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为研究固元颗粒(GYKL)对免疫抑制鸡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试验将210只12日龄非免疫健康海兰褐鸡随机分为7组:固元颗粒(GYKL)低剂量(GYKL1)组、固元颗粒中剂量(GYKL2)组、固元颗粒高剂量(GYKL3)组、药物对照(APS)组、环磷酰胺对照(Cy)组、空白对照(BC)组、免疫对照(VC)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13日龄时,BC组和VC组注射0.5 mL生理盐水,其余组均按体重100 mg/kg肌肉注射环磷酰胺(Cy),每天1次,连续3 d;16日龄时,GYKL1~3组饮水口服固元颗粒,每日剂量分别为按体重25 mg/kg(低)、50 mg/kg (中)、100 mg/kg (高);APS组饮水口服阳性对照药物黄芪多糖;Cy组、BC组、VC组饮用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用7 d。23日龄时,除BC组外,其余组均用新城疫(ND)-禽流感(AI)二联灭活疫苗颈部皮下注射,分别于免疫前和免疫后第7,14,21天,每组随机取6只鸡翅下静脉采血,分离血清,β-微量法检测血清中新城疫、禽流感HI抗体效价;称重后分离脾脏、胸腺、法氏囊,计算免疫器官指数;分离脾淋巴细胞,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指数。结果表明:4个给药组鸡的体重、脾脏指数、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免疫后14天血清ND、AI的HI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Cy组(P0.05);免疫后14天,4个给药组中,GYKL2组的鸡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ND、AI的HI抗体效价最高;免疫后14,21天,4个给药组中,GYKL2组的鸡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LPS诱导)最高,显著高于其余3个给药组(P0.05)。GYKL2组的鸡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ConA诱导)在免疫7,14,21天时显著高于Cy组(P0.05),与BC组、V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免疫抑制鸡饮水口服固元颗粒之后,可使免疫抑制现象得到显著缓解,其中以GYKL2组缓解免疫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固元颗粒中剂量(50 mg/kg)为推荐剂量。  相似文献   
2.
对来自河南郑州、许昌、周口等20个地市101个鸡场的161份疑似沙门菌感染的病料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试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染色、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鉴定出33株沙门菌,且均具有明显的致病性。药敏试验发现,33株分离株除对头孢曲松较为敏感(51.5%)外,对其他13种药物均呈不同程度耐药性,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高,为81.8%(27/33),其次为喹诺酮类药物,且表现为交叉耐药现象。对环丙沙星产生耐药性的菌株占分离株总数的75.7%(25/33),对诺氟沙星耐药的菌株占69.7%(23/33),对氧氟沙星耐药的菌株占63.6%(21/33)。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分离菌株对各种药物的耐药性不同,同一地区的分离菌株对各种药物的耐药性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鸡的呼吸道疾病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现已成为一系列疾病的症候群.为了便于鉴别诊断和正确认识此类疾病,并得到正确及时的防治.现将鸡的不同类型呼吸道疾病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简介如下,以餮读者.  相似文献   
4.
结膜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以春秋发病率较高 ,多呈急性经过。常见的有传染性结膜炎和散发性结膜炎两种。 2 0 0 2年8月份 ,中牟地区发生了羊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发病率高达80 %以上。西药治疗疗程长 ,疗效慢。我们用自拟“祛风除湿汤”收治羊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2 0 0余例 ,经 3~ 5天 ,全部治愈。现报道如下 :1 治疗方法1.1 方药组成 :荆芥 15g ,防风 15g ,白芷 12g ,菊花 10g ,茯苓15g ,黄芩 12g ,川芎 12g,薄荷 2 0g ,甘草 10g。1.2 用法 :水煎两次液 ,一次内服 ,1日 1剂 ,连服 3~ 5剂。1.3 功效 :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止痒。1.4 主治…  相似文献   
5.
