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光胁迫对沙冬青叶绿素荧光特征和光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LI-6400测定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的沙冬青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下的叶绿素荧光特征和光呼吸变化,进而研究其光破坏防御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可作为衡量沙冬青光胁迫程度大小指标,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总光合速率(Pt)、非光化学猝灭(qN)、光呼吸速率(Rp)和Rp/Pt等指标的光进程曲线临界点值和临界点光强度与Fv/Fm的关系都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随着Fv/Fm降低,光胁迫程度增加,导致沙冬青光胁迫的最小光合有效辐射降低。可见,沙冬青光破坏防御的一种策略是在胁迫程度较小时通过提高热耗散和光呼吸相对比值(Rp/Pt)来消耗过剩能量,而在胁迫程度较大时可通过增加抑制热耗散和光呼吸的光合有效辐射实现对过剩光能的消耗。  相似文献   
2.
沙冬青根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孙祥  于卓 《干旱区研究》1994,11(1):53-56
沙冬青为轴根冬植物,主根粗壮,侧根发达。根系分布与土壤基质条件密切相关,基主体部分集中在0-30cm土层内,根瘤位于侧根末端。冠幅平均为0.76m^2的沙冬青,单株平均根系干重231.6g,体积411.1cm^3、表面积13775cm^2。  相似文献   
3.
冷休克结构域蛋白(CSPs)是含有不同数量冷休克结构域(cold shock domain,CSD)的低温响应蛋白,在低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为材料,克隆得到了冷休克结构域蛋白基因AmCSDP。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AmCSDP(Gen Bank登录号:KX756575)全长540bp,编码180个氨基酸,二级结构由8.9%的α–螺旋、47.8%的β–折叠和43.3%的无规则卷曲组成,其N端含有冷休克结构域。进化分析表明沙冬青与花生同源性最高。构建了AmCSDP真核表达载体Pcambia2300-35S-AmCSDP-OCS,经农杆菌介导转入本氏烟中。对转基因T1代和野生型烟草进行4℃低温胁迫处理,结果证实转基因本氏烟比野生型的耐冷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矮沙冬青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矮沙冬青在民勤地区引种栽培的苗期表现看出,矮沙冬青在生长和发育诸方面都表现出对引种地民勤干旱荒漠气候的较强适应能力,对各种灾害性因子也有很强的抵御力;种植在保水性好的沙壤土上,不仅利于保苗,也有利于苗木的生长;播种前种子需用浓硫酸腐蚀处理30分钟,合适的播种覆土厚度为2-3cm。  相似文献   
5.
濒危植物沙冬青人工种群建立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人工种群是保护荒漠珍惜濒危植物沙冬青、扩大沙冬青种质资源、建立种质基因库的根本途径。播种苗移植造林和直播造林是建立沙冬青人工种群的2种途径。在干旱沙区,如何提高移栽成活率是沙冬青移植造林中最大的技术难题,而直播造林往往受到土壤水分条件的限制。试验从两条途径入手,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探试了不同浓度的ABT生根粉(3号)、苗木截体处理和苗龄对沙冬青苗木移植成活率及其生长状况的影响,试验总结了在年降水量小于150mm的干旱沙区进行沙冬青大田育苗的各个技术环节,同时对沙冬青直播造林中种子处理、馅播技术和人工种群的抚育管理也进行了一定的试验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135个地理分布数据,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选择19项环境因子预测沙冬青未来的分布格局及面积。结果表明:1)模型模拟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990和0.988,模型的预测结果可靠;2)沙冬青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西部地区、宁夏北部、甘肃东部地区以及蒙古国南部;3)模型模拟当前沙冬青的分布面积为6.3×105 km2,模拟2050年沙冬青的分布面积为9.1×105 km2,沙冬青分布范围和种群面积将呈增加趋势;4)影响沙冬青分布的主要因子为最冷季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气温、最热季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最湿月降水量和年降水。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沙冬青适生分布的划分,也为沙冬青调查与监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沙冬青是亚洲荒漠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由于分布范围狭小、人为调查困难、资源分布不清,加上人类活动的破坏,其数量正在不断减少。快速、准确识别其生长状况、种群动态对进一步研究沙冬青种群分布及生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便携式地物光谱仪测定不同龄级沙冬青反射光谱,利用马氏距离法对其原始光谱、一二阶微分谱特征差异波段选取分析;将冠层原始及其微分光谱与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分析。通过其相关性的大小理解沙冬青的生长状况与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龄级沙冬青原始光谱曲线趋势较接近,符合植被光谱特征的规律性,幼龄沙冬青反射率差异较明显;不同龄级微分光谱曲线基本一致,幼龄峰值起伏变化显著,极大峰值位于719 nm处,主要受幼龄沙冬青长势的影响;2)通过分析得出马氏距离法对不同龄级沙冬青光谱差异显著波段的选择具有显著性,且所选择波段均为光谱特征波段;3)冠层光谱与叶绿素相关性分析得出不同龄级与叶绿素的敏感波长均为<740 nm的可见光波长范围内,说明可见光波段属于沙冬青叶绿素光谱反应的敏感波;与原始光谱相比,经过导数处理的微分光谱与叶片叶绿素的相关性更高,且相关性大的波段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新疆沙冬青种子特性分析及萌发条件的优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淼  杨坤  赵红艳 《种子》2007,26(3):7-9
以生长在新疆乌恰县境内的新疆沙冬青种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种子特性以及萌发条件优化选择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果荚天然虫蛀率为63.67%,籽粒天然虫蛀率为25.16%,籽粒天然结实率为76.21%,籽粒的种径大小为长(6.232±0.14)mm,宽(4.917±0.25)mm,厚(1.609±0.1)mm,瘦籽率为3.15%,饱满种子千粒重为35.63g,瘦籽千粒重为18.36g。根据所测定的各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和种子发芽指数高低来优化选择最适宜的种子萌发条件,优化选择的结果:种子播种深度为2cm、土壤含水量为20%、温度与光照条件为30℃/10℃.14h/10h。  相似文献   
9.
沙冬青抗逆性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华  贾桂霞  丁琼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121-121
豆科植物沙冬青是中国西北方荒漠地区特有的超旱生常绿阔叶灌木,所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抗逆性非常强,被列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对沙冬青的抗逆性作了综述,从抗旱、抗寒、耐盐和抗风沙等4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分析了沙冬青能在逆境中得以生存的原因及其适应恶劣环境的机理,并对其开发应用前景作了进一步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0.
Functional analysis of cold-inducible cDNA clones in the legume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