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6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1072篇
林业   645篇
农学   1047篇
基础科学   938篇
  926篇
综合类   4570篇
农作物   360篇
水产渔业   167篇
畜牧兽医   1493篇
园艺   390篇
植物保护   294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89篇
  2022年   325篇
  2021年   377篇
  2020年   376篇
  2019年   491篇
  2018年   280篇
  2017年   523篇
  2016年   556篇
  2015年   448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486篇
  2012年   616篇
  2011年   630篇
  2010年   589篇
  2009年   584篇
  2008年   524篇
  2007年   456篇
  2006年   474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减少大豆病虫害对我国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需尽快培育出大豆抗病虫品种。将现有的抗病虫育种方法进行了优缺点的分析,并阐述了CRISPR/Cas9技术的优点以及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现状,经过综合分析提出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快大豆抗病虫育种的效率,并为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因此,CRISPR/Cas9技术在大豆抗病虫育种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茶毫氨基酸组成及矿质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茶白毫的多少及隐显是评定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明确茶毫中的化学组成,以富含茶毫的碧螺春、滇红、白毫银针及白牡丹4个茶样为研究对象,将茶毫与茶身进行分离,利用碳氮元素分析仪对其总碳、总氮及碳氮比进行分析,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其氨基酸组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用来测定其主要矿质元素含量。茶毫中的C、N含量分别为2.96%~4.74%和42.87%~45.58%,其中N含量显著低于茶身(P0.01),C含量差异不显著,C/N茶毫显著高于茶身;茶毫中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0.78%~12.46%和20.78~34.65 mg·g~(-1),其中水解氨基酸主要组分及总量均显著低于茶身(P0.01),游离氨基酸总量低于茶身(P0.05),而茶氨酸、天冬酰胺、甘氨酸、γ-氨基丁酸等游离氨基酸组分差异不显著,茶毫中茶氨酸所占游离氨基酸的比例显著高于茶身(P0.05);茶毫中的矿质元素普遍低于茶身,其中P、S含量极显著低于茶身(P0.01),其他元素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茶毫中的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并不比茶身高,但品质成分组成比例的差异赋予了富含茶毫茶叶特有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4.
针对柑橘黄龙病现有热处理方法存在加热时间长、温度不均匀等缺点,提出以微波加热方式处理柑橘树。搭建柑橘黄龙病微波加热平台,采用不同微波功率和加热时间组合对活体柑橘叶片进行加热,探究不同微波功率下叶片温度达到48~60℃所需要的时间,以确定最佳微波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组合。结果表明,柑橘叶片经微波处理后,升温速度与微波功率和加热时间成正相关;不同微波功率处理下,使叶片表面温度达到48~60℃的处理时间存在明显差异;为使柑橘叶片表面温度升至48~60℃范围内,可以在80 W功率下加热36~46 s,在160 W微波功率下加热16~37 s,在240 W微波功率下加热15~29 s,在320 W微波功率下加热13~15 s,在400 W微波功率下加热10~14 s,在480 W微波功率下加热8~10 s,在640 W微波功率下加热7~8 s,在800 W微波功率下加热6 s;根据微波热处理后叶片灼伤程度以及植物的生长情况,确定较优的加热功率和时间组合为(80 W,40 s),进一步优化后的组合为(80 W,37 s)和(80 W,38 s)。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7,(1):61-64
为建立1株猪源2009/H1N1流感病毒A/swine/Heilongjiang/44/2009(HLJ44)的反向遗传系统,利用双向表达质粒p HW2000,分别构建了该病毒株8个基因节段的重组质粒,将其共转染于293T和MDCK混合培养的细胞,拯救出重组病毒R-HLJ44。测序结果表明,R-HLJ44与亲本病毒HLJ44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二者在细胞上具有相似的增殖特性;抗原性未发生变化;分别以106TCID50的剂量鼻腔感染BALB/c小鼠,结果显示R-HLJ44与亲本HLJ44在小鼠脏器中的复制滴度也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表明拯救的重组病毒保持了与亲本病毒一致的生物学特性。该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致病分子机制及新型疫苗研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AP2/ERF基因家族转录因子普遍存在于植物中,参与植物体内的各种生物学过程,包括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等。前期转录组测序的结果发现马铃薯‘加湘1号’一个AP2/ERF家族基因(PGSC0003DMG400012154)在接种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24 h后被显著激活。从接种P.infestans 24 h的‘加湘1号’的总RNA中通过RT-PCR获得了该基因CDS序列为885 bp,BLAST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一个295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并且含有1个AP2/ERF结构域,是AP2/ERF转录因子家族中的ERF亚家族的一员。本研究将该基因与XcmⅠ酶切的表达载体pCXSN连接,转化大肠杆菌,通过测序挑选插入正确克隆酶切验证,并成功转化农杆菌。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7.
8.
魏继林  聂玲 《农业工程》2020,10(8):58-61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用水量和废水量日益增加。为有效处理废水,使其稳定达到排放标准,从当地生活垃圾和废水中筛选功能菌株来强化当地的A/O废水处理系统。筛选得到了高效COD去除菌2株和除氮菌2株,将其用于二级A/O废水处理系统。试验结果表明,COD去除率平均增加6.5%,总氮的去除率增加11.6%,氨基氮和硝基氮的去除率增加33.0%和26.8%。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湿热处理制备马铃薯抗性淀粉的最适工艺参数,以抗性淀粉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淀粉含水量、湿热处理温度和湿热处理时间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确定了制备马铃薯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含水量30%,湿热处理温度90 ℃,热处理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抗性淀粉得率为26.63%。淀粉经过湿热处理后仍然保持偏光十字,为颗粒型抗性淀粉。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与RS的北方防沙屏障带生态系统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北方防沙屏障带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特征,对加强屏障带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北方防沙屏障带为研究区,根据2005、2010、2015年MODIS遥感影像,将北方防沙屏障带生态系统类型划分为森林、草地、湿地、农田、城镇、荒漠和裸地7类。采用空间统计、转移矩阵、景观指数分析法、PNTIL模型等方法,对北方防沙屏障带2005—2015年生态系统类型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北方防沙屏障带生态系统整体呈稳定状态;从分屏障带看,内蒙古防沙屏障带荒漠面积明显减少,塔里木防沙屏障带森林面积迅速增加,而河西走廊防沙屏障带草地面积明显增加;从正/逆转换方向来看,屏障带内农田、城镇、荒漠及裸地生态系统正向转换率高于逆向转换率。10年间,在景观水平上,北方防沙屏障带斑块数量、斑块密度呈减少趋势;在类型水平上荒漠景观整体呈现破碎化萎缩的趋势特征,森林、草地向形状简单化的方向发展。研究表明,2005—2015年,北方防沙屏障带生态总体向好,治沙效果明显,但局部仍面临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