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试验旨在探究猫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及其条件培养基(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onditioned medium,AD-MSCs-CM)对庆大霉素致损的猫肾细胞(crandell rees feline kidney,CRFK)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试验分为空白组、庆大霉素(gentamicin,GM)组、AD-MSCs组和AD-MSCs-CM组;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猫AD-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分离的细胞;以0、2、4、8 mmol/L GM完全培养基处理CRFK,并于12、24和48 h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筛选最适造模浓度;致损的CRFK分别与猫AD-MSCs及AD-MSCs-CM共培养,于24、48和72 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24 h后通过Annexin V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最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CND1)、细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ve nuclear antigen,PCNA)、Bax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猫AD-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呈典型的梭型,高表达MSCs表面标记物CD44、CD90和CD105,不表达白细胞表面标记物CD45;AD-MSCs和AD-MSCs-CM均能促进GM致损CRFK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其中AD-MSCs和AD-MSCs-CM可通过上调增殖相关基因CCND1、PCNA和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并降低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而发挥促增殖、抑凋亡作用。试验成功分离得到猫AD-MSCs,并证实AD-MSCs及其条件培养基在体外能促进GM致损CRFK的增殖和迁移,为猫AD-MSCs治疗猫急性肾损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奶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进行增殖能力检测、分化能力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推广AD-MSCs在畜牧生产及其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I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奶牛AD-MSCs并进行代传培养,绘制P3、P6和P9代奶牛AD-MSCs的生长曲线及测定其群体倍增时间,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及RT-PCR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使用干细胞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完全培养基进行奶牛AD-MSCs成骨成脂诱导分化,经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后鉴定其成骨成脂分化能力;并检测冻存奶牛AD-MSCs复苏后的存活率.[结果]分离及传代培养获得的奶牛AD-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呈长梭形,折光性强,生长状态良好,其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形,符合Logistic生长规律.奶牛AD-MSCs高表达MSCs表面标志物CD44、CD73、CD90和CD105,但不表达白细胞表面标志物CD45;分别使用干细胞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完全培养基诱导的奶牛AD-MSCs经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的钙结节和红色脂肪滴.冻存6个月后进行细胞复苏,奶牛AD-MSCs的存活率高达96%;复苏奶牛AD-MSCs培养4 h内贴壁,呈典型的长梭形,生长状态良好,培养72 h细胞融合达80%~90%.[结论]通过I型胶原酶消化法从奶牛腹部脂肪组织分离获得的奶牛AD-MSCs具有良好的体外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为畜牧生产研究及奶牛疾病治疗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分离鉴定犬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UC-MSC-Exo),并研究犬UC-MSC-Exo来源miRNA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的影响。采用超高速离心法从犬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中分离外泌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法(NTA)进行鉴定。通过对犬UC-MSC-Exo中的miRNA进行测序,筛选出2个目标miRNA(cfa-miR-34a和cfa-miR-143)并合成相应的mimic和inhibitor,转染犬VEC;采用荧光显微镜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mic和inhibitor转染情况及其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转染mimic和inhibitor对犬VEC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对其靶基因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犬UC-MSC-Exo表达特异性的外泌体表面蛋白CD9、CD63和CD81,粒径集中在100~200 nm,电镜检测成典型的杯状。免疫荧光结果表明,miRNA mimic和inhibitor均已转染进细胞内,并且聚集于细胞质中;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转染cfa-miR-34a mimic和cfa-miR-143 mimic后,细胞内cfa-miR-34a和cfa-miR-143表达量分别升高约400和78倍;而转染cfa-miR-34a inhibitor和cfa-miR-143 inhibitor后,细胞内cfa-miR-34a和cfa-miR-143表达量分别降低了77%和83%;CCK-8检测结果表明,cfa-miR-34a和cfa-miR-143在体外可极显著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P<0.01)。cfa-miR-34a靶基因预测结果发现,共有195个保守靶位点,与miRDB预测结果共有69个交集靶基因;cfa-miR-143则有448个保守靶基因,其与miRDB预测结果有128个交集靶基因。本试验成功分离得到犬UC-MSC-Exo,且证实目标miRNA cfa-miR-34a和cfa-miR-143在体外可极显著促进VEC增殖。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犬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抗膝关节炎炎症反应的效果,本文首先通过手术打磨膝关节软骨的方式建立犬关节炎模型,造模后第1天和第3天将异体UC-MSCs悬液注入治疗组犬的膝关节腔内,而模型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然后测定试验犬体温、血常规与生化指标以及炎性因子。结果发现,试验后前11d模型组犬体温高于治疗组;在试验期间,模型组的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细胞数显著高于治疗组(P 0. 05),而淋巴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量则显著低于治疗组(P 0. 05);模型组的血生化指标除了ALP在7 d时极显著高于治疗组(P 0. 01)外,其他生化指标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模型组血液中的IL-6、IL-7和TNF-α等炎性因子显著高于治疗组(P 0. 05)。以上结果提示,UC-MSC移植能明显抑制关节损伤导致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