胁迫的能力,其适宜的胁迫条件为NaCl浓度小于400mmol·L-1,中度干旱胁迫。与干旱相比,盐分是影响甘草生长量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2.
建立以芽为试材的软枣猕猴桃DNA提取方法,可实现样品的随时采集和ISSR分析。以软枣猕猴桃品种"桓优1号"为试材,分别采集展叶期的叶片和落叶期的芽,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ISSR检测。结果表明:两种试材提取的DNA无降解,OD260/OD280值介于1.72~1.85,纯度和完整性均较好,两者ISSR扩增条带一致。该方法为后续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鉴于ε–聚赖氨酸収酵过程对抗生素压力条件的依赖,尝试基于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relBE2sca)构建无选择压力下稳定表达ε–聚赖氨酸的淀粉酶产色链霉菌表达系统:将抗毒素基因relB2sca与ε–聚赖氨酸合成酶基因pls克隆至表达载体,幵导入淀粉酶产色链霉菌pls缺失突变株,将毒素基因relE2sca整合至淀粉酶产色链霉菌的染色体(突变株YY3),获得包含ε–聚赖氨酸稳定表达的突变株YY1。经过多次传代,相比对照组,在不含抗生素压力条件下,突变株YY1依然能够稳定地合成ε–聚赖氨酸。毒素蛋白RelE2sca的表达会导致变铅青链霉菌、阿维链霉菌和链霉菌FR–008等常用链霉菌异源表达宿主的死亡,提示基于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relBE2sca)可作为一种通用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4.
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nes,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其特点为危害重、分布广、难防治,每年对大豆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种植大豆抗性新品种是防治SCN目前最为有效的措施,研究大豆对SCN侵染的应答机制,是培育大豆持久抗病品种的前提,对加快抗线虫品种选育及SCN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大豆对SCN侵染的组织细胞学应答机制;介绍了大豆在SCN侵染后酶系变化及酚类代谢的生理生化应答机制;从分子水平阐明了SCN侵染后大豆的基因转录变化,差异蛋白及DNA甲基化的应答机制,以期为大豆胞囊线虫病害的进一步研究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浓度的黄腐酸浸种处理玉米自交系B73种子,2叶1心时用1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3叶期测定干旱相关生理指标,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分析DNA甲基化模式及水平。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分别为74.83%、73.05%、76.50%;各处理组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单态性分别为25.17%、26.95%、23.50%。各试验组的总甲基化率分别为75.14%、77.02%、74.57%;半甲基化率分别为18.01%、23.39%、18.66%;全甲基化率分别为57.95%、57.13%、53.63%、55.91%。  相似文献   
6.
宋建  薛俊  孙海波  王姝  金凤媚 《植物保护》2020,46(4):168-170
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引起番茄褪绿病毒病,给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开发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该病害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番茄褪绿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ToCV的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检测方法,同时分析了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建立的ToCV-RPA方法在38℃恒温下40 min可从ToCV阳性的番茄样品中扩增出246 bp的特异性条带。扩增时间短,对设备要求低,且与番茄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灵敏度可达到PCR方法的10倍,适用于ToC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
为丰富胃蛋白酶消化DNA的理论,进一步了解胃蛋白酶消化DNA的机制,研究了水产品基质中特征壳聚糖及组成其的寡糖(壳寡糖)、单糖(氨基葡萄糖、N-乙酰葡糖胺)对胃蛋白酶消化DNA的影响,并在体外模拟胃液条件下,探究了不同比例的糖与DNA对胃蛋白酶消化鲑鱼精DNA、λDN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理pH下反应2 h,壳聚糖与DNA的质量比为0.5∶1时,壳聚糖即显示出对降解DNA明显的抑制效果;当壳寡糖与DNA的质量比为5∶1时,抑制效果较为明显;而氨基葡萄糖、N-乙酰葡糖胺与DNA的质量比为1∶1~240∶1时对消化均无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壳聚糖、壳寡糖可抑制胃蛋白酶对DNA的消化,其原因可能是带正电的糖可与带负电的DNA相互作用,或糖与胃蛋白酶发生了结合,从而对DNA消化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在各种并购重组模式中,"PE+上市公司"模式脱颖而出,并引导了潮流。虽然给PE和上市公司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但是也出现了各种扰乱市场的问题,比如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抬高股价等破坏市场秩序等消极影响。本文对"PE+上市公司"模式进行了探讨,具体分析了这种模式的利与弊,并给出了硅谷天堂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乳酸菌质粒提取研究具有很长的历史。目前已有多个有效的乳酸菌质粒提取方法被报道,其中多数以乳酸球菌为研究对象,而植物乳杆菌质粒提取有效方法报道较少。该研究以植物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并优化已报道的乳酸菌质粒提取方法,得到了高效且适于平台期植物乳杆菌野生质粒的提取方法。通过该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植物乳杆菌野生质粒数和高拷贝质粒,为后续构建植物乳杆菌表达系统所需供体质粒和受体菌株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构建鸡Prnp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为制备鸡朊蛋白单克隆抗体提供材料。根据GenBank已报道的鸡Prnp基因组序列和pET-28a质粒多克隆位点设计引物,以健康的鸡全血基因组DNA为材料,采用PCR的方法扩增鸡的Prnp基因,将目的基因片段与pET-28a载体连接,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菌转化到E. 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并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进行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表达的重组蛋白。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在诱导剂的终浓度为0.08 mmol·L-1,16 ℃,220 r·min-1诱导7 h,蛋白表达量最高。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ET-28a-ChPrnp重组表达菌株,为Prnp朊蛋白的结构、生理功能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