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醛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现有甲醛检测的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色谱法、荧光法、化学发光法及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等,比较了现有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建立简便、快速和灵敏的甲醛检测方法成为今后对甲醛检测方法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夜光藻与浮游生物关系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2年4-5月在东海122°~123°30′E、29°~32.N海域的海洋综合调查资料,对中型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区春季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平均丰度高达6 531 ind·m-3(41~48 576 ind·m-3),夜光藻呈南北高、中间海域低的分布特征;高密集区(>10 000 ind·m-3)位于东海北部122°30′E以东、31°30′~32°N和南部29°~29°30′N海域;长江口及杭州湾近海(122°15′E以西)丰度低.夜光藻丰度与网采浮游植物总丰度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性(R=O.75,P<0.001);与表层水样中硅藻和大型浮游桡足类丰度呈非线形相关关系,前者可用Yield Density模型拟合,后者可用Johnson Schumache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3.
红毛藻中多组分藻胆蛋白及其亚基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DEAE-52离子交换柱对红毛藻(Bangia fusco-purpurea Lyngb.)中的藻胆蛋白进行分离,依次洗脱出蓝色、紫色、深红色、红色和浅红色等几种组分的藻胆蛋白;经光谱分析发现蓝色组分为R-藻蓝蛋白,紫色组分为1种三峰型的藻胆蛋白,深红色组分和红色组分为2种不同但又非常相似的藻红蛋白,其中深红色组分可能与某些色素物质结合较为紧密,而最后洗脱出的浅红色组分则为变性的藻红蛋白。尿素洗脱结果表明,蓝色组分的R-藻蓝蛋白是由2种双峰型的亚基构成。本研究旨为揭示藻胆蛋白的能量传递机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向螺旋藻培养液中添加固体CaCO3粉末的方法,获得了富钙螺旋藻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螺旋藻的细胞壁和生化组分进行钙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壁在钙的富集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螺旋藻细胞吸收富集的钙中,约有96%结合在细胞壁上;而糖类物质在有机钙的形成方面起了较为主要的作用,约有88%的有机钙与糖类物质结合,螺旋藻的生物富钙机制可能主要依靠细胞壁的吸附作用以及糖类物质的离子交换和主动运输来实现。对螺旋藻的生化分析显示,螺旋藻富集钙后,糖和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而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有较大地提高,前者可能与细胞壁的通透性及钙信号的刺激有关,后者则可能与螺旋藻自身的适应性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鸡蛋内容物扩散面积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规律,将240个白来航蛋鸡鸡蛋随机分成12组,每组20个,每两天测量一次鸡蛋内容物扩散面积、气室高度、哈氏单位和蛋白pH值。结果表明:蛋黄扩散面积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呈阶梯型增长;外稀蛋白扩散面积在贮存前期增加缓慢,后期快速增加;与之相反,内浓蛋白扩散面积前期快速增加,后期增长缓慢。鸡蛋全部内容物扩散面积具有优于气室高度、哈氏单位和蛋白pH值的与贮存时间的线性关系,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分辨率高,因此鸡蛋全部内容物扩散面积可以作为一种精确评价鸡蛋新鲜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米氏凯伦藻对海洋生物致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已成为我国海域主要的有毒赤潮藻。仅2012年在我国浙江和福建海域就连续爆发了12起米氏凯伦藻赤潮,造成大量养殖鲍死亡,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人民币。本研究通过收集国内、外最新报道,探讨了米氏凯伦藻赤潮对各类海洋生物,主要包括海洋浮游动物、贝类、鱼类以及哺乳类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溶血毒素是米氏凯伦藻赤潮引发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直接接触活的米氏凯伦藻细胞是导致浮游动物死亡的主要途径;米氏凯伦藻产生的溶血毒素和鱼毒素,可溶解鱼类的鳃组织,从而造成鱼类死亡。然而,关于米氏凯伦藻产生的溶血毒素是否会在贝类体内累积、在贝类体内的迁移和转化规律、米氏凯伦藻赤潮对鲍鱼死亡的致死途径与致死机制、溶血毒素在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否会发生改变、这些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机制与综合作用等问题还不了解,这些问题亟待深入的研究。米氏凯伦藻溶血毒素的研究报道还处于起步阶段,毒素以何种方式导致红细胞破裂、不同红细胞膜上组分的差异和毒素的溶血活性是否存在对应关系等问题也都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海洋微型浮游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浮游生物个体小(一般小于20μm),但在海洋生态系和食物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水产养殖业、污染等方面密切相关。因此,目前对它们的初级生产力、光合作用、分布、饵料、培养和污染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在简单介绍微型浮游生物的基础上,对这些方面作了综述,并讨论我们的初步实验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8.
硅藻是海水养殖水体浮游植物和底栖藻类中的最主要类群,也是鱼类、贝类和虾类的重要饵料生物,在养殖水体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生态作用。本文对海水养殖水体硅藻的种类多样性、微型硅藻的分布与作用、硅藻的分类研究、硅藻的营养价值与饵料作用等进行了综述,为丰富硅藻的分类学和多样性研究、优化养殖环境、提高养殖动物生产力等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于2005年5月(春季)和11月(秋季)对浙江省象山港海域底栖硅藻进行采样调查,分析底栖硅藻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特征,并讨论底栖硅藻与水温、盐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共鉴定硅藻46属179种,硅藻种类数在春季共有46属164种,秋季减少到22属52种。种类组成以广温种为主,其次是暖水种和温水种。主要优势种有柱状小环藻(Cyclotella stylorum)、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等。细胞丰度范围在(0.007~6.851)×103个/g之间,平均值为1.522×103个/g。春季硅藻丰度较高,平均值为2.974×103个/g,秋季为0.071×103个/g。不同站位间硅藻的分布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硅藻细胞丰度最高值位于港顶部鱼排密集区9号站位,春季细胞丰度值为6.851×103个/g,秋季细胞丰度值为0.143×103个/g。硅藻丰度较高的有位于鱼排区的3号、4号、5号、7号站位,其余较低。硅藻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春季较高,秋季降低。底栖硅藻数量分布随季节变化明显,与盐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高产β-胡萝卜素杜氏藻突变株的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紫外辐射诱导巴氏杜氏藻Dunaliella bardawil突变,经初筛和复筛,初步获得一株巴氏杜氏藻的突变株,对两者从细胞形态特征、β-胡萝卜素含量、蛋白质SDS-PAGE电泳以及总DNA的RAPD扩增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两者均为卵圆形,但原种直径仅为突变后藻株直径的60%,颜色差异明显;突变株的β-胡萝b素含量为原种的6.2~15.5倍;两者遗传相似系数为0.868,与突变株的一般要求相符。鉴于此,确认其为高产β-胡萝卜素的新突变株,命名为Dunaliella bardawil variant 4-5Sun & Li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