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神奇的杜仲茶──杜仲茶的加工、开发与利用福建农业大学张育松,陈洪德杜仲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植物,主产于我国中南部的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和浙江等省,为多年生乔木植物,大部份为栽培类型,也有少量野生。国外虽有引种,但大都作为珍贵的观...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杜仲产业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湖南省杜仲产业现状,给湖南省杜仲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根据湖南省各县市林业科技推广站收集的杜仲产业相关资料和数据,结合实地调查的方式,对湖南省内杜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查。结果表明:(1)湖南省的杜仲产品主要有杜仲茶、杜仲雄花茶和杜仲籽油等种;(2)湖南省杜仲产业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慈利县,已有杜仲茶和杜仲籽油等产品面市,且已初步形成产学研一体的经营模式;(3)湖南省杜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优良品种和产品原料不足、技术应用落后、管理体系不完善。针对湖南省杜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湖南杜仲产业,应确定优先发展的杜仲产品,定向培育杜仲优良品种;推广新型栽培模式;同时还应借助龙头企业带动杜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工艺对杜仲荼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杜仲茶感官品质差异明显,体现了绿茶、乌龙茶和红茶的基本品质特征.色差分析结果显示,按照杜仲绿茶-杜仲乌龙荼-杜仲红茶顺序,干茶和茶汤的L*值减少.a*值增加.干茶b*值降低,茶汤b*值升高,干茶和茶汤的色相角(Ha*b*)减小.杜仲茶各色泽指标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对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照杜仲绿茶-杜仲乌龙茶-杜仲红茶顺序,绿源酸、黄酮、氨基酸、可溶性糖、叶绿素a、总叶绿素、水浸出物等成分的含量减少,且不同工艺问差异显著,而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b和粗纤维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杜仲叶毛茶和黑毛茶为原料,将其按照不同的质量分数进行拼配,随后汽蒸渥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加工成复合型茯茶。通过单因素试验、内含成分分析和感官评价,综合得到最优工艺参数:将杜仲黑毛茶和纯茶叶黑毛茶以15∶85(即D-3)复配,含梗量w=10%,汽蒸15min,渥堆发酵16h,蒸茶20s,发花期(前12d)环境温湿度分别为25±1℃/70%RH,发花后进行干燥除湿,每天升温2℃~3℃,升温历时7d左右,一直升到45℃为止,直至达到出烘水分标准(≤14%)。依此方法可制成砖面平整,松紧适中,金花茂盛,汤色橙红明亮,滋味醇和回甘的杜仲茯茶。  相似文献   
5.
王达明 《云南林业》2000,21(1):23-23
杜仲是我国特有的药用树种,第三纪子遗的单种科植物,具有多种药用与保健作用,被称为中国神树。 近代医学研究认为。在药理药效方面,杜仲叶与皮具有同等功效。传统中药用杜仲皮而不用叶,认为杜仲胶丝是其主要成分,故以胶丝多者为上品。而现代化学证实,杜仲胶丝是不溶于水的。相反,杜仲叶中许多有效成分甚至是远高于皮的。如绿原酸含量为皮的5.86倍,氨基酸总量为皮的2.19-365倍,钙含量是皮的5.6倍,镁和钠含量是皮的3倍,钾含量是皮的4倍。医学界已普遍认为,杜仲叶更适宜用作保健品。从70年代开始,杜仲以时代…  相似文献   
6.
杜仲产品加工利用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杜仲的经济意义、栽培历史、现状和分布,并着重论述了杜仲的环剥技术和炮制方法,杜仲叶的采集和加工利用,杜仲胶的加工方法等。概括了当前工业利用杜仲的最新理论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09,(4):10-10
最近,浙江省开化杜康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百鸣,捧着欧盟、美国、日本三方颁发的有机产品认证书百感交集,“自2009年1月初网上发布开化杜仲茶获证信息后,仅一个月时间,国外客商纷纷找上门来。目前已签下2万多千克开化杜仲茶的供销合同,是去年海外销量的一倍多。”  相似文献   
8.
杜仲叶中钾、钙、镁、锌和维生素E的含量较高,而钠含量较低。近年来,日本和我国相继开发的杜仲茶,既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饮料,又能充分利用杜仲叶资源以提高杜仲产业的经济效益,但与此相关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参照传统茶叶初制加工工艺生产的杜仲茶,外形差、香气弱、汤色也不够红亮。为了进一步改善品质,和有利于加工时的切碎,在精制时首先必须进行高温复火。复火程度的把握,将直接影响到杜仲茶综合品质的形成。本试验设计了复火温度和复火时间的两因素三水平交叉试验,套用传统茶叶的有关研究方法,对各处理间部分品质成份的变化和风味差异作了比较,以期为杜仲茶的复火精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杜仲茶初制品。 1.2 试验设计  ①复火温度:A:95 ℃,B:110 ℃,C:125 ℃;②复火时间:A1,B1,C1 各1 h,A2,B2,C2 各2 h,A3,B3,C3 各3 h。对照(CK)为杜仲茶初制品。 1.3 复火方法  分别取样品0.5 kg,采用干燥箱恒温持续干燥法复火,重复3次。 1.4 测定方法  ①水份:110 ℃恒重法; ②黄色素、红色素:参照测定茶黄素、茶红素的罗勃兹修正法; ③黄酮类:三氯化铝比色法; ④蛋白质:双缩脲法; ⑤氨基酸:茚三酮比色法; ⑥还原糖、总糖:蒽酮法; ⑦糖胺化合物: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法; ⑧综合品质:参照普通红茶感官审评法。……  相似文献   
9.
试验设计了复火温度(80、100、120℃)和复火时间(1、2、3h)二因素三水平试验对杜仲绿茶精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脱镁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均随复火温度的递增和复火时间的延长而递减,这种递减在120℃时尤为明显,且叶绿素、氨基酸的减少分别快于脱镁叶绿素和蛋白质;糖胺化合物在复火处理的前1h内有所增加,增幅以100、120℃明显大于80℃,但以后均  相似文献   
10.
杜仲茶的保健功效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植物,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和浙江等省,为多年生乔木植物,大多为栽培类型,也有少量野生.国外虽有引种,但大部作为珍贵的观赏植物.杜仲在第四冰川期相继灭绝,只有一个种的子遗在我国幸存下来,至今在世界上还没有找到它的近缘亲属,因此,杜仲只有一个属一个种.我国是杜仲的原产地,栽培历史悠久,素为农家必种树种.远在西汉时中国的第一部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就把杜仲叫做“思仙、思仲”而“列为上品”,并详细记载“杜仲产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