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林业   8篇
农学   89篇
基础科学   1篇
  42篇
综合类   235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129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角蛋白关联蛋白是羊绒主要的结构蛋白之一,依据氨基酸的成分,基本上可分为超高硫、高硫和富含甘氨酸/酪氨酸三种角蛋白家族.从构建的成年山羊皮肤cDNA文库和ESTs分析中发现了与绵羊KAP7-1cDNA高度同源的gKAP7-1cDNA,在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达到96.8%,编码85个氨基酸,甘氨酸和酪氨酸的含量为30.12%.在GeneBank中的注册号是AY510121.1,有3个拷贝数.原位杂交显示它在皮肤初级毛囊的皮质层、表皮层和次级毛囊的皮质层有强烈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石蜡切片中端粒酶检测的可行性及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0例乳腺癌冰冻切片及73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石蜡切片中端粒酶的表达及活性。结果端粒酶在乳腺癌石蜡切片中的敏感性为(46/53)86.7%,与冰冻切片中(27/30)90%的敏感性无差异(P>0.05);乳腺癌端粒酶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3/12)25%(P<0.01)和乳腺良性肿瘤(0/8);端粒酶活性与乳腺癌分级、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石蜡切片中端粒酶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作为早期乳腺癌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1969年美国耶鲁大学Gall和Pardue首先创立了原位杂交技术,确定了爪蟾核糖体基因定位于卵母细胞的核仁中。与此同时,Buongiomo—Nardelli和A maldi John及其同事等相继利用同位素标记核酸探针进行了细胞或组织的基因定位。Oah应用3H标记的兔乳头状瘤病毒cRNA探针进行了兔乳头状瘤组织的冰冻切片进行杂交,首次用原位杂交技术检出病毒DNA在细胞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火柴头染色体核型及核糖体基因原位杂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火柴头是一年生单子叶恶性杂草,具有地上和地下茎同时开花结实的特殊习性。研究表明,地上和地下部分种子产生的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核型相同,中期染色体平均长10μ,体细胞染色体核型由两对随体染色体(染色体5和9)、4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3,8,11)和5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染色体2,4,6,7,10),属对称型。核型公式为2n=22=4m 5sm 2st。核糖体基因(45S)位于两对随体染色体的核仁组织区,杂交信号在两对染色体上的程度不同,表明了该基因的拷贝数在位点间有差别,并明确证实地下种子是正常自花受精的结果。本文对利用核糖体基因作为分子标记,通过原位杂交进行植物染色体的识别和染色体的进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家鸡染色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由于现代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尤其是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出现,使家鸡的染色体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作者从家鸡染色体核型研究简史、显带研究及其现代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3个方面对家鸡染色体研究进展作一概述,旨在对其有一较系统全面的了解,以促进其进一步研究,并为其它禽类的染色体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小麦品系CH5383是源于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的兼抗多种小麦病害的新种质。为明确其抗性来源和外源DNA片段的渗入位置,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CH5383进行分析,GISH分析未发现外源信号,FISH结果观察到CH5383的3BL染色体端部与对照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中国春相比有明显的重组信号,初步推断CH5383染色体3BL端部可能有中间偃麦草DNA片段插入。用135对PLUG(PCR-based landmark unique gene)标记对CH5383、中国春和多个近缘物种进行扩增分析,发现位于3B染色体长臂端部的引物TNAC1383,能在CH5383和中间偃麦草中扩增出大约1 300 bp的特异DNA产物。从而进一步证实,CH5383是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小片段渗入系,携带抗条锈病基因的外源中间偃麦草DNA渗入片段位于3B染色体端部0.81-1.00区段。CH5383可以作为优异的小麦抗病育种新种质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3H 胸腺嘧啶标记窄颖赖草 (Leymusangustus)花粉结合电镜自显影的方法证明受辐照窄颖赖草花粉DNA进入了小麦胚囊 ,运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证明所得杂种为真杂种 ,经辐照花粉获得的普通小麦J 1 1与窄颖赖草杂种中窄颖赖草染色体发生了数目和结构变异  相似文献   
9.
鸡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是重要的遗传学指标,基因定位的染色体原位杂交;染色体组型分析;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核型观察等这些研究,制备染色体标本无疑是这些实验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地高辛(DIG)标记的DNA探针,对体外生产的不同日龄(3,5,6,7,9d)的牛孤雌发育胚胎细胞中干扰素(IFN)τ基因表达产物mRNA进行原位杂交,研究牛孤雌发育胚胎中IFN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IFNτ基因从第6d的早期囊胚开始表达,第7d囊胚的IFNτ表达量明显提高。胚龄相同而发育阶段不同的胚胎IFNτ表达量有差异,第9d的孵化囊胚IFNτ表达量要高于未孵化囊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