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6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据流因具有数据持续到达,概念漂移产生时刻无法预测、概念的数量不确定等特征,使得滑动窗口的大小很难事先确定,滑动窗口包含概念的数量对概念漂移检测存在影响.本文提出了基于可信多数投票的快速概念漂移检测算法(CMV_SEA),该算法使用SEA算法中的基分类器淘汰方法,使用可信多数投票实现滑动窗口中基分类器的集成.仿真实验表明:相比于SEA算法,CMV_SEA算法提高了泛化能力;能在新概念产生的第一时间内检测到概念漂移;对概念漂移的检测能力和新概念的学习能力不受滑动窗口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将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与有着广泛应用PID控制相结合,设计了一种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智能自适应PID控制器。利用神经网络实现系统模型辨识,采用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相结合对PID控制器参数动态寻优。使SVC的控制既具有模糊控制的简单,有效的非线性控制作用,又具有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有非最小相位特性的二阶DC/DC(直流/直流)变换器平均值模型的特性,以Buck-Boost变换器为典型例子,提出了一个非线性反馈做内环控制器,控制其电感电流;用RBF(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作为自适应机构,提出了一个神经网络鲁棒控制器作为电压外环控制器,控制其输出电压.证明了系统跟踪误差和神经网络权值的有界性.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器对于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并具有很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模糊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方案,给出了一种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和快速的优化学习算法(FLA),通过网络的在线自学习不断修正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的隶属函数和权值,实现了模糊逻辑规则的自动更新,经仿真结果和倒立摆控制表明,这类自适应控制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无接触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互感数学模型,研究了多负载时系统的功率传输问题.提出了一种解耦控制策略,在能量拾取侧中增加一个Boost电路.在负载轻载时,以较低开关频率控制Boost电路中功率开关管的通断.当功率开关管关断时,系统向负载传输功率;当功率开关管导通时,系统屏蔽副边负载,实现原边线圈与副边线圈的解耦控制.针对系统有无Boost电路分别进行了PSpice仿真分析.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在多负载系统的单一负载轻载时实现副边线圈与原边线圈的电磁解耦,为多负载无接触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盘式永磁同步发电机,对其运行原理和电磁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推导.开发了基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盘式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电磁设计软件.该软件实现人机交流十分方便,缩短了电机设计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将这种盘式永磁同步发电机应用于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中,可以有效的利用资源,降低风电成本.  相似文献   
7.
针对特种车辆柴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知识表示的模糊特性,建立了故障类型的模糊诊断模型,提出了不精确推理方法和模糊匹配策略,采用柴油发动机故障类型诊断的反向推理和故障原因分析及故障消除措施正向推理相结合的混合推理机制,设计了总体目标推理和级目标推理相结合的推理机.系统现场运行的快速推理结果表明了该推理机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智能PID参数最优控制系统,给出了有效的基于共轭梯度的神经网络学习算法。仿真实验和应用结果表明,这类智能控制器可用于难以建立数学模型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9.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是高新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南京农业大学经过实践 和理论的探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学科与产业相结合,并注重校办产业的自身建 设,走出了一条较为成功的校办产业开发之路。本文就产业结构框架、产业发展模式等 方面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T.durum×H.villosa)F1的自交和自由授粉后代中,获得了兼具硬粒小麦穗形和簇毛麦护颖颖脊刚毛、叶片和叶鞘边缘茸毛和对白粉病免疫等双亲性状的结实性正常的植株。经细胞学鉴定,其2n=42,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I(MI)有20.5个二价体,1个左右单价体,在80%左右的花粉母细胞中有21个二价体,对其自交后代连续3年、5个世代的鉴定结果表明,上述性状已基本稳定。用染色体 N——分带技术进行带型分析的结果证明,它是一个包含有硬粒小麦 A、B 染色体组和簇毛麦 V 染色体组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 AABBVV.该双二倍体株高100—110厘米,穗长9—12厘米,每穗有20—24个小穗,每穗30粒左右,千粒重25—35克,籽粒蛋白质含量20%左右,对白粉病免疫,抗锈病,感染赤霉病。将它与普通小麦(T.aestivum)杂交,F1植株的花粉母细胞在 MI 有14个左右二价体和14个左右单价体,自交结实率仅3%左右。但用普通小麦回交,结实率可逐代提高。在回交后代群体中,已分离出对白粉病免疫的植株,是一个可望在小麦育种计划中利用的新中间型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