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鸭绿沙塘鳢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4-7月,在辽宁省岫岩县古洞河捕捞成熟鸭绿沙塘鳢(Odontobutis yaluensis),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 地欧酮(DOM)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或自然产卵,人工孵化.在18~20℃下,经20~22 d孵出8 550尾鱼苗,全长7.1~16.0 mm,体重4.1~50 mg.  相似文献   
2.
鸭绿沙塘鳢仔鱼、稚鱼和幼鱼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参照国内外对硬骨鱼类胚后发育期的分期标准,描述了鸭绿沙塘鳢仔鱼、稚鱼和幼鱼的形态特征,记录了各个发育时期的全长和体重等增长情况,讨论了鸭绿沙塘鳢仔鱼、稚鱼和幼鱼发育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沙塘鳢属鱼类的生物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沙塘鳢(Odontobutis)(俗称蒲鱼、虎头鲨、瞎胖子鱼)属鲈形目虎鱼亚目塘鳢科的中、小型溪流经济鱼类。这类鱼的肉质鲜美,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一般鱼类,经济价值高,自然资源急剧衰减,人工养殖与增殖势在必行。1生物学1.1形态与分类沙塘鳢体延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头大,平扁。体被栉鳞,头部被小圆鳞。颌齿细小,多行。背鳍2个,腹鳍分离,不成吸盘状,尾鳍圆形。据伍汉霖等(2002)[1,2]记载,我国至少有4种沙塘鳢(表1)。表1我国沙塘鳢属鱼类种的检索表1(2)眼后方无感觉管孔;纵列鳞39-42;眼前下方横行感觉乳突线的端部乳突成团排列;眼…  相似文献   
4.
不同投饲率对黄颡鱼幼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幼鱼(体长1.621±0.1561cm,体重0.093±0.02g)放养在12个容水50L(40cm×30cm×41.6cm)水槽中,每个水槽30尾,投喂含粗蛋白40.53%、粗脂肪13.14%的配合饲料,以搅碎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黏合剂(二者的比例为4∶1),投饲率为15%(1组)、20%(2组)、25%(3组)和30%(4组),每组三个重复。60d的饲养表明,4组鱼的成活率最高(81.57%),1组最低(18.75%),2组和3组分别为54.83%和54.54%。统计分析表明,随投饲率增加,鱼的增重率不断增加,2、3、4组鱼的增重率显著高于1组(P<0.05),但这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1组鱼的呼吸代谢率高于其他组是生长缓慢的原因。本实验证明,黄颡鱼夏花培育期间,投饲率以25%~20%为宜。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由14 ℃自然降至6 ℃的越冬期间,对黄颡鱼进行对照实验.对其血液指标和肠道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整个越冬期,摄食鱼血液中血红蛋白(g%)和γ-球蛋白(g%)含量及血清溶菌酶(IU)的活性均高于饥饿鱼,即黄颡鱼摄食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占总脂肪酸18.48%~21.62%的饲料时,免疫力较强.越冬期摄食黄颡鱼肠道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的活性随水温上升而增加,且高于饥饿鱼,与其免疫能力的增加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盐度对鸭绿沙塘鳢幼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水温25.0℃~28.0℃下,将平均体重为(0.038±0.005)g的健康鸭绿沙塘鳢(Odontobutis yaluensis)幼鱼直接从淡水放入盐度9.0~14.0(梯度1.0)的水槽(45 cm×31cm×30 cm)中,其12、24、48、72和96h半致死盐度分别为13.56、12.76、10.41、9.92和9.74;放入盐度为28.2的海水中,其50%成活时间为37m in5 sec;经逐渐升盐、驯化后,在盐度0、2.0、4.0、6.0和8.0下饲养60d,结果表明,盐度为0时,鱼生长极显著地慢于其他盐度(p<0.01),盐度为2.0时生长最快,肠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高,鳃小片上细胞略膨大,球形,界线清晰,鳃充分张开,其它盐度间鱼的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盐度8.0时鳃细胞萎缩变形,呼吸表面积减少。刚进入盐度2.0的头15 d里,鱼生长显著快于其他组鱼,之后差异不显著,即低盐水刺激鱼生长。  相似文献   
7.
2005年4-7月,在辽宁省岫岩县古洞河捕捞成熟鸭绿沙塘鳢(Odontobutis yaluensis),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地欧酮(DOM)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或自然产卵,人工孵化。在18-20℃下。经20-22d孵出8550尾鱼苗,全长7.1~16.0mm,体重4.1~50mg。  相似文献   
8.
鸭绿沙塘鳢消化系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温18.0~21.0℃下,自孵化第5 d至幼鱼阶段,每天取鱼5~8尾,进行连续切片、H E染色,观察了鸭绿沙塘鳢消化道发育的组织学变化。观察发现,鸭绿沙塘鳢的消化道发育过程分为卵膜内和卵膜外2个阶段(A阶段和B阶段)。A-1期消化管呈直管状,消化管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消化管内无褶皱,消化腺分化不明显;A-2期(孵化第6 d)消化管延长,稍弯曲,消化道上皮细胞拉长为柱状上皮,出现微褶皱,细胞多层排列,消化腺分化为肝脏、胆囊,胆管通入消化道中,胰脏不明显;A-3期(孵化第8 d)消化道盘曲,管径增粗,褶皱进一步加深,内纵外环的肌肉更发达,卵黄逐渐向上收入腹部中,鳔出现;A-4期(孵化第9 d)消化道完全盘曲,出现皱壁,卵黄逐渐被吸收,肝脏、胰脏、胆囊基本成型。B-1期(孵化第15 d,破膜)无胃腺,食道起始处的黏膜下出现齿,之后,出现单个圆形的胃腺;B-2期(孵出第2 d)卵黄完全吸收,幼鱼开始摄食水丝蚓等活饵,胃部有一缢痕;B-3期(孵出第3~5 d)消化系统与成鱼相同,行外源营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