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3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林业   338篇
农学   201篇
基础科学   339篇
  212篇
综合类   1527篇
农作物   162篇
水产渔业   235篇
畜牧兽医   1118篇
园艺   291篇
植物保护   11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机械化学法、超声波法和微波法作为茶多酚提取过程中的辅助工艺,以茶多酚的提取率作为指标,通过中心组合设计法(CCD)设计试验,响应面优化分析获取每种辅助工艺最优实施条件,并对这三种辅助工艺进行比较.机械化学法辅助工艺茶多酚提取率为16.2% ~16.8%,微波法辅助工艺提取率为12.2% ~12.9%、超声波法辅助工艺提取率11.6% ~12.3%.三种辅助工艺中,机械化学法辅助工艺比超声波和微波辅助工艺有较高的提取率,可以水作为浸取液在常温下进行提取,是一种茶多酚提取过程中较为理想的辅助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2.
以6个饲草型豆科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株生长指标、饲草产量及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的观测,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饲草产量与品质表现及对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牡丹江秣食豆(Glycine max L. Merr.'Mudanjiang',MD)、鲁饲大豆2号(Glycine max'Lusi NO.2',LD2)和鲁饲大豆3号(Glycine max'Lusi NO.3',LD3)的株高和单株干重较大,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参试品种(P0.05)。同时,LD2和LD3的CP含量达到20.2%和20.1%,明显或显著高于除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HWD)之外的其他3个品种(P0.05)。表明LD2和LD3品种在试验条件下能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试验结果同时显示,6个参试品种0~20 cm和2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较对照提高了7.98%和25.57%,全氮提高了13.55%和25.72%。LD3提高土壤全氮和有机质效果最为显著,但其对速效磷和速效钾的消耗也更多。  相似文献   
3.
4.
5.
6.
在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不断推进中,我国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品质的要求。然而,现实却和目标存在明显差距。法益保护问题作为环境刑法制定的基础和核心问题,需辅之以正确的视角。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折中说均已不利于环境刑法法益的保护,只有在新人类中心主义视野下把环境本身的价值涵盖于人的发展需要之中,并通过比较法研究环境刑法法益保护举措,才能找到我国特色的环境刑法法益保护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多杆变隙式油葵脱粒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已有的油葵脱粒装置无法适用不同条件下的油葵脱粒需求,该文针对油葵在脱粒过程中油葵脱净率较低、籽粒破损率较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多杆机构的变隙式油葵脱粒装置。重点介绍了变隙式油葵脱粒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对变隙式凹板筛结构的间隙调节机构与角度调节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通过运动轨迹分析和求解,确定了变隙式凹板筛可变间隙为20~60 mm。试制了变隙式油葵脱粒装置试验台,以滚筒转速、脱粒间隙、喂入量作为试验因素,以脱净率、破损率为指标开展正交试验,确定较优作业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在脱粒过程中,影响油葵脱净率和籽粒破损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脱粒间隙、滚筒转速、喂入量,较优作业参数组合为脱粒间隙35 mm、滚筒转速280 r/min、喂入量1.8 kg/s。在较优作业参数组合下进行重复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油葵的平均脱净率为99.01%,籽粒破损率为2.28%,满足油葵脱粒作业需求。该研究的较优作业参数适用于该文试验的物料条件,实际作业中需调整脱粒凹板筛的直径大小,进而改变脱粒间隙等工作参数以适应不同条件下的油葵脱粒需求。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油葵脱粒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小麦‘TcLr19’抵抗小麦叶锈菌侵染的内在分子机制,挖掘与抗叶锈菌密切相关的功能基因,对接种叶锈菌后的小麦材料‘TcLr19’进行Illumina NextSeq500转录组测序。筛选到差异表达的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genes,DEGs)8970个,其中上调差异表达基因4953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4017个。差异基因通过GO(Gene Ontology)功能分类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 and Genomes)Pathway富集分析,被归于1 790个GO类别,定位到84个代谢通路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对转录组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qRT-PCR与RNA-seq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为小麦TcLr19抗小麦叶锈菌新基因的挖掘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