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林业   261篇
农学   127篇
基础科学   71篇
  96篇
综合类   547篇
农作物   577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不同阶段猪用颗粒饲料物理性能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某饲料厂不同阶段猪用4种颗粒饲料的物理性能包括直径、长度、硬度、容重、含粉率和耐久性指数(Pellet Durability Index, PDI)等进行测定,对结果进行归类总结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参照有关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颗粒饲料直径在2.87~3.94 mm之间,母猪料直径最大,小猪料最小,两两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且随着猪只年龄的增加,颗粒饲料的直径呈递增趋势。颗粒长度在8.62~11.94 mm之间,以大猪料最长,小猪料最短,长径比偏高。颗粒硬度在3.86~6.47 kg之间,以大猪料最大,小猪料最小,中小猪料显著低于大猪料和母猪料(P<0.05),只有小猪料符合有关要求。颗粒容重在576.7~614.6 g/L之间,母猪料最大,小猪料最小,两两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直径呈相同的增减趋势。含粉率以小猪料最大,且只有小猪料与大猪料之间差异显著(P<0.05)。颗粒PDI以大猪料最大,小猪料最小,各阶段猪料的含粉率和PDI均符合有关要求。建议饲料厂家注重颗粒饲料物理性能指标的控制,调整饲料配方和工艺参数,不断改进颗粒饲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下,森林生物量遥感监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机载LiDAR作为重要的遥感信息源,其采样大小对生物量估测精度有着一定的影响。以机载LiDAR数据为信息源,以44块30m×30m的方形橡胶林实测样地数据为基础,对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进行不同尺寸采样(共21个采样尺寸,边长从10m至30m,间隔为1m),提取不同采样尺寸下的激光雷达参数,并与橡胶林地上生物量建立PLSR模型,就机载激光雷达采样大小对橡胶林地上生物量估测精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当采样尺寸小于18m时,估测精度随着采样尺寸的增大而增大;而当采样尺寸大于18m时,估测精度随着采样尺寸的增大而减小,进而趋于平缓。结果虽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但是差异并不是很明显。当采样尺寸为18m时估测效果最佳,模型决定系数(R^2)为0.718,均方根误差(RMSE)为17.830 t/hm^2;交叉验证精度P和RMSEcv分别为82.741%和18.874t/hm^2。相较于实际样地(30m)尺寸下的估测结果,18m采样尺寸下的R^2提高了1.989%,RMSEcv降低了2.611%。因此,生物量的估测精度受机载激光雷达数据采样尺寸大小的影响,在生物量估测过程中需结合研究对象和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对采样尺寸进行选择,从而提高生物量估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在线测量混炼胶粘度的新方法.该方法以模糊建模技术为基础,综合考虑混炼过程各因素对胶料粘度的影响,建立起胶料粘度的在线测量模型.在模糊建模中,采用T-S模型描述胶料粘度变化的非线性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性判别的模糊聚类算法以自动确定合适的聚类组数目,并用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优化全局参数,从而获得了规则简化的、具有较高精度的模糊模型.根据此方法,设计了测量装置,并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模糊模型输出与实验室测量值基本一致,平均误差较低且最大误差未超过1门尼.该方法较大地提高了橡胶混炼的生产效率,为粘度最优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牧场土壤含水率与坚实度空间变异与相关性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土壤水分/圆锥指数复合测量装置,应用精细农作技术体系网格定点测量与GPS定位,在一块面积约1.27 hm2的草地上获取了土壤含水率与坚实度空间分布基础数据,并针对采样过程中出现的数据缺失,用偏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修补.然后运用克里格插值法进行数字化成图,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含水率与坚实度的空间变异性及两者的相关性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Maize kernel color and carotenoid concentration are traits valued by the food industr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ir products. Correlations between color and carotenoid concentration have been extensively reported. Based on the concept that chromaticity is modified differently by opaque and translucent materials,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maize kernel color is not only the result of total carotenoid concentration but also a consequence of kernel hardness. Kernel hardness (test weight, vitreousness, and floaters percentage), carotenoid concentration, and color (HunterLab) were measured in thirteen commercial hybrids. Genotyp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ll analyzed kernel hardness traits, carotenoid concentration (24.7–39.4 mg kg−1), and HunterLab color dimensions. Kernel color values and kernel hardness were correlated. Genotype differences in b (yellowness) were observed in kernels with similar total carotenoid concentration but contrasting hardness. For a similar carotenoid concentration harder genotypes always showed lower b values. When whole kernels were milled and color was measured on the resulting flour, genotype differences in yellowness disappeared, further supporting that the kernel vitreous structure affects kernel color. Our results sustain the notion that the genotype capacity to form larger proportions of vitreous endosperm impacts color regardless of total carotenoid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6.
橡胶小蠹虫为害重,防治困难。为了探索更加高效的田间防治方法,本研究通过将“牛皮纸+粘虫胶+诱集剂”组配,研究集成了一种橡胶小蠹虫粘捕装置,对其诱捕参数(粘捕装置材质、诱集剂药袋悬挂数量、药液暴露面积以及粘捕装置的间距、悬挂高度)进行了筛选,并与常规诱捕器在重量、成本和诱捕效果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月桂烯、2-甲基-3-丁烯-2-醇、S-(-)-柠檬烯、莰烯、顺式-马鞭草烯醇5种诱集剂的诱集下,自制粘捕带对橡胶小蠹虫的粘捕总数分别为:554、445、341、381、367头;普通粘虫带对橡胶小蠹虫的粘捕总数分别为:260、230、179、202、199头。其中月桂烯、2-甲基-3-丁烯-2-醇、S-(-)-柠檬烯,自制粘捕带的粘捕数量均显著高于普通粘虫带,表现出较好的粘捕效果。采用挂袋法的最佳药袋数为2袋,诱集剂的最佳药液暴露面积为6.6 mm2,粘捕装置的最佳相互间距为50 m,最佳悬挂高度建议在2.5 m。自制粘捕装置在重量、成本以及诱集数量上均优于常规诱捕器,对橡胶小蠹虫防控具有高效成本低、环保可降解、简单易操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根据GB/T 8086—2008规定的测定方法,分析了测定过程中的随机效应与系统效应,计算这两种效应对测定过程导致的不确定度和,最终对本方法所产生的不确定度给予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8.
叙述橡胶园套种山毛豆和柱花草技术在实际生产中高产栽培的措施,论述了该技术推广对于提高土壤肥力、胶苗保苗率、抗寒性和效益等方面的作用。探讨套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而为橡胶园绿肥作物的利用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16个桃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品种桃果实硬度与其果实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桃果实的果肉硬度与Vc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2;桃果实果皮硬度与Vc含量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2;桃果实果肉硬度与可溶性果胶含量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8;不同品种桃果实的Vc含量与可溶性果胶含量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8。  相似文献   
10.
唐朝荣 《热带作物学报》2020,41(10):1958-1967
天然橡胶(顺式-1,4-聚异戊二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来自橡胶树。以天然橡胶的生物合成与产量形成为主要内容的产胶生物学研究为橡胶树高产遗传改良提供理论指导,近10年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从橡胶树基因组测序、橡胶转移酶、转基因、以及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4个方面介绍产胶生物学研究主要进展,并讨论了相关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未来5~10年需重点关注的研究内容提出了建议。在介绍橡胶转移酶时,同时概述其他几种产胶植物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