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0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用自然感染马阳性血清及兔免疫血清制备的马鼻肺炎荧光抗体(EHV_1·FA),和马鼻肺炎病毒(HEV_1)不同毒株以及从匈牙利引进的Bartha株标准毒均产生特异性荧光。通过对不同滴度地鼠肾细胞培养液内抗原的测定,表明EHV_1·FA法比补结反应及细胞病变法敏感,高1~2个滴度,应用冰冻切片直接荧光染色检查乳地鼠31份,肝阳性率为83.8%,肺阳性率为77.4%,对照10份均为阴性。检查人工感染HEV_1流产胎儿5份,肝阳性率为100%,肺阳性为80%,检查2份健康驴胎儿,均为阴性。表明应用冰冻切片、直接荧光染色检查马鼻肺炎病毒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用从患貂病毒性肠炎(MVE)死亡水貂分离的强毒株,经牛睾丸细胞(CT)和猫肾传代细胞(CRFK)混合培养,强迫传代、克隆培育的MVE弱毒株扩增制苗,给不同品系水貂注射或口服1 ̄5ml,未发生临床反应。注苗后12、60、70天和6个月攻毒,100%保护;对照水貂全部发病,50%死亡。通过对651只(次)水貂的安全性、免疫原性、遗传稳定性试验和中和抗体测定及同居感染试验,证明该弱素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常用的预防鸡新城疫感染的疫苗主要有4种:中发系的Mukteswar(Ⅰ系苗)缓发系的B_1(Ⅱ系苗)、F(Ⅲ系苗)和Lasota(Ⅳ系苗)。这些疫苗对我国鸡新城疫的防制具有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养禽业的发展和疫苗的普遍使用,免疫鸡群中非典型新城疫的报道不断增多,并有持续上升的趋势,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亦  相似文献   
4.
从自然发病死亡貂体内分离到1株水貂病毒性肠炎(MVF)强毒株-MEV,将该株病毒在犊牛睾丸(CT)细胞和猫肾传代细胞(CRFK)上混合培养进行适应。当传至56代时,在CT细胞上出现细胞病变(CPE),而后单独在CT细胞上传至70代,经终点稀释克隆和鉴定获得一弱毒株。以其制备的CT细胞弱毒疫苗,给每只貂注射或口服1~5mL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注苗后12、60、72、180d攻毒,保护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5.
关于马鼻肺炎的补体结合试验,国内尚未见报道。国外的报道虽然不少,但方法各不相同,如在抗血清的制备方面,Kawakami等(1962)采用脑内及腹腔免疫法;Kerny(1970),用静脉结合肌肉注射的方法;Bunous等(1972),用加佐剂的抗原反复肌肉注射的方法;还有经鼻腔接种免疫的方法(Gutekuns)等等(1978)。在抗原制备上曾有用超速离心,高速高心、乙醚处理以及超声波处理等方法。就我国分得的马鼻肺炎病毒(EHV_1—0102毒株)来说,究竟采用什么方法较好?尚不清  相似文献   
6.
本所1980年首次在我国分离到马鼻肺炎病毒,从而肯定了我国存在有马疱疹病毒1型(EHV_1)引起的流产。为了开展本病的诊断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先后应用马纤维肉瘤继代细胞、驴胎皮肤继代细胞、兔肾原代细胞及马胎儿肺继代细胞等进行了马鼻肺炎补反诊断抗原的试制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鸡新城疫病毒(NDV)V_4株是澳大利亚学者自健康鸡体内分离获得的自然无毒株.自1988年以来,我们对其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鉴定,结果发现,V_4株病毒可以在鸡胚中很好地增殖,感染鸡胚的尿囊液对鸡红细胞的血凝效价可达1:320~1:1280,这种血凝作用能为已知的NDV阳性血清所抑制,也能凝集人的O型红细胞,但不凝集猪、马等动物的红细胞,对发育鸡胚不致死,但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可达10~(-8.0)~10~(-9.0)/0.1mL;56℃1h仍然保留感染性,通过耐热筛选,获得  相似文献   
8.
水貂病毒性肠炎是由水貂细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水貂的三大病毒病之一,对养貂业危害极大.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单位和水貂养殖场从国外引进水貂病毒性肠炎弱毒疫苗,但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不够稳定,有的在免疫后引起该病暴发.1983年我所在国内首先分离获得了病毒,确定了病性,同时进行了诊断研究.从1988年起开展了弱毒疫苗的驯化研究,应用从唐山地区分离获得的病毒,采用犊牛睾丸细胞、肾细胞长期传代致弱,传至56代后,细胞出现明显病变,传至70代后,血凝效价明显下降和消失.  相似文献   
9.
选用健康仔猪13头,分成4组:健康对照组2头,健康攻毒组5头,免疫组和免疫攻毒级各3头。健康攻毒组经皮下注射猪口蹄疫病毒(FMDV);免疫组和免疫攻毒组均经皮下接种猪口蹄疫牛皮肤细胞弱毒苗(FMD-BC),观察1个月后,前者扑杀,后者再攻FMDV,1个月后扑杀。结果:健康攻毒组5头仔猪均出现口蹄疫(FMD)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现学变化,其淋巴结、脾脏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和出血,淋巴小结减少和缩小,淋巴细胞稀少,浆细胞呈坏死性变化,酯酶阳性(ANAE~ )细胞和次级淋巴小结均减少;免疫组未见任何FMD病理学变化,主要见全身各部位淋巴结及脾脏不同程度地增大,尤以肩前、髂下和脾门淋巴结更为显著,其淋巴小结显著增多、增大,淋巴细胞活化,大、中淋巴细胞增多,以过渡型和未成熟型浆细胞为主,ANAE~ 细胞和次级淋巴小结均增多;免疫攻毒组的变化与免疫组相似。  相似文献   
10.
在普通转瓶细胞培养系统中加入微载体进行细胞培养试验。在几种微载体和营养液培养比较试验的基础上,对转瓶单层培养、转瓶载体培养及转瓶单层培养加载体培养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进而应用10000ml大转瓶,用牛胎皮肤继代细胞、IBRS-2细胞,以效果较好的转瓶单层培养加载体培养的方法,进行了病毒疫苗生产试验。经3个毒株、8个大转瓶培养试验,证明培养量可增加1倍,而且TCID_(50)/ml均在8.0以上,方法简便易行,无需特殊的设备与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