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4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安化黑毛茶初制加工现状及发展黑茶机械化生产的必要性,指出黑茶渥堆机的设计重点及难点,以期达到渥堆过程的量化控制,实现机械化生产,使黑茶生产的环境条件及加工流程符合现代化茶叶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黑茶加工中微生物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堡茶、普洱茶、茯砖茶等同属黑茶类,传统加工过程中的渥堆发酵是形成黑茶品质特征的关键,上述过程需要微生物参与才使其具有独特品质。本文就黑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及其对黑茶品质形成所起的作用、微生物的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对传统渥堆与45℃、50℃控温渥堆的黑毛茶进行感官品质评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渥堆和50℃控温渥堆相比,45℃控温渥堆黑毛茶香气的愉悦感、纯正度和浓度更好,杂异气味少。在传统及控温渥堆中共获得24种关键性差异挥发性成分,其中α-柏木烯、新植二烯、橄榄醇、δ-杜松醇、香芹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Z)-7-十六碳烯醛、反式-β-紫罗兰酮等关键性差异挥发性成分在控温渥堆中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传统渥堆。研究结果可为改善黑毛茶香气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及酶类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渥堆过程中四川黑茶品质成分及主要酶类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和常用测定方法对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品质成分含量和酶类活性进行全程监测.【结果和结论】除咖啡碱含量变化不明显外,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纤维素、原果胶、蛋白质、氨基酸、水溶性果胶、可溶性糖含量均在渥堆工艺中下降,其含量降幅分别为69.2%、43.7%、79.3%、81.7%、52.4%、9.6%、60.0%、62.3%、66.2%、32.2%和37.2%.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在渥堆的第19和12天达到峰值,纤维素酶、果胶酶活性在渥堆的第17天达到峰值,相较于刚扎堆时,其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46%、371%、371%和223%.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及酶类活性复杂的变化,促成了其相关品质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普洱茶渥堆发酵中可降解咖啡碱真菌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普洱茶渥堆发酵中筛选出可降解咖啡碱的菌株,采用咖啡碱液体筛选培养基从不同阶段普洱茶发酵样中筛选目标菌株,结合菌落特征、分生孢子结构以及18 S r DNA序列对目标菌株进行鉴定。并将目标菌株接种至茶叶内进行单菌种发酵,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咖啡碱、茶碱、可可碱、3-甲基黄嘌呤等嘌呤碱含量。结果表明,在普洱茶发酵样中筛选出一株有效降解咖啡碱的菌株,此菌株在48 h内对咖啡碱的降解率为87.7%。经鉴定为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序列相似性为99.8%。在聚多曲霉茶叶单菌种发酵中,咖啡碱含量急剧下降,在发酵结束时仅占干物质重的(0.414±0.077)%;茶碱质量分数大幅度上升,由最初的不足0.1%上升至(2.129±0.246)%,成为主要的嘌呤碱;可可碱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3-甲基黄嘌呤有大幅度增加,增幅达130%。本文首次从发酵茶叶中筛选出可降解咖啡碱的菌株,探究了微生物发酵中咖啡碱的转化产物,为低咖啡碱普洱茶的开发提供了菌种。  相似文献   
6.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活性测定,分析了黑茶初制中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及纤维素酶(CEL)、果胶酶(PEC)和蛋白酶(PR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传统渥堆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分泌了不同于鲜叶内源酶的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蛋白酶等胞外酶,为茶叶中儿茶素的氧化,纤维素的分解,蛋白质和果胶的水解等提供了有效的生化动力,证明微生物酶促作用在黑茶特征性品质风味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及水浸出物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叶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均随渥堆时间延长而剧烈变化。至渥难结束时,茶多酚、此茶素、TF、TR、氨基酸及组分、可溶性精含量均剧烈地下降;TB和水不溶性条多酚则明显增加;但水浸出物含量并未明显下降,说明茶叶内含物通过氧化、降解、缩会等反应已产生新的生成物,从而形成了新的色香味品质。这种品质成分的剧烈变化,除了在特殊条件下的湿热作用外,微生物的参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中还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渥堆过程中黑茶生化成分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渥堆过程中,黑茶中的生化成分在湿热作用下发生剧烈变化,如茶多酚因多酚氧化酶引起的氧化聚合反应而含量锐减;儿茶素因微生物的酶促氧化与非酶促作用转化,其组分及比例发生明显改变;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亦有所变化等。这些变化为形成黑茶外形棕褐油润,汤色橙黄或红浓,滋味醇和等独特品质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本文对渥堆过程中,黑茶主要品质成分变化以及渥堆工艺关键影响因子等进行了综述,并对渥堆工艺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普洱茶在渥堆发酵过程中各种成分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便于深入了解普洱茶渥堆发酵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为提高普洱茶渥堆发酵的转化效率打下理论基础.在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都呈现下降趋势,而咖啡碱、水溶性果胶、茶褐素则呈现上升趋势;水溶性糖经过一段争议,先普遍认为其在发酵前期含量上升,在发酵后期则大量下降.然而,水浸出物在渥堆发酵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则仍存在争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六堡茶品质独特,具有"汤色红浓,香味陈醇,有金花,具有独特的槟榔香"的品质特点。六堡茶的品质区别于其他黑茶的原因,除了茶树品种及烘干方式外,关键还是在六堡茶的生产工艺上。本文对六堡茶传统堆式"渥堆"法与发酵技术罐式"渥堆"法进行分析比较。发酵技术罐式"渥堆"法是清洁化生产六堡茶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