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农业的发展速度与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对我国经济发展尤为重要。伴随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农业产业也不例外,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于农业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探讨目前阶段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是我国北方核桃生产大省之一.计划经济时期,生产上栽培的主要为传统的晚实品种,并以零星栽培为主.栽培地多为田边、堤埂、埝阶、山洼等,很少成园集中,栽培密度也极不规范.随着近年培育推广栽培核桃新品种,集中栽培和合理密植才例入生产管理日程."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核桃早密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对核桃栽培的适宜密度界定为30~60株/667m2.《河北林业科技》2002年第6期刊载省林科院毛向红等同志《优种核桃建园及幼树管理技术》进一步区别园地类型、核桃品种,提出了相应栽培密度.其中纯核桃园:早实品种为10~22株/667m2,晚实品种为9~16株/667m2.毋庸置疑,这些密度指标的提出,对指导我省核桃生产,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 河北省是我国北方核桃生产大省之一。计划经济时期,生产上栽培的主要为传统的晚实品种,并以零星栽培为主。栽培地多为田边。堤埂、埝阶、山洼等,很少成园集中,栽培密度也极不规范。随着近年培育推广栽培核桃新品种,集中栽培和合理密植才例入生产管理日程。“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核桃早密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对核  相似文献   
4.
为鉴别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与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M.mycoides subsp.mycoides SC),本实验通过优化M.bovis特异性引物pMB81-1/pMB81-2s和MmmSC特异性引物SC1/SC2的退火温度,建立了鉴别M.bovis和MmmSC的双重PCR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分别由M.bovis和MmmSC扩增得到528bp和270bp片段。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M.bovis和MmmSC培养物的最低浓度分别为106cfu/mL和105cfu/mL。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无乳支原体代表株PG2、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LC型代表株Y-goat、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ccp、绵羊支原体Y-98、猪鼻支原体BST-7、巴氏杆菌以及结核分枝杆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应用该方法对临床病料的检测结果与培养鉴定结果的符合率为100%,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应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5.
为给我国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应用SDS-PAGE方法对我国235份推广品种和高代品系的HMW-GS和LMW-GS组成与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MW-GS和LMW-GS分别具有39和40种带型组合;5个位点共发现34个等位基因。Glu-A1、Glu-B1和Glu-D1分别有3、8和6个变异位点;亚基1、Null、7+9、5+10和2+12是主要的HMW-GS类型,频率分别为46.2%、46.2%、44.5%、47.0%和48.3%。Glu-A3和Glu-B3位点(本文不涉及Glu-D3)分别具有6和11个变异位点。Glu-A3c、Glu-A3d、Glu-B3e和Glu-B3j是主要的LMW-GS类型,频率分别为55.1%、21.6%、28%和28.8%。本研究还发现,在品种Z75和绵阳96-319的Glu-D1位点上,亚基组合形式为5+12;在品种周92034的Glu-D1位点,亚基组合形式为2+10。虽然这两种组合形式在本研究中出现的频率很低,但这两种亚基组合在以前的研究中很少出现。  相似文献   
6.
牛支原体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牛支原体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牛支原体的oppD/F基因的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牛支原体的套式PCR检测方法.该套式PCR可以从100 ccu/mL(color change unit颜色变化单位)的牛支原体培养物中检出目的片段;同时还可以从病牛肺脏、病牛鼻拭子中扩增出目的片段,而且结果与病原分离结果一致.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其它支原体无交叉反应,是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牛支原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