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81篇
  免费   775篇
  国内免费   702篇
林业   2388篇
农学   468篇
基础科学   87篇
  1029篇
综合类   6008篇
农作物   316篇
水产渔业   885篇
畜牧兽医   1910篇
园艺   447篇
植物保护   1220篇
  2024年   211篇
  2023年   609篇
  2022年   591篇
  2021年   571篇
  2020年   493篇
  2019年   552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397篇
  2016年   468篇
  2015年   441篇
  2014年   642篇
  2013年   624篇
  2012年   787篇
  2011年   840篇
  2010年   744篇
  2009年   672篇
  2008年   695篇
  2007年   670篇
  2006年   620篇
  2005年   505篇
  2004年   389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339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3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淡水渔业》2021,51(3)
为了解曝气联合投加菌藻对湖泊水体的生态效应,于2019年7月24日-10月16日,在白洋淀沟壕中开展了曝气联合投加菌藻的水体生态修复试验,对比分析了修复水体和未修复水体的理化指标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试验期内,曝气联合投加菌藻修复技术对水体总氮(TN)、总磷(TP)浓度的影响并不明显,但能显著降低水体亚硝态氮(NO~-_2-N)浓度,同时明显减少了上下水层的溶解氧差异,对打破水体上下分层具有明显效果;进行生态修复的水体中,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逐渐由枝角类的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长肢秀体溞(Diaphanosoma leuchtenbergianum)向桡足类的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sp.)、桡足幼体(Copepodid)和无节幼体(Copepod nauplii)转变,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趋于小型化;生态修复区内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和密度有明显降低的趋势。综合结果来看,曝气联合投加菌藻修复技术能显著降低湖泊水体的亚硝态氮浓度,打破水体上下分层状态,同时使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和密度明显降低,使其物种趋于小型化。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较为合理且高效的石漠化植被修复的治理模式,为今后选择治理石漠化的植被组合提供参考依据.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设置样地,选择3种治理模式:模式一为针叶林(马尾松、柏木),模式二为阔叶林(壳斗类,杂灌),模式三为灌木林(荚蒾、杂灌),分析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土壤养分状况、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模式下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为细菌>真菌>放线菌;模式二治理下的土壤呈弱碱性,土壤养分含量高于其他2种模式,土壤微生物具有更高的多样性,罗尔斯通氏菌菌属(H16)、Gaiella、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Haliangium、子囊菌门(Ascomycoat)、担子菌门(Basidiomycete)、接合菌门(Zygomycota)是其优势菌属,且与土壤中大多数营养物质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石漠化治理效果表现为模式二>模式一>模式三,所以模式二的石漠化治理能力更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高寒草甸天然草地补播乡土物种对草地群落稳定性的影响,本试验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异针茅(Stipa aliena)、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溚草(Koeleria cristata)、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扁蓿豆(Melissitus rutenica)、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混播组合,于2017年在青海省贵南县天然草地上进行补播。试验采用方差比率法(Variance ratio,VR)、M.Godron贡献定率法(Contribution law)以及生物量稳定性分析方法,结果表明:5种组合补播后使得群落联结性降低、生物量稳定性增大,群落整体稳定性增强,正向着稳定方向发展;5种组合中,组合D (扁蓿豆+星星草+垂穗披碱草+异针茅+溚草)的生物量稳定性最大,是对草地恢复最有效的物种组合。本试验筛选出了对草地生态修复最有效的物种组合,为草地保护及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昆虫性信息素具有生物活性高、使用简便、专一性强等特点,利用性信息素作为害虫防治新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昆虫性信息素的概况、生物学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前景作一定程度展望,旨为昆虫性信息素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不合理使用,导致"3R"问题持续存在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生物防治产品及技术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作用越发重要。天敌昆虫的生长发育及存活期往往很短,探索其储存技术是天敌昆虫规模化生产中的关键性环节。低温贮藏可以延长天敌昆虫的寿命,进而可以为生物防治提供充足、稳定的天敌产品。因此,天敌昆虫低温贮藏一直是生物防治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围绕天敌昆虫低温贮藏这一环节,就低温诱导天敌昆虫滞育虫态、冷驯化对昆虫低温贮藏效果的影响、低温贮藏对天敌昆虫适合度(寿命、羽化率、性比、个体尺寸大小、飞行扩散能力等)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天敌昆虫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及应用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粉虫(TenebriomolitorL.)幼虫体中微量元素的测定王晓容,黄小丹,古芳芳,林栋柱,沈宜昌,郑伟洁(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中心实验室,广州510225)(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食品科学系,广州510225)关键词黄粉虫,微量元素,原子吸收THEDE...  相似文献   
9.
吴凡 《福建农业》2005,(5):32-33
害虫是农业生产的一大灾害,防治害虫大多使用化学农药,但严重污染了环境,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后果,因而化学技术正逐渐用无公害的生物技术所取代,用以防治害虫,并取得了喜人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树木挥发物对植食性昆虫的诱导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挥发物质对植食性昆虫取食,产卵所产生的诱导抗性是树木与昆虫的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树木与植食性昆虫之间发展了一套互相调节,自身开拓资源,产生生存对策的复杂相互关系,本文着重阐明了树木与植食性昆虫的互相策略,诱导抗性的生物化学基础以及诱导抗性在调节植食性昆虫种群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