水肿 ,是由于体内水液滞留 ,泛滥肌肤 ,引起颌下 ,、眼睑、胸前、肢下、阴囊、会阴部、四肢甚至全身浮肿。近年来 ,笔者曾用该方治疗颌下水肿 2 0余例 ,其中牛 8例 ,小尾寒羊 9例 ,山羊 3例 ,骡 2例 ,均用药 2~ 3剂而愈。1 病例介绍  2 0 0 2年 10月 15日 ,河南省农校养殖场一头 1岁小尾寒羊 ,发生颌下水肿 ,遂来求治。主诉 :该羊近期一直食欲欠佳 ,精神不振 ,但未引起重视。临床检查 :该羊毛焦肷吊 ,倦怠喜卧 ,四肢耳尖发凉 ,眼结膜苍白 ,口色淡 ,舌苔薄白 ,颌下有 5cm× 4cm× 3cm的肿块 ,手按压有波动感 ,用针穿刺 ,穿刺液为淡黄色液…  相似文献   
6.
乳房炎是家畜产科常发病,祖国医学称"乳痈",多发于泌乳期.临床上有急性、慢性、隐性之分.急性乳房炎以乳房的红、肿、热、痛为主要特点.若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将直接影响泌乳量、乳品质量及幼畜的身体健康.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复方柴胡汤"治疗乳房炎患畜60余例,其中乳牛35例,羊15例,猪10例.用药3剂而愈者30例,4剂而愈者14例,5 剂而愈者11例,效果不明显改用它药治疗5例,总治愈率91.6%.  相似文献   
7.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药物组成有柴胡、黄芩、炙草、半夏、人参、生姜、大枣。功能是和解少阳。主治少阳证。主用于伤寒之邪从太阳传少阳化热而引起的半表半里之证。多年来,我们依据“八纲辨证”中邪气传变部位,适当进行药物加减应用于临床,在治疗以下家畜疾病中,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药免疫增强剂是现代饲料添加剂发展的新热点,因其种类多、来源广、价廉、易得、毒副作用小或无毒副作用、基本不产生抗药性等众多优点,在饲用抗生素替代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从中药免疫增强剂的定义、有效成分、作用机理出发,阐述中药免疫增强剂对提高家禽生长性能、免疫功能、疾病防治效果和疫苗免疫效果方面的影响,以期为其替代饲用抗生素在养禽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药免疫增强剂|养禽业|生长性能|免疫功能|防治效果|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究紫花地丁香豆素类提取物体外对新城疫病毒的抑制作用。试验以紫花地丁为材料,制备紫花地丁香豆素提取物体,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提取物中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的含量,利用CCK-8方法检测紫花地丁香豆素类提取物对新城疫病毒(N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地丁中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的含量分别为2.58、7.66 mg/g;紫花地丁香豆素类提取物在DF-1细胞中的半数致死浓度为185.2 mg/L。紫花地丁香豆素提取物浓度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NDV的复制,当提取物浓度为100 mg/L时,对NDV的复制抑制率最高,为74.31%。在NDV吸附抑制中,当紫花地丁香豆素类提取物作用浓度为100 mg/L时,对NDV吸附抑制率最高,为67.4%。研究表明,紫花地丁香豆素类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NDV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评估基础日粮补充植物提取物对感染产肠毒性大肠杆菌仔猪断奶后3周生长性能、粪便特征及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将432头21 d断奶、平均体重为6.12 kg的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8头。断奶后前1周,各组断奶仔猪饲喂基础日粮,在断奶第7天,感染组和植物提取物组仔猪通过口服接种4×109 CFU/头产肠毒性大肠杆菌,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之后对照组、感染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植物提取物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200 mg/kg植物提取物,试验从断奶当天开始持续3周。结果:断奶后3周感染组仔猪体重、15~21 d和1~21 d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植物提取物组(P<0.05),而料重比显著提高(P<0.05)。同时,感染组仔猪15~21 d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提高(P<0.05)。粪便评分0~1%时,感染组和植物提取物组仔猪在感染后7 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感染组仔猪在感染后14 d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粪便评分大于1%时,感染组仔猪在感染后7 d表现最高(P<0.05),同时感染组仔猪在感染后14 d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植物提取物组对仔猪断奶后3周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较感染组显著提高15.85%(P<0.05),同时,对照组和植物提取物组断奶仔猪空肠绒毛高度较感染组分别显著提高11.73%和9.93%(P<0.05)。结论:在本研究环境条件下,仔猪断奶后1周感染产肠毒性大肠杆菌会提高腹泻率,降低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进而对日增重和饲料效率产生负面作用,日粮补充200 mg/kg植物提取物可以缓解肠毒性大肠杆菌对仔猪断奶后前3周的生长抑制作用。 [关键词]植物提取物|产肠毒大肠杆菌|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粪便特性|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