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7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维生素D3本身没有生物活性,在体内需经羟化生成活性维生素 D3才能发挥其生理作用。目前主要通过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转化法来生产活性维生素 D3。化学合成过程复杂、污染严重,不适合工业化生产。而生物转化法条件温和,特异性强,反应步骤少,在制备活性维生素 D3中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参与维生素 D3代谢的哺乳动物 CYP450羟化酶、维生素 D3羟化菌株及生产过程中采用的基因工程方法,并展望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择性抽提、盐析、阴阳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步骤从非亲和性稻瘟菌侵染的120g稻叶中获得了诱导性过氧羟基脂肪酸羟化环氧化酶(POG)的电泳纯蛋白250μg。利用这些纯化蛋白,制备了POG的抗血清。点免疫杂交结果表明,该抗血清效价大于1:5000,其抗原检测灵敏度可达0.05ng,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蛋白印迹结果显示,稻瘟菌侵染可诱导POG在水稻细胞膜上的累积。  相似文献   
3.
大豆磷脂羟酰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豆磷脂羟酰化的研究,所得产品具有良好的乳化性、润湿性和乳化稳定性.结果表明,过氧化氢加入量对产品的质量和主要性质有显著影响,温度对碘值和过氧化值分别有一定的和显著影响,低压蒸汽的量对过氧化值有一定的影响,氢氧化钠加入量对乳化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并得出磷脂羟酰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根据GenBank中Lyc-β基因(X86452)及Lyc-ε基因(Y14387)设计引物,通过高保真PCR从番茄cDNA中克隆到两段长度为302和330bp的Lyc-β基因片段和两段长度为302和288bp的Lyc-ε基因片段。从质粒pCAMBIA-2301(AF234316)克隆出gusA基因长度为168和235bp的2个内含子片段。根据RNAi原理将正、反向序列与内含子连接,之后插入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构建成4组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烟草植株,通过PCR鉴定共获得107株转基因植株。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干扰效果,结果显示经4组干扰载体干扰后,转基因植株中目的基因mRNA含量分别为对照的3.4%、16.4%、15.2%和21.8%。进一步用HPLC对应分析转化株的番茄红素含量,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中番茄红素平均增长量分别为3.4、2.1、3.4和2.0μg/g。同时测定转基因植株中的β-胡萝卜素与叶黄素含量,发现它们根据干扰的基因不同呈现对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对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在棕色和白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差异进行了研究,以探讨sGC在羊驼皮肤中的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GC在棕色羊驼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是其在白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量的0.16倍,且差异极显著(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羊驼皮肤总蛋白中含有与兔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条带,在棕色皮肤中的反应阳性弱于白色皮肤,且差异极显著(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sGC免疫阳性主要分布在白色羊驼皮肤毛囊的毛球上方细胞及细胞间质,而在棕色羊驼皮肤毛囊中,sGC免疫阳性主要分布在毛球底部和外根鞘细胞及细胞间质。结果提示sGC参与羊驼毛色形成。  相似文献   
6.
辣椒倍半萜植保素代谢的分子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克隆辣椒倍半萜环化酶基因的cDNA文库,我们尝试了用紫外线(UV)处理离体辣椒叶片,考察UV对辣椒倍半萜环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UV能诱导辣椒叶片表达倍半萜环化酶活性;不同抗性水平的辣椒品种倍半萜环化酶活性对紫外线的反应有差异,紫外线处理后,抗病品种cm334在24 h 出现酶活性高峰,而感病品种subiche在36~42 h出现酶活性高峰; 在紫外线处理后0~24 h cm334的酶活性高于subiche。UV对辣椒倍半萜环化酶活性的诱导作用与UV的作用方式、剂量及辣椒植株的生育期有关, 紫外线交联处理45 s诱导10叶期的倍半萜环化酶活性最高;5支15 W紫外灯相距20 cm照射15 min低于1支相同的紫外灯处理;在相同的UV作用下,开花前辣椒叶片倍半萜环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开花以后的辣椒叶片。另一方面,紫外线处理是辣椒叶片中的鲨烯合成酶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拟制。  相似文献   
7.
番茄红素ε–环化酶(lycopene epsilon cyclase,LCYE)是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从‘津南实芹’中克隆获得番茄红素ε–环化酶基因AgLCYE。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gLCYE包含1个1 59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29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表明,芹菜和其他物种的LCYE同源性为77.68%,AgLCYE和同属伞形科的胡萝卜LCYE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8.07%。AgLCYE蛋白与胡萝卜LCYE蛋白进化关系最近。AgLCYE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预测的蛋白质三级结构中有9个α螺旋和18个β折叠。无序化分析结果表明,AgLCYE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4个无序化区域。用UPLC方法对30、45和60 d龄芹菜叶中叶黄素和α–胡萝卜素的含量进行测定,30 d时叶黄素含量最高,45 d时最低,45和60 d时无显著性差异,叶片中的叶黄素含量均高于叶柄。芹菜叶片和叶柄中均没有检测到α–胡萝卜素的存在。荧光定量表达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生长期的增加,叶片中AgLCYE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叶柄中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CYP27B1是血清活性维生素D_3合成的关键酶,根据Gen Bank报道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Hep G2细胞的c DNA为模板,扩增CYP27B1的编码区,构建CYP27B1的真核表达载体,在293T细胞表达并检测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载体pc DNA-CYP27B1构建成功,pc DNA-CYP27B1及对照质粒pc DNA分别瞬时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CYP27B1在293T成功表达。HPLC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表达的CYP27B1能羟化25(OH)D_3生成1α,25(OH)_2D_3。  相似文献   
9.
番茄红素环化酶基因片段克隆及反义表达载体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已知的番茄红素环化酶基因,即13环化酶基因和s环化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番茄叶片的RNA,经RT—PCR反应,扩增出723bp和569bp的目的片段,将它们分别连接到pEASY—T1 Cloning Vector上,测序鉴定其正确性。克隆到载体上的13环化酶基因用BamHI和SmaI双酶切,将基因反向插入PROK2表达载体上,构建PROK2-LYCb反义表达载体。同样连接到克隆载体上的s环化酶基因用BamHI和XbaI双酶切,将基因反向插入PROK2表达载体上,构建PROK2-LYCe反义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β-环化酶(LYC-b)基因反义表达对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为番茄品质育种提供新方法。【方法】以番茄品种"TTI1117A"和"灵光3号"为材料,构建了分别由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GUS标记基因和反义LYC-b5′基因双价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GV3101介导,将基因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采用GUS、PCR以及RT-PCR、Northern杂交进行检测,并测定了转基因植株果实中的番茄红素含量。【结果】由GUS、PCR检测结果可知,筛选出1株"TTI1117A"和4株"灵光3号"转基因植株;RT-PCR、Northern杂交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RNA水平上已经表达;对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均高于未转基因植株。【结论】LYC-b基因的反义表达具有提高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