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8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林业   335篇
农学   407篇
基础科学   49篇
  107篇
综合类   3750篇
农作物   351篇
水产渔业   136篇
畜牧兽医   424篇
园艺   1338篇
植物保护   568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400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411篇
  2005年   381篇
  2004年   323篇
  2003年   313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盐帮菜是川菜中有特色的地方菜类,作为一种地域饮食文化,一直受到大众的推崇,尤其是在川渝地区人们 很是喜爱。原为小河帮菜系,因其发源于自贡,历史悠久、口味独特,故而得名为自贡盐帮菜。为了挖掘自贡盐帮菜的 地域特色与文化发展现状,基于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文章以自贡盐帮菜菜馆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网络大数 据调查法和归纳分析法,分析盐帮菜馆的传播与发展现状。自贡盐帮菜作为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文化菜品的地域特色 主要为盐文化、食材的地域性。自贡盐帮菜保持着麻辣鲜香的口味,并不断由自贡传播到其他地区,就自贡盐帮菜文 化菜馆的分布而言,具有相对集中的特征。从文化源地、文化扩散来看盐帮菜已形成了地理核心区,即以西南地区为 主的地理核心区和更大的文化扩散影响区。  相似文献   
2.
通过绿盲蝽对11个不同葡萄品种的新梢和叶片为害调查,结果表明绿盲蝽对不同葡萄品种具有选择偏好为害特性。绿盲蝽对于美人指、香妃、爱神玫瑰品种新梢为害率均达100%;对香妃、火焰无核品种叶片为害率分别达76.01%和68.72%。  相似文献   
3.
本规程规定了高原夏菜甘蓝生产技术的术语定义、产地环境、产量指标、主要栽培管理技术、采收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适用于甘肃省高原夏菜甘蓝生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刺槐小皱蝽、豆荚螟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采取人工捕杀、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减轻危害。  相似文献   
5.
羊奶菜酱菜是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当地居民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传统酱菜之一,其手工制作技艺至今仍在现有生活中保存完整。但是,在现有文献中,关于羊奶菜酱菜制作技艺的记录很少,加之速食文化的兴起,都阻碍了对当地特有酱菜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实地调查,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对云南建水县羊奶菜酱菜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进行记录,以便对其进行更好的传承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河北省棉田绿盲蝽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于2011-2015年在河北省沧州植棉区开展了棉田绿盲蝽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包括色板诱杀、性信息素、频振式杀虫灯和高效生物农药应用等,并逐步构建了针对棉田绿盲蝽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根据相关研究发现,该绿色防控技术对棉田绿盲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与常规防治区相比,减药控害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高原夏菜甘蓝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害定西市高原夏菜甘蓝的病虫害有"四病三虫",其中以甘蓝枯萎病和小菜蛾危害最重,通过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减轻了甘蓝病虫害的发生,为生产优质甘蓝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饥饿情况下蠋蝽种内互残行为发生时期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饥饿情况下蠋蝽种内残杀行为的发生时期和影响因素,指导蠋蝽规模化繁育和释放,本文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和密度下的蠋蝽种内残杀行为。研究发现:蠋蝽对卵粒的种内互残行为主要发生在饥饿24 h以内,雌性蠋蝽对卵粒的取食行为显著强于雄性蠋蝽,取食比例是雄性的2.80~3.25倍、取食量是雄性的18.75~21.20倍,雌性取食下的卵粒羽化率为70.66%,显著低于雄性和对照的86.59%和87.88%。发育时期和饲养密度均显著影响蠋蝽的种内残杀行为,主要发生在饥饿后的19.63~36.00 h,并且1、2、3龄若虫没有表现出种内残杀行为,4龄以后种内残杀行为显著;低密度下蠋蝽种内互残行为不显著,但高密度会增强种内互残行为,且随密度的增加,种内互残行为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高效氯氟氰菊酯对东亚小花蝽雌成虫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比较分析了LC25、LC50、LC75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3日龄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后,对大豆蚜捕食量、寻找效应、猎物密度效应、种内分摊竞争效应和功能反应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对照组与LC25、LC50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的东亚小花蝽成虫受猎物密度效应影响明显,而LC75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的东亚小花蝽成虫受猎物密度效应影响不明显;在药剂浓度为0 mg/L和140 mg/L时,捕食量达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2.33和0.83头,寻找效应达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96和0.10;受不同浓度药剂胁迫的东亚小花蝽成虫对大豆蚜的捕食能力和寻找效应均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捕食量随大豆蚜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多,种内竞争分摊强度随小花蝽数量增加而增强,平均捕食量降低;在LC50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下,东亚小花蝽成虫捕食作用率方程为E=0.1255P-0.2956,分摊竞争强度方程为I=0.5401logP-0.0033。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