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6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居玉玲  王炳君 《蔬菜》1999,(3):20-21
马铃薯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农作物,我国的栽培面积达400万hm’,马铃薯为无性繁殖植物,极易感染病毒而引起种性退化,因此留种困难。许多国家每年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种著,我国则是北种南凋,由于用种量大门.5-Zt/hm’),每年调种时,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80年代以来,天津市蔬菜所创建了“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生产技术”及扩繁体系,并取得重大进展。一、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生产技术是应用生物技术与无上栽培技术相结合进行敞开力防蚜)、工厂化周年生产脱毒微型种薯的方法,分以下三个步骤1.脱毒组培苗的生产马铃薯脱毒苗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天津地区食用菌生产发展较快。为了选出适合在当地自然条件下栽培的金针菇优良菌株,笔者于1988~1989年对七个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转无毒基因马铃薯抗晚疫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危害全球马铃薯生产的严重病害.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把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以增强抗病性被证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应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将具有能激活植物自身防御系统的无毒基因与适合于植物背景、非专一性的病原物诱导启动子组合成嵌合基因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中.通过农杆菌或基因枪的介导转化植物,可筛选出高效广谱的抗真菌和细菌病害的转基因植株.本研究从病原细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中获得的无毒基因avrD(0*93kb)和从病原真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中获得的无毒基因Elicitin(0.294kb)分别与非专一性病原物诱导启动子Pill和BG组成含2个嵌合基因(Pill-avrD,BG-Elicitin)的植物表达载体pYH144和pYHEt.通过农杆菌LBA4404介导转化马铃薯,其中用pYH144载体转化2个品种(克新1号,2号),用pYHEt载体转化3个品种(Desiree,克新2号,4号),通过组织培养分别获得潮霉素(HygromycinB)标记的转基因马铃薯试管苗.将转基因试管苗扩繁,应用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生产技术获得转无毒基因微型薯,在温室(15~25℃和湿度高)条件下,观察转无毒基因马铃薯植株中对晚疫病菌自然感染的抗性.1998年和1999年(每年的3-5月)的温室试验初步表明用avrD和elicitin基因分别转化的转无毒基因马铃薯植株都具有较明显的对晚疫病菌侵染的抗性,大部分转基因植株不表现或表现轻微的感病症状,对照植株(未转化)则表现明显的感病症状.转基因植株生长正常,且在感染后期(恢复期)生长良好.对照植株在恢复期生长弱和缓慢.在获得较多数量的转无毒基因马铃薯微型种薯的时候,将进行人工接种晚疫病菌和田间种植试验,从中筛选出抗真菌病和细菌病的转基因马铃薯株系.  相似文献   
4.
猴头菇十二个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笔者从全国各地引进20余个猴头菇菌株,经初试选出12个菌株,1995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复壮、筛选出适合天津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菌株2个,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法测定各菌株间的同工酶,为以后研究猴头菇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 1号菌株:猴头22,引自福建省宁德地区宁古食用菌所;2号菌株:猴头511,引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3号菌株:三明猴头菇,引自福建省三明市真菌所;4号菌株:冀微猴头菇,引自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5号菌株:猴头93,引自山东师范大学;6号菌株:天农猴头菇,本所组织分离;7号菌株:猴头1,引自山东师范大学;8号菌株:he8猴头菇,引自天津市林果研究所;9号菌株:H-8野猴头菇,引自山西农业大学;10号菌株:长刺猴头菇,引自湖北省仙桃市;11号菌株:农大猴头菇,引自北京农业大学;12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马铃薯脱毒小薯5个不同粒度水平和3个密度水平下的生产能力和种薯的投入产出情况.通过试验,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处理的主要经济性状的表现.综合评价了不同处理的利用价值,筛选了可用于生产的较好的粒度和密度水平。试验结果表明:0.5~10.g的脱毒小薯是田间生产较好的粒度水平,合理的种植密度为9000株/亩。  相似文献   
6.
扑菌唑50%WP在蘑菇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制订扑菌唑在蘑菇上安全使用标准,采用温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扑菌唑在蘑菇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GLC法测定了扑菌唑在蘑菇和土壤的残留量。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扑菌唑在蘑菇和土壤中消失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1.5-4.3d和7-10d。按推荐剂量使用,在蘑菇中的最终残留量低于0.0017mg/kg。  相似文献   
7.
以江阴当地比较受欢迎的传统香糯芋艿品种为外植体,进行了芋艿茎尖培养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江阴农家品种芋头进行组培快繁,外植体用75%乙醇处理60s、再用0.1%HgCl浸泡3min的方法,污染率最低,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4.5mg/L+NAA0.5mg/L,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6-BA0.05mg/L+NAA0.2mg/L。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打破休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激素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贮存在 3种温度下 ,4个不同处理的微型薯内源激素GA3、IAA和ABA含量的变化及对微型薯休眠的影响 ;微型薯经外源激素和化学药剂处理后 ,在不同贮存温度下 ,观察其萌芽状况。结果表明 :GA3,ABA和IAA的含量呈上下起伏的变化 :萌芽前 ,ABA含量下降 ,而GA3含量上升 ,二者的比值随着打破休眠而缩小 ;在外源激素和化学药剂处理试验中 ,1%硫脲浸泡微型薯 1h ,在 2 5℃条件下萌芽最早 ,且芽长而粗 ;10mg/LGA3和 10mg/LIAA 10mg/LGA3亦能提前打破休眠 ;温度对促进微型薯的萌芽及对外源激素和化学药剂的吸收和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卡拉胶和琼脂为固定物,对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用卡拉胶培养的组培苗生长明显快于琼脂培养基的组培苗,且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10.
袋栽猴头菇     
人工袋栽猴头菇即以塑料袋取代750毫升的玻璃栽培瓶,整个程序为配料、拌料、装袋、灭菌、两头接种、发菌、两头采收。其优点是:1.发菌快、出菇早。瓶栽为瓶口一头接种,菌丝从瓶口往底部延伸,发菌期长。袋栽两头接种,菌丝由两头向中间汇总,发菌期短,一般情况从接种到采菇仅需35天。2.质量好,产量高。头潮菇个头整齐,刺短。每个平均重量为75克,最重达108克,生物学效率在82%。3.投入低、产出高。栽培瓶投入的费用是塑料袋的3~4倍。瓶栽猴头